安重根,字應七,本貫順興,出生於朝鮮海州。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獨立運動家,擊斃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

日俄戰爭後積極反對日本侵略,後投身朝鮮愛國文化啟蒙運動,致力於教育事業。1907年參加義兵運動,但與日軍作戰都失敗了。

伊藤博文(1840——1909年),長洲藩人,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實行樞密院官制,任該院議長。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日本召開行憲後的第一屆國會,伊藤博文任貴族院議長。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第二次組閣,對內壓制自由民權主義的政黨活動;對外擴軍備戰,積極準備發動侵略朝鮮、中國的戰爭和修訂同西方的不平等條約。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在伊藤內閣主持下,日本終於發動了侵略朝鮮、中國的甲午戰爭。 戰爭爆發後,伊藤博文受到列席大本營會議的恩寵。在整個中日甲午戰爭的過程中,所有日本明治政府和大本營作出的重大決策,他無一不參與,並且出謀畫策,親自作出重大決議,對於整個戰爭起了決定性作用。

伊藤博文不僅是一個狂熱的侵略分子,而且同時也是一個謊言家。在中日開戰、旅順屠殺等問題上竭盡顛倒黑白、賊喊捉賊之能事,利用各種無恥手段欺騙世界輿論,粉飾日本的侵略戰爭。伊藤博文不僅是在幕後制訂重大戰略方針的決策者,而且曾兩次充任日本政府的和談代表,通過談判取得戰場上得不到的侵略權益。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國哈爾濱成功刺殺了侵略朝鮮的元兇、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當場被捕。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判處安重根絞刑,於1910年3月26日在中國旅順執行。安重根被當今朝鮮和韓國分別稱為「愛國烈士」和「義士」。

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韓國這個民族比較極端,遇事很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就不顧一切。但我們也要看到,韓國處在中日兩個強國之間,卻沒有歐洲小國瑞士那樣的中立條件,歷史上屢次受到日本的欺負。日本每次想侵略中國時,就必定先把韓國的國門打破,再以此為跳板,跳到大陸上燒殺搶掠一番。你說這韓國有多冤吧,每次都成了日魔想吃大餐時,必須首先端上餐桌的那道小菜,躲又躲不起,打又打不過......

於是在韓國會出安重根這樣的義士,不顧性命的去為了國家命運,捨命一搏,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是韓國人民沒有失去熱血的體現。不過對韓國人民來說,這種犧牲可能蘊含著兩種價值和解讀:一種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忠義,一種是一遇激就跳起只在小處去計較的小家子氣。如果韓國兄弟們能把前者發揚光大,則民族幸甚,中國幸甚;如果韓國棒子們只在後者上下功夫,則日本幸甚,美國幸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