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傢俱審美好質樸清雅,惡雕鏤鑲嵌。直觀明式傢俱可知其藝術特點與文獻記載吻合,素雅不濫加雕飾,即便雕鏤之處也僅是局部點綴,用簡潔精緻的雕刻手法來烘托傢俱本身整體造型之美與藝術性,並不喧賓奪主。儘可能保證紋飾裝飾性與造型及結構間的歸屬感。

明式傢俱種類繁多,就其用途可大體可分爲牀榻、椅凳、桌案、箱櫃、屏風、臺架等六個門類。

箱 櫃

圖11 明末清初 黃花黎雕龍紋券

口帶欄杆亮格櫃(一對)

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臺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櫃的形制在當時更趨於接近箱,所謂的櫃其實就是箱。櫃子發展至明代因生活需要出現了很多新的式樣以滿足不同存儲要求。有圓角櫃、方角櫃、四件櫃(頂箱立櫃)、亮格櫃等。其中亮格櫃是將櫃、櫥、亮格三種形式合而爲一,或是亮格與櫃子結合。亮格爲不裝門的隔層,明式亮格櫃都是亮格在上,下層爲櫃,櫃門之上平設抽屜爲櫥。這種傢俱一般都放置於廳堂或廚房,亮格內可以擺放器物用以觀賞,抽屜可放細碎物品,櫃子則用於儲存待客物品等。這對黃花黎亮格櫃(圖11)三面券口透雕螭紋,下部櫃門對開,櫃內(圖12)中部裝抽屜架,內部空間分爲三層,中間爲三具裝有吊牌的抽屜。櫃子下部裝有雙螭紋壼門式牙板。這對櫃子所用黃花黎木料甚好,木材有一定厚度,門板等處多爲一木對開,紋、色基本一致,木色與紋理產生對稱美的裝飾效果,將人工與天成完美融合。此對亮格櫃形制古樸大方,經年使用木色宛如蒸慄,質似琥珀,成對保存下來近尤難得,爲傳世精品。

圖12 明末清初 黃花黎雕龍紋

券口帶欄杆亮格櫃(一對)

屏 風

屏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有使用,只不過當時不用此名。河南信陽長臺關戰國楚墓出土的漆坐屏雖爲陪葬明器,但製作工藝已經非常講究。到了漢代時屏風的使用日趨普及,至宋代前皆以實用爲主。直至明代屏風不僅具有屏蔽擋風、遮蔽視線、分割空間等實用性,更成爲室內裝飾不可或缺的陳設品。明代屏風分爲座屏風和曲屏風。座屏風是把屏風腿插在特製的堅固底座上,分爲多扇組合和獨扇插屏兩種。曲屏風爲多扇摺疊屏風,屬於活動性傢俱,亦稱“軟屏風”,其扇數多爲雙數,多者可達十二扇。每扇之間通過銷鉤或綾絹表糊連接爲一體,不用時可摺疊收起,用時打開一定角度即可直立,多用於臨時性陳設。屏心用紙絹裱糊,上面可作各種裝飾,或書畫或刺繡,更有甚者裝裱名人字畫於屏心,陳設在室內不僅可以分隔空間,也可起到裝飾美化作用,深得文人雅士喜愛。

圖13 明晚期 黃花黎嵌刻灰彩繪

樓臺人物紋屏心十二扇屏風

黃花黎嵌刻灰彩繪屏風(圖13)體量巨大,是在較大廳堂中分隔空間之用,由十二扇單屏組成。每扇由兩根立材及六根橫棖組成框架,耗材驚人,雕工精湛,精彩之處在於中間屏心部分嵌的刻灰彩繪樓臺人物風景圖屏條。刻灰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古時稱爲“款彩”,屬於漆器工藝的分支。其做法是掛較厚灰層後刷漆,在漆面下的灰地上剔刻下凹紋樣,紋樣的輪廓內再填漆色、貼箔、金銀泥。刻灰工藝適用於構成、植物、動物、人物、山水等各種題材的抽象或具象描繪。但由於此工藝綜合了戧金、戧銀、雕填、雕漆等技藝,現今掌握刻灰工藝技術全流程的人較少,故帶有此類裝飾工藝的傢俱更顯彌足珍貴,從工藝到設計等方面對現代刻灰工藝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臺 架

衣架、盆架、巾架、燈架、梳妝檯、鏡臺是古代所用的懸掛和承託用具。衣架在居室及客廳中普遍使用,但古今衣架形制與用法不同。今天衣架是用來掛衣服,而古時則是用來搭衣服。古人衣架多采取橫杆式。將兩根立柱插入座墩固定,中間固定橫棖或橫板。立柱頂端裝橫樑,橫樑兩端長出頭,末端雕刻龍頭、鳳頭、雲頭、靈芝等造型。橫杆下裝中牌子,下有橫棖。衣服脫下後就搭在橫杆或中牌子上,兩面下垂。這件黃花黎夔鳳紋牌子衣架(圖14)兩立柱插入抱鼓墩座上,抱鼓墩雙面浮雕花瓣紋樣,立柱與頂端橫樑相交處裝有透雕夔鳳紋角牙。中部裝透雕夔鳳紋中牌子,下有橫棖。中牌子與橫棖兩端分別與立柱相交處裝有夔鳳紋角牙。這件衣架做工考究,細節裝飾到位,爲明代黃花黎衣架中之精品。

圖14 明晚期 黃花黎夔鳳紋

牌子衣架

鏡臺,又稱鏡支,是小型的梳妝檯,可以隨意挪動。因古代男女皆蓄髮,所以此類傢俱爲日常生活必用之物。明代時的鏡臺相較於前代體量變大,功能增多。形制多是一小長方匣,上有類似桌子的檯面,四周裝有圍欄,正面圍欄留有豁口,後沿欄板內豎立小型屏風。屏風兩端逐漸內收呈弧形,正中裝有鏡支用以擺放銅鏡,鏡鈕上的綬帶可以掛在支架上。臺座正面或雙門對開內有抽屜數具,或直接設有抽屜,可存放各類化妝用品。此類傢俱在明代頗爲流行,爲明代傢俱中的精細之作,皇冠中的明珠。黃花黎透雕五屏式麒麟送子紋鏡臺(圖15)爲五屏式,圍屏中間高,向兩側依次遞減,兩端內收呈弧形,屏風及鏡支皆採用透雕裝飾。臺座四周裝有六柱圍欄。正面對開兩門,內有抽屜五枚。此鏡臺雕工繁複,體量較大,原裝鏡支使得此器更顯珍重,爲明代鏡臺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圖15 明晚期 黃花黎五屏風式

麒麟送子紋鏡臺

正是一代代“無名大匠”以師徒相授的傳承,堅守方寸間的寂寞,付出智慧與汗水,呈現出匠心獨運的精彩之作,我們才得以看到豐富的文化遺產,而這些鬼斧神工,於他們來說只是日復一日的尋常。儘管大部分工匠的一生並不爲人所熟知,但是他們的生命已在工匠藝術中得到了昇華與延續。擇一業,終一生,可以爲匠。

原文作者:董胤

原文來源:《藝術品》2018年5月刊《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傢俱的材美與工巧》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藝術品鑑》雜誌:雍正的汝瓷到底仿的怎麼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