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分鐘版本,沒有開篇字幕、也沒有結尾序曲,有的只是幾聲大象的長嘶。《大象席地而坐》的天空永遠是灰色的魚肚白、永遠伴隨著轟隆的背景音。後景永遠是虛的,似一道屏障,阻隔了正常的喘息。電影里沒有幸福的人,毫無相干的幾個人戲劇性的被捆綁在一起,唯一的共同點是都被現實所困,且沒有出路。

四個主人公都是卑微渺小的角色,每個人身上都戾氣十足,他們都想逃離。因和朋友的妻子偷情而導致朋友跳樓身亡,又因弟弟被害而尋找兇手的江湖混混;像《撒旦探戈》里死了貓又「無家可歸」的孩子一樣,即將被驅出家門送往老人院的喪狗老人;被父親萬分嫌棄、在學校錯手殺人且發現奶奶獨自死在家中的隱忍少年;家不成家、身陷與副校長亂倫醜聞中的單親少女……

朦朧的沉浸感、人物略顯深意的對白讓電影有了一種底色,桀驁中有無奈、放縱後難釋然。讓我同時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天註定》這兩部的電影。接近4個小時的電影,壓抑得近乎讓人絕望。他目睹兩起自殺、心愛之人卻早已離去;他為人出頭落荒而逃、不承認身份證上的名字是自己;他親手把死狗扔到臭水溝、目光掃過養老院每一隅;她嫌母親比副主任更噁心,揮起鐵棍打出致命一擊,到不了的滿洲里,看不見的大象。

人物一個個都生在底層活在底層,一個個都無法控制發生著的和即將發生的一切。老人無法阻止女兒對自己的剝奪和驅趕,甚至面對著他那隻正在被大狗咬死的小狗,他也無能為力;少年無法阻止校園惡霸的欺凌和父親的嫌棄與厭惡;少女無法阻止母親的漠不關心和冷嘲熱諷,更無法阻止謠言的產生及傳播;就連其中最有權力的混混,也不能改變被心儀對象拒絕的局面。不僅於此,被出軌者也無法控制出軌者的出軌,被誣陷者也無法阻止誣陷者的誣陷。

又是一片蒼茫,又是無愛的《狗13》的世界。老人、孩子、長大的孩子,各有各的無愛境遇,所遇盡皆虛偽,「暴力」假「親人」身份以行,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電影雖然戲劇一些,但沒有讓人感到失真。也沒有完全陷入絕望,借老人之口告訴我們,心中要有個美好的「那邊」,那邊大象席地而坐,那邊是希望,但要不去那邊才能解決好「這邊」的問題。這才是人生。

電影中的四個人終究在坐著的大象身上求得了解脫,可惜在比電影更殘酷的現實世界裡,胡波卻沒有。他曾帶著劇本《大象席地而坐》參加FIRST青年影展創投大賽,與影業公司簽約,只拿到了70萬的投資。然而卻在製作後期由於堅持3小時50分鐘的終剪版本,被製片方剝奪導演署名權並解僱,甚至要他拿出350萬回購自己的電影版權。

他是喪么,他太柔軟了,他是愛這個世界的,他已經知道了這個世界的殘酷黑暗還是願意給予慰藉光明。我們活著都逃不開愛與死,背叛、孤獨、遺忘與拋棄。2017年10月,胡波在北京自縊身亡,結束了自己29歲的生命。此前,他已出版了兩部小說《大裂》和《牛蛙》。今年初,他的電影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6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斯人已逝,名譽才蹣跚來遲。

戾氣又荒誕,絕望又溫柔。揮手自茲去,蕭蕭大象鳴。網上流傳著一張胡波與王小帥的微信聊天截圖,指向了他與《大象席地而坐》的製片人劉璇、監製王小帥在觀點和創作理念上的衝突。王小帥在微信中說道:「那個長版本很糟很爛。」「你以為別人是傻逼看不出來你那要表達的浮淺的東西?」「真的建議你去醫生那看看。」(真實性有待考證)

所以大象為什麼坐著?因為它一直站著,直到有一天,它終於覺得站著太累了,於是坐了下來,就再也不想站起來了。因為它早已放棄了抵抗、放棄了掙扎、放棄了為自由而衝破籠子,它已經接受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結尾黑夜裡那束天堂一樣的光、基督讚美詩,大概就是無解之解吧。這是一場夢,謝謝你,胡波!

我是江大俠,更多影視資源,歡迎關注江南影視圈。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上映),並且,想要看的任何電影,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收藏,私信或者在直接在評論區留言即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