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知否知否》最近熱映,有說插花煮茶的,有說傢俱的。狐狸也寫過一篇關於春節紅色搭配的文章,今天來說說劇中的燭光。

《知否》原著實際上是一部架空的種田文,導演說之所以把設定改爲宋朝,就是爲了展現宋代美學。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夜戲打光全部借用燭光。

燭光在宋代美學中地位也很特殊。晚唐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深情。宋人更用「香蒙蠟燭時時暗,戶映屏風故故斜」,來隱喻時光易逝,人生苦短。

via cofe_vs@ins

實際上,燭光非但沒有因爲電燈的普及而消失。近幾年反而愈加時尚起來。

據說,燭光的閃爍頻率最能讓人心情寧靜。

而「燭影紅搖」的美學,在宋代就已經非常成熟了。

先說燭光的缺點和侷限:燭光作爲1930K低色溫的光,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偏紅。在感官上會覺得事物都籠罩了一層黃色的霧。

像劇中展示《舐犢情深》畫的一幕,已經基本上分不清畫中的形象了。

當然這也是「燭影紅搖」背後的意思。

林小娘爲什麼能夠得到紘郎的歡心?就靠這縷燭光

開頭的圖就是林噙霜在閃爍燭光下的朦朧夢幻效果。紅狼讚道:「燈下看美人,別有風情。」

如果你細看這個光的角度,還會發現從紅狼的角度特別顯瘦。

因爲靠前的正臉大多在陰影裏,而靠後的臉頰隱藏在燭光裏了。

從全景圖就能看到這個佈景頗費了林小娘一番苦心,沒有燈罩的燭火更凸顯搖曳效果。

而側臉的「顯瘦光」是靠桌面的檯燈打的光。

via mumakari@ins

順帶一提,家居中要打出林小娘同款顯瘦光,除了用燭光,現在還有一種流行做法,就是用筒燈從背後照亮。注意這裏並不是筒燈直接照亮人,而是用擦牆的方法先照亮牆,再反射光線照亮人的背部。

當然這種光不會有燭光的搖曳閃爍效果。

反觀大娘子的房間,布光就簡單粗暴多了,主光完全靠那盞落地燈。

產生的效果就是臉上的光比較平面,缺乏變化。

而且由於大娘子坐的角度問題,正臉會被前方的主燈完全照亮。

這個效果顯得莊嚴神聖,難怪紅狼嫌她脾氣差……

其實這個光線用對場合也有獨特效果,只不過大娘子沒有用對。稍後狐狸會解釋。

邕王妃爲什麼能夠說服小公爺放棄初戀?就靠這縷燭光

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是小公爺齊衡上門找邕王妃表明自己已有意中人,結果被王妃說服發現自己根本無力改變一切,最終心灰意冷放棄了初戀。

小公爺進門時的視角,強烈的燭光照亮邕王妃四分之三的側臉。大面積的陰影和光亮的對比,又叫倫勃朗光,是一種突出戲劇性的照明方式。

在這種光照下,邕王妃先是說齊衡如果自殺一定會讓家人傷心,後說盛如蘭也必定會因此而死,可謂生動懇切。

從這個場景中能夠看到光線是怎麼來的。

其實就是沙發(圈椅)兩邊佈置兩盞落地燈,

是不是特別簡單的客廳佈局?

問題是很多人家裏的客廳都有一盞大大的主燈,所以出不來這種效果。

更妙的是,隨着小公爺從座位走到站位,光線也發生了變化。

這個光線和前面大娘子的光線如出一轍。出現這種神聖莊嚴感燭光的場景,齊衡完全沒有抵抗之力。

據說邕王妃非要把女兒嫁給小公爺,是爲了奪權時拉齊國公一家下水。因此到最後完全沒有道理可講。

兩種光照方式,其實並沒有複雜的人工布光,只是自然的燭光加上齊衡位置的走動。就實現了軟硬兼施的邕王妃式說服。

其實小公爺在見邕王妃之前,在自己親孃那裏也見到了前面的倫勃朗式燭光。共同點除了臉部光照和陰影對比強烈,還有眼睛因爲強烈的側光而熠熠生輝。

郡主娘娘在這種光照下說,如果小公爺非要娶明蘭,會給整個家族帶來滅門之禍。同樣生動懇切。

心疼小公爺×2。

郡主娘娘家中的燭光佈置和邕王府大致相似,不同點在於光源更多。加上屏風背後的透光,這個場景至少有7縷燭光,不僅是在照人物,也是在展示整個家的環境。

心機婊林小娘也擅長用倫勃朗光。在她害死女主母親之後的辯解中,就有這種光線。

如果說前面的是最佳顯瘦光,這裏就堪稱最佳辯解光。

你可能會問,林小娘這裏是被抓來的,並沒有前面邕王妃精心佈置光線的條件呀!

在遠鏡頭裏可以看到,她是跪在地上爬到燭光前的。這樣不僅離紅狼近一點,表情也可以顯得更生動懇切。

大祖母怎麼和明蘭促膝而談?還是一縷燭光

《知否》中親手養育明蘭長大的大祖母,經常會在一縷燭光下和明蘭促膝而談。這些談話十分真誠交心,讓人感到溫暖。

與上面的燭光不同,這裏的燭光主要是低於兩個人物的夾角光線,因此可以拉近距離。

此外房間裏當然也有別的蠟燭,讓整個環境不會顯得陰暗。但主要是讓人物沐浴在溫暖光明中的兩縷夾角光線。

viah.m.m.150406@ins

實際上,在最近流行的家居照明中,也有類似的夾角布光方式。區別只是現代的燈比蠟燭更爲明亮,因此不一定要離人那麼近,可以放在遠處的地上。

可能會有人問狐狸,上面這些燭光佈置,到底有多少是來自宋代美學,又有多少是導演攝像的事?其實這裏的關鍵是,只有在宋代全燭光的背景下,這些光線纔可以用全自然的燭光實現。而不是隱藏在鏡頭背後的補光燈。

畢竟,我們在家中可以用燭光,卻不可能經常佈置多盞碩大的補光燈。

你認爲這縷燭光可欲嗎?

如果喜歡今天的內容,

請幫狐狸點個「好看」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