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堂事件手帖》(一)(二)
古書堂事件手帖1
作者:三上延
繪者:越島はぐ
譯者:曉峰
出版社:台灣角川書店

古書堂事件手帖2
作者:三上延
繪者:越島はぐ
譯者:黃薇嬪
出版社:台灣角川書店

靜靜座落於鎌倉街道一角,有一間默默經營舊書買賣的「文現里亞古書堂」舊書店。
這家店的主人是一位與舊書店完全不搭的年輕貌美女子。
只是,女主人相當怕生,然而,與對人冷淡的態度相反,她對舊書的知識卻非比尋常,並對書籍擁有超乎一般人的異常熱情。
這樣的她時而會收到藏有不單純內情的舊書,彷彿之前曾經親眼見過一般,女主人一一解開隱藏在舊書中的謎題與祕密……
輾轉流轉於人們手中的舊書,除了書中的故事之外,也擁有屬於書本身自己的故事--


今年四月訪問完諾拉,回程途中在東京轉機訪友,路上看見好幾間書店都是這本書的廣告,新宿的紀伊國屋書店甚至在大門外擺設了一個臨時櫃,當天似乎有活動,因為書名很特別、書名的字體也很不一樣,所以雖然沒看到封面,印象已經深刻,不過回台北後工作忙碌,也沒有特別去查,直到上星期在租書店意外看見,才知道是輕小說,而且今年初已經改拍成了日劇,可惜似乎因為選角問題,收視並不好。

故事的結構很簡單,一名愛看故事,卻受到童年經驗影響有閱讀恐懼症的男主角因為祖母留下的一本書,認識了舊書店的女主角,而愛書成癡,卻不善與人交際的女主角藉由敏銳的觀察力解開了與「書本」有關,不為人知的往事。有點推理單元劇的味道,沒有死人、沒有糾葛的愛恨情仇,就只是書本,以及一個個和書本有關的小故事。很溫暖、很柔和的寫作基調。就算對日本文學沒有涉獵,也能輕易融入故事和角色的情境中。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書。曾經有一度,我以為這兩者是一樣的,後來聽到一些朋友說他們只要故事好,封面/紙質/排版怎麼樣都沒關係,才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對「書本」那麼龜毛。愛看書和愛書,根本是不同的兩件事。

喜歡看書(閱讀)是喜歡作者所說的故事、文字、構築的另一個世界,而喜歡書,則是喜歡那個由紙張和文字所組合起來的成品,那份獨一無二的觸感,每一個講究的細節:視覺的設計、封面、折口、蝴蝶頁、天地、行距、排版、紙的選用、油墨的香氣、拿在手上沈甸甸的重量。一個好故事如果加上好的封面/紙質/排版,對我來說,簡直是充滿致命吸引力的工藝品,就像一壺好茶配上鮮奶油水果蛋糕或脆熱蘋果派那樣的絕妙美好(這是什麼比喻orz)

剛開始買書那幾年,我只願意接受完美無瑕的書,常常站在書店裡老半天,一本一本挑剔,這本書側印歪了、那本有折痕,然而再完美的書都有老去的時候,隨著時間過去,看見書頁開始泛黃,總是忍不住扼腕嘆息。直到多年後,我才領悟到人和書本的關係,就像所有的感情,並不是靜止不動的狀態。在生命中邂逅的每本書都在不知不覺改變了我,而我也在書上留下獨屬於我的記號。每次翻開書架上的舊書,都會想起和這本書有關的人和事,那些不小心留下的污漬或折痕才是我們之間最美的愛情證據。在書房裡堆疊的,不只是紙張和文字,還有歲月和記憶。新書的油墨芬芳固然迷人,但書架深處的舊書卻有著無法取代的生命痕跡。

「書」是屬於作者的故事,而「書本」卻是屬於讀者自己的故事。

《古書堂事件手帖》就是從書本這種迷人的特質出發,從每一本舊書去追溯書背後隱藏,屬於藏書者的獨特故事,我很喜歡這個構想,也喜歡作者在推理中營造的優雅氣氛,淡淡的、帶著一點潮濕,屬於夏天的紙張香氣。推薦給跟我一樣喜歡書本,老是站在書店裡挑三揀四的龜毛朋友。

又,身為半個出版人,看著這十年來的網路和電子書興起,出版界因為閱讀型態的改變而焦躁不已,「書本」要如何不同於其他「閱讀」載體,除了故事之外,創造出屬於「書本」的價值,回歸原點,這套書也提點了我一些想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