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閨女》真好玩,焦俊豔尤甚。因爲她的真實和可愛,讓很多網友都說,在她身上能看到自己生活中的樣子。

最近一期,她和高亞麟老師關於“愛情”的討論,再次登上熱搜。

焦俊豔和高亞麟

她主要向高亞麟老師請教和探討了3個問題。

第一個,兩個人相敬如賓也挺好,若即若離是不是能把美的感覺維持得長一點?

其實這問題挺夢幻。高老師說你偷換概念。戀愛是分享快樂,感性,婚姻就是分擔,理性多。婚姻裏邊哪能若即若離。

第二回問,你說人爲什麼要結婚?如果我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親人對我的那種訴求,活到哪一天也沒特別在意。

高亞麟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

並用它來解釋了父母的“催婚”和“催生”: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父母嘮叨,那是因爲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盡頭。覺得那個日子不夠了,老怕那個步子趕不上。他們跟我們溝通有代溝,但有了小孩,小孩聽他的,他會覺得日子有奔頭。

演播廳裏的幾位爸爸都心有慼慼焉。看的人也心酸,沒有了父母,我們心裏的那個小朋友就沒有容身之處啦。

第三個問題高老師問焦俊豔,你是要找他爲你付出的還是你爲他付出的?

焦俊豔說,如果雙方都能獲得幸福,那麼誰付出都是一樣的。他倆接着達成了共識,“讓大家都在這裏獲得幸福快樂,這纔是家庭的意義。”

於是高亞麟和藹又自信地問焦俊豔,(現在)對婚姻充滿信心嗎?

她說嗯,萌發了一些希望之芽。緊接着焦爸在演播廳裏鼓掌。看到我哭笑不得,面子是與父母和解,底牌大概叫軟性催婚吧。

軟性催婚

它是軟的,找到一箇中間明白人,來把父母和子女兩方在婚戀問題裏的戾氣去掉。

父母爲什麼着急看你結婚?因爲他們被時間追着跑怕你得不到幸福。子女也別太牴觸婚姻,婚姻本質上還是想讓雙方都獲得幸福。

這樣的交流真的好多了。比起上期袁姍姍爸爸說,“(她不結婚)那我就是很遺憾地走了”那般嚇人,焦俊豔一開始說,“那我就拿我的人生試驗一下怎麼了”那般那劍拔弩張,好多了。但我理解了父母之心,就要順從嗎?

焦俊豔心裏就有這絲迷惑,因爲有親人對你的那種訴求,“你就希望做一個,相對在他們眼裏看來,好像更好的人”。

然而現實生活裏,父母眼裏更好的人,大多時候也不是你理想中的自己。

“我們是順從自己的內心,還是做孝順的孩子?”

何爲孝順啊?孝敬恭順。中國人家庭觀念深,先奉養父母,再順從意志。

但其實孝已然很好,十分溫情,加上一個順反而像枷鎖。順是有權利感和指揮欲在的。如果將子女和父母都看做獨立的個體,那麼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偶爾爭吵摩擦但不會影響我愛你,沒有默契地選擇同一個選項也尊重各自的志願。我們相愛,但是不要彼此捆綁。

“軟性催婚”就像高老師說的偷換概念了一樣,他把親情折成了妥協。

結婚、生子、安穩一生,這是中國父母對兒女的集體願望。沒有過上他們期待的人生之前,父母都覺得你吊兒郎當。

但說實話,很多結婚困難戶、母胎solo 、堅持單身的人士,其實大部分都沒有在感情裏享受過便利吧。生活各個關卡,難過的好過的,早就自己囫圇吞棗全部消化了。那種“便利”,有人爲你撐腰,爲你託底,有人照顧你,感受是空白的。連這種遺憾也都在亂哄哄的酒桌上幹在姐妹的酒杯中了。我們自己闖過一關又一關,也覺得自己很牛啊。我雙拳打出一片天地,花費了多少苦心啊。

父母可以期待我們的未來,但可以不要否定現在嗎?

好的婚姻是幸福的入口,誰都想進入。但不是誰都有資格,也不是誰都有機遇。在我們於門外徘徊的時候,特別不想被人指着的腦袋說,“你都多少歲了,也不結婚生孩子。”那正好是我的親人。

也不想在一個都是成年人的場合,被人強行補小課,“你不生孩子,就沒有真正的長大。”如果我們的生活真的有問題,那不是找一個男人談戀愛或結婚就可以解決的。

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想擁有一種自由,就是可以選擇自己生活節奏的自由——當我覺得自己還沒長大,有權利在內心保留童真的土壤。當我覺得自己足夠成熟了,做下的決定可以不被推翻和質疑。那種,可以不被年紀定義的自由。

父母的那點心思,哪怕外表強硬,攤開還是柔軟的。孩子也是一樣。也許雙方各退一步,才能成全彼此的溫柔。

文 | 楚喬

圖 | weibo

本文爲時尚COSMO原創稿件,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