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爲大家帶來一組非常好玩的科學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這個系列由日本NHK電視臺專門爲學生們製作,也很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觀看,旨在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思考方式。

每集10分鐘左右,負責解說的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姐姐,裏面的科學內容也十分有趣,就連大人也會被吸引。

紀錄片的名字《像烏鴉一樣思考》,取自伊索寓言裏面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類,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種烏鴉對從水杯裏撈食物的理解相當於5-7歲的人類兒童。

整部短片都圍繞着如何引導觀衆去思考的主題展開,所以烏鴉的故事和紀錄片的主題非常契合,也被做成了每一集的片頭。

科學的思考有4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和研究。《像烏鴉一樣思考》用一些非常好玩的生活現象、動畫和小實驗爲我們打開了科學思考的大門。

首先,要學會在觀察中思考。片子的第一部分通常是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生活現象,能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和細心觀察的習慣。

比如觀察一下常見的螞蟻。我們在螞蟻的前進方向上畫一條線,螞蟻會專門繞開它。

如果畫的是一個圓,螞蟻就會被困在裏面。

但是等待一段時間後,螞蟻還是能逃出來。

甚至能在各種畫完的線條中自由穿梭。

如果重新畫一個圓的話,螞蟻就又被困住了。

這是爲什麼呢?紀錄片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去觀察生活中的有趣現象。

其次,紀錄片要告訴我們假設的思考方法。每集的第二部分是一個叫「德德尼翁」的小動畫,動畫裏3個小人會遇到各種難以理解的現象。

比如:一個比瓶口還大的蘋果是怎麼裝進瓶子的?

第一個小人假設:把瓶子分成兩半,再把蘋果裝進去。

第二個小人假設:把蘋果切成小塊,再放到瓶子裏組合起來。

第三個小人假設:瓶子原來是一個大杯子,裝進蘋果後再用機器加工成小口瓶

那麼真正的方法是什麼呢?原來,這是趁蘋果還在樹上的時候,就用瓶子裝進去了,等到成熟的時候再一起取下來。

假設」能夠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讓我們的思路更加開闊。

第三個部分叫「思考練習」,主要告訴我們實驗的思考方法。我們下面來看一個很好玩的實驗,使用的道具很簡單:一個吹風機和一個氣球。

我們把吹風機的冷風打開,豎着對準氣球,會發現氣球飄了起來。

如果拿手在中間擋一下,會發現氣球掉了下來,說明氣球漂浮的確是受到吹風機的影響。

那麼,如果把吹風機稍微偏向側邊的話,氣球會怎麼樣呢?掉到地上,被吹飛,或者繼續漂浮?

答案是:氣球會繼續漂浮。

無論吹風機往哪個方向吹,氣球都會跟着走,彷彿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在牽引着。

實驗到這裏已經能挑起觀衆的求知慾了,但是片子卻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了我們一個提示。

每一集的結尾都以同樣的一句話作爲結束:接下來請大家自己思考。這個部分就是科學思考中的「研究」部分,需要靠自己來完成。

將結果和原因直接告訴孩子們,雖然有助於擴展知識,卻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思考方式。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論,孩子們很容易就會把它們忘記,這也是這部科教短片的最獨到之處。

想觀看這部紀錄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