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於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現在很多人認爲互聯網經濟只有在大城市纔有發展的基礎,請問姚勁波代表,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另外,在您看來,如何使農民羣衆也能享受和城裏一樣的互聯網服務,彌補農村和城市的數字鴻溝?謝謝。

姚勁波

謝謝這位記者。過去10多年,確實58同城只在大城市提供招聘、租房等等本地化的信息服務,但是我並不認爲互聯網只在城市有發展的基礎。恰恰相反,下一個十年,我認爲最大的互聯網紅利一定是在鄉村。現在農村地區整個通訊的基礎設施,像4G覆蓋越來越好,同時擁有智能手機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所以未來農村地區購物、找工作、找房子等等本地化的服務和城市一樣,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完成。

爲了順應把互聯網下沉這種趨勢,從今年開始,我們計劃爲全中國的4萬多個鄉鎮,每一個鄉鎮搭建一個本地的信息平臺,我們取名字叫58同鎮,跟58同城是對應的,是服務農村的。58同鎮的目標恰恰是縮小城鄉的信息差距,我們希望未來農民可以用他的智能手機來完成各種本地的生活服務。我們計劃在每個鄉鎮至少招募一名站長,他來收集整理各種本地的信息,比如農產品的買賣、當地的招聘用工,比如說農機的租賃等本地的信息。我們相信這種平臺也會助力整個農村地區互聯網應用的提升和整個鄉村振興。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的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過去一些年,他們把柑橘種植當成脫貧攻堅的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在春節前,因爲天氣、交通等等原因,大量的柑橘滯銷,賣不出去,果農非常焦急。58同鎮的站長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我們組織了整個湖南1000多個站點一起來發布柑橘積壓的消息,在兩天之內,3萬多斤柑橘銷售一空,解決了當地果農的燃眉之急,也讓他們過了一個好年。

目前58同鎮已經落戶到1萬多個鄉鎮,也就是中國三分之一的鄉鎮已經有一個本地服務的信息平臺,1萬多名站長,同時也是創業者,他們在手把手的教農民怎麼發佈信息、查詢信息,怎麼讓生產生活更方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找到工作、找到房子,把農產品賣出去,或者是拼車出行等等本地、本土的生活信息服務。手機這樣一個小小的工具正在成爲農民的新農具,也正在讓他們的生產力變得更高。

我們會用時間證明,互聯網既可以讓城市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也可以讓農村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也可以助力農村的鄉村振興。我是人大代表,我也是從湖南農村出來的一個創業者,我會長期關注和致力於農村的互聯網建設,我也希望各位媒體能夠來關注自己家鄉本鄉本鎮的58同鎮的站點。謝謝。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