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常常都會收看一些歌唱競技類的節目,例如:中國好聲音、歌手、蒙面歌王、創造101...等等,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一個現象,往往這些選手們遇到了Live現場直播的時候,好像就都變了一個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因為緊張導致失常嗎?如果你拿現在的歌唱競技類節目跟早期的歌唱競技類節目例如:超女、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等,相比對,也不難發現早期在節目里的選手,都沒有現在的選手表現來的穩定。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是這些年大多數的人都更懂唱歌而實力大增了嗎?其實這些疑惑都是因為一個原因所造成的,就是『修音』。

『修音』這件事自從錄音技術從類比轉成數位之後就一直在成長當中。在以前類比錄音的年代,能夠對所錄製到的人聲做的修整很受局限。但是一旦進入到了數位錄音的時代之後,人們藉由電腦技術可以對人聲所做的事可就多了很多。其中最巨大的突破就是可以去調整歌手所唱出來的音準。意思就是說,走音這件事有救了!但是調整音準這件事並不是『修音』的全部,其中還有很多手腳可以動。例如藉由剪輯把拍子調準、藉由EQ讓不好聽的音色減少、藉由Delay讓聲音密度增加一些...等等(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聲音的Photoshop)。這也就是為什麼選手們遇到了Live現場直播的時候就會GG、早期的選手都沒有現在選手表現穩定的原因—因為直播的時候是來不及『修音』的(就像P圖也是要時間的)、因為早期的『修音』技術沒有今天的好。

我還記得我2002年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的Vocal Coach就很擔心未來會因為『修音』這件事而失業。『如果靠電腦就可以讓人唱得好,那誰還會想要學唱歌?』但是目前看來似乎不太可能這麼快在唱歌這件事上把真人淘汰。畢竟有太多事情是靠『修音』也無法解決的,例如:咬字的發音是修不了的,音色的變化排列是修不了的...等等,「初音」就是一個電腦還無法取代真人唱歌的很好的例子。

初音未來《千本櫻》,這聲音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那到底來說,『修音』的泛濫使用到底是什麼原因?這樣的現象對於音樂來說到底是利多還是弊多?

先來談談『修音』泛濫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因為要節目好看,要唱片好聽啰~誰會想看一個有走音的歌唱比賽啦!所以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肯定是為了讓節目精彩,能修的就不能放過啊。再加上現在華語節目的預算都開得跟天一樣高,『修音』修到好肯定就是基本標配了。所以大家以後在看

現場直播的時候都要有心理準備,肯定會有瑕疵。其實表演中的小瑕疵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我們已經習慣聽到修音修到100分的這件事。就連歌神Eason在沒有修音的情況下,也都是聽得到許多瑕疵的 。

陳奕迅《你給我聽好》現場版,開口醉!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現場在沒有修音的情況下還最為穩定的應該就是人稱行走的CD的JJ(從4:26開始)。

#林俊傑#開場2017Hito頒獎典禮,四聯唱《害怕+第幾個一百天+飛機+不為誰而作的歌》,超然超好聽[心]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但你仔細聽在歌曲的最後幾句,還是有一些些的遺憾。但就像我說的,這些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我們已經習慣聽修到100分的聲音這件事。所以如果未來你聽到了一個修過音的演唱還覺得很難聽,那只有兩種可能:1.修音的人沒修好 2.就真的唱得很難很難聽。

再來說說『修音』泛濫對音樂來說到底是利多還是弊多?我個人認為凡事只要是過了頭其實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每每打開電視聽到的都是經過固定SOP修過的演唱,其實還滿無聊的。就像是當大家都整成網紅臉之後,大家都會想看一些有特色的長相,這是同一個邏輯。所以我個人是認為『修音』泛濫並不是一件好事,這種泛濫是一種錯誤的美感引導,最終導致的只會是大眾的審美扭曲。如果大家也有關注歐美國家的歌唱競技類節目,修音修到過頭的這個現象並不存在。他們也會修,但不會把鬼修成人,頂多就是救一下、救一下,所以還是會維持一種人聲應該有的自然。畢竟偶爾的瑕疵其實也是人聲里的一種美感,不能完全沒有啊!畢竟修過頭就不REAL了嘛~~Skr~~


延伸閱讀

其實歌手聲音狀況不好時都是這樣做...

歌手的個人魅力真能超越一且實力?

真正站上舞台演唱之後我才發現...

從聆聽開始!學習當個會說故事的歌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