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如今,人類面對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對通信速度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爲此,科學家們過去一直在推動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更新換代。現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時代已經到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進5G的部署與商用。

  5G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影響十分廣泛。首先,增強型的移動寬帶意味着上網更快,約爲4G網速的數百倍;其次,接入網絡的設備將變得更多,智能硬件、機器人、汽車等都有望接入5G網絡;還有,高度可靠且實時的通信,讓無人駕駛、遠程醫療都變爲可能;最後,5G技術也將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實現更實時、快速、高效的萬物互聯。

  如今,5G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已經開始着眼於未來的“後5G時代”,開發超越5G的超高速通信技術。例如,日本總務省去年7月公佈了以2030年代爲設想的電波利用戰略方案。作爲將在2030年代實現的革命性電波系統之一,日本提出了“Beyond 5G”。後5G時代,移動通信速度有望達到5G的十倍之上。

  當然,後5G時代需要一系列關鍵技術作爲基礎。其中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技術就是:開發一系列微米級或者納米級的小型衛星。這些衛星在近地軌道圍繞着地球運轉。拿納米衛星來說,其重量可低於10公斤,體積可小於1000cm3。

  基於開源硬件Arduino製造的“ArduSat”納米衛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基於現成的智能手機平臺的“PhoneSat”納米衛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然而,這樣一大羣衛星需要與全球時間標準進行極度精準的同步,因此每個衛星上都需要都配備非常精準的原子鐘。

  創新

  近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理光公司、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超低功耗原子鐘(ULPAC)。它可用於小型衛星,開啓未來“後5G時代”的通信系統。他們提出的設備在多個基準上超越了目前的工業標準,這些基準包括尺寸、穩定性和功耗。

  “33 mm x 38 mm x 9 mm”的原子鐘原型(圖片來源:東京工業大學)

  技術

  傳統的原子鐘尺寸太大(155~755cm3),功耗也太大(達10W),以至於無法在小型衛星上使用。

  因此,研究人員們通過採用一種稱爲“相干布居數囚禁(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的方法,開發出了尺寸和功耗都大幅減小的量子原子鐘。

  集成的量子包裝(圖片來源:東京工業大學)

  理光公司與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工作主要是改善設備的阿倫方差,而東京工業大學專注於降低功耗。這項合作的最終成果就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原子鐘原型。它可以超越現有的工業標準,使得未來的電信系統(例如超越5G的那些)能夠成爲現實。

  價值

  在功耗方面,他們設備的鎖相環(量子原子鐘的基本組件)的功耗,相比於之前報告的設備中的鎖相環的功耗,要低一個量級。

  除了低功耗,他們提出的原子鐘超越目前報告的設備的還有其他兩個關鍵方面:佔據的體積以及阿倫方差。

  在微納衛星上高效利用空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科學家們需要保證最終的設計適合很小的空間。阿倫方差,是一種對於時鐘頻率穩定性的測量;低阿倫方差表明時鐘非常穩定且可靠。該團隊開發的原子鐘在這兩個方面看起來都不錯。

  東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Kenichi Okada 解釋道:“我們的原子鐘原型實現了長時間穩定的阿倫方差,即τ=105s的情況下爲2.2×10 12(而工業標準是τ=1s的情況下爲3.0×10 10),而佔據體積僅爲15.4cm3(比目前最小的原子鐘稍微小一點)。”

  未來

  研究團隊稱還有改進的餘地。Okada 表示:“總功耗爲59.9 mW,這主要來自原型中的微控制器單元,可以採用定製的邏輯電路來進一步降低。”

  關鍵字

  原子、量子、5G、通信

  參考資料

  【1】https://www.titech.ac.jp/english/news/2019/04352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