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最令人翹首以盼的院線電影當屬漫威系列的《驚奇隊長》了。

雖然特效一如既往得滿足視覺需求,但是就內容而言,港影君覺得唯一能稱得上是亮點的也就是那隻萌壞了的“噬元獸”。

不論是漫威英雄還是DC英雄,這幾年瘋狂席捲全球,中國的影迷們尤爲爲其瘋狂。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MADE IN AMERICA

但是美國隊長或是神奇女俠都戰不了華英雄,也大戰不了步驚雲,爲什麼?因爲這些漫畫角色來自中國香港。

更準確一點說,是來自香港“漫畫之神”馬榮成。

香港著名漫畫家馬榮成

不說他是香港漫畫教父,是因爲在馬榮成之前,還有大名鼎鼎的黃玉郎。

黃玉郎經典漫畫形象

黃玉郎可能名聲逐漸湮沒於現今的市場,但是提及2006年葉偉信指導的電影《龍虎門》,相信對於港片迷並不陌生,雖然最終免不了被扣上爛片的帽子,但足以證明黃玉郎在香港的市場地位。

葉偉信導演作品《龍虎門》

《龍虎門》,也與《如來神掌》、《醉拳》、以及《中華英雄》等漫畫一起,並稱爲玉郎集團四大名著。

馬榮成還沒有橫空出世的時候,說黃玉郎的玉郎集團是香港的漫威,幾乎沒人敢在一旁咋舌,因爲王小龍、王小虎、石黑龍、火雲邪神這些角色太過經典,在紙媒爲王的年代,玉郎在香港的漫畫地位幾乎無人能夠撼動。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黃玉郎的地位很快被馬榮成替代,成爲真正雄霸香港的漫畫大亨。

因爲在此之前,黃玉郎的漫畫以暴力和色情爲主,在製作上也很粗糙,以《龍虎門》爲例,在香港這個想對開放的地區,很多人都不敢光明正大的看《龍虎門》,而玉郎集團的漫畫又主要以“關公眉”“肌肉男”這些套路角色爲主,所以市場上相對受限。

直到馬榮成在80年代創作了《中華英雄》,一經推出,風靡全港,立馬在彈丸之地創下漫畫銷售記錄。

創作《中華英雄》的時候,馬榮成還是黃玉郎的一個員工,當時黃玉郎告訴馬榮成,讓他創造一個叫做《中華英雄》的漫畫,主角就叫華英雄。

可能黃玉郎本人都不知道這個故事該怎麼發展,只是隨口一說,而年僅21歲的馬榮成便以日本漫畫手法,融合玉郎集團的一些優秀手法,加上自己的獨特創造,立馬推出了中華英雄系列。

《中華英雄》的推出就像是香港電影裏的新浪潮,嶄新的手法,立馬爲香港漫畫的新突破找到了出口,華英雄一躍成爲香港漫畫新浪潮的推手。

80年代末,年輕氣盛並已然在名聲上超過黃玉郎的馬榮成決定離開香港,什麼是大師?開宗立派纔是大師,玉郎集團只是漫畫天才的一個跳板,唯有自我發展,自立風格才能不受約束,才能成就一宗一派。

馬榮成爲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受到了來自黑社會的威脅,要求他停止所有漫畫方面的創作,並幾乎砍斷了他的右手。

漫畫家沒有了右手,那麼等同於他事業的終結。

而他腦海裏只想着一件事,以自己的風格,以自己天馬行空的風格,去創作一部武俠新漫畫,那部漫畫叫做《風雲》。

《風雲》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江湖鬥爭的產物,而這種江湖,充滿了強權和新勢力之間的抗衡與交鋒,懂了江湖的套路,外加自己多年來在漫畫方面的突破和創新,馬榮成創作了他一生中最引以爲傲的作品《風雲》。

爲了能夠連載《風雲》,馬榮成創辦了漫畫雜誌《天下漫畫》,而後來獨步全港的漫畫公司“天下電影公司”便是由此得來。

靠《中華英雄》發軔,《風雲》的連載在全港引起轟動,馬榮成和他的天下出版社一躍成爲香港的漫威。

1998年,由《風雲》系類改編的電影《風雲雄霸天下》成爲當年全港票房冠軍,足見馬榮成漫畫在香港的火爆。

電影《風雲雄霸天下》

而郭富城和鄭伊健扮演風步驚雲聶風角色至今仍是經典,電影在電腦特技方面的探索也是可圈可點,只是2013年當《風雲2》再次上映的時候,似乎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號召力,幾乎是乏善可陳。

說馬榮成是一個巨大的IP,相信沒人能夠反對,《中華英雄》的電影電視劇版本都曾經風靡一時,而《風雲》改編的電影電視劇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是馬榮成遠不是你在香港電影之中看到的馬榮成,因爲《風雲》幾乎接連創作了近30年,這其間有關聶風和步驚雲的故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IP財富。

馬榮成漫畫也爲馬榮成贏得了20億身家。

馬榮成的創作有別於美國漫威,這也是香港電影有別於好萊塢的原因所在。

因爲馬榮成幾乎是小作坊生產漫畫,一個人帶着幾十個人進行創作,深圳創作,香港印刷。而漫威,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大工業理念,每一個細節都安插在工業程序裏,每一個英雄都甚至可以說是大工業時代下的流水線作品。

香港電影和馬榮成漫畫一樣,半世紀以來沒有形成大的工業產業,這也致使《風雲》系列,乃至《中華英雄》系列、《龍虎門》系列都沒有完整地變化成電影作品,這也是《風雲》沒有成爲香港電影的《哈利波特》的原因所在,以至於電影《風雲1》和《風雲2》相差時間那麼久,並且在製作水準上參差不齊。

甚至《老夫子》漫畫怎麼繼續拍成電影,《麥兜》如何更加健康地發展下去,《風雲》如何成爲《哈利波特》,《中華英雄》在現今時代該何去何從,都是香港漫畫界乃至香港電影屆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這也告訴香港電影界一個道理,香港不缺乏IP,缺乏的只是如何將IP納電影的大工業基礎。

2013年,香港灣仔茂羅街,在歷史建築“綠屋”內,香港政府在這裏成立“動漫基地”,首位獲展出的漫畫家,是宣佈《風雲》將會完結的一代漫畫家馬榮成。

幾十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的香港漫畫,和一路走來的香港電影的沿襲足跡驚人的相似,總需要一批新浪潮推手攪動市場,總需要一批新人打破現有藝術架構的僵局,總需要一種無比真誠的勇氣來面臨時代的僵局與困惑,總需要一個偉大的舵手去引領。

最後上一張馬榮成與黃玉郎的世界之吻:

文/李維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