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余光中和李敖,一個以鄉愁溫情為主,一個以嬉笑怒罵為主,不同的領域,影響自然不同。

有趣的是,余光中和李敖是死對頭,李敖曾多次寫文抨擊余光中,但余光中卻很少回應。

一次,余光中接受訪談節目,主持人曹可凡問他,如何面對李敖的攻擊卻從不反擊?余光中幽默地說:「他一直罵我,我則保持沉默,這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可以說這回答也是很機智了!

相信很多人知道余光中,是因為語文書里那首必背的《鄉愁》,因為這首詩,余光中被冠上了「鄉愁詩人」的稱號。越研究越發現他一生漂泊,對大陸有一種深深的愛戀。這其實是很令人動容、感同身受的。

何況余光中寫的東西確實令人驚嘆。最愛他寫李白那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他寫的詩句很文藝,很有味道,讓人讀來身臨其境。他寫冷雨:前塵隔海,古屋不再,杏花,春雨,江南。他寫絕色:你帶笑向我步來,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他寫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梁實秋曾贊他:「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當然,相比散文,我更愛他的詩。那是一種經歷世事滄桑後的沉澱,是一種骨子裡的溫潤如玉。

下面說到李敖,對他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他那種逮誰罵誰、誰都看不慣的傲氣吧。這種傲氣讓他坐過牢,吃過不少苦,但卻沒能讓他低頭。

胡適曾稱讚李敖說:「如果說李敖還有朋友,那麼這個朋友肯定是我。」但李敖不買賬,他說:「我一生有兩個最大的遺憾,第一個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台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

據說,李敖這一生罵過三千多人,這種性格也讓他被很多人罵。但他能將傲氣堅持一生,不改本色,倒也是令人敬佩的。

李敖在北大等學校演講「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講的很精彩,他確實很有才華,一生著作頗豐,但大多文筆犀利,喜歡看的人會很愛他,不喜歡的人也會很討厭他。他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極端。

個人認為,余光中是風平浪靜的大海,胸懷博大,李敖是巨浪滔天的大海,縱情恣意。大海的不同面貌,是沒有可比性的。因此在我眼裡,這兩位文學大家亦是沒有可比性的。

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精彩剪影,給這個時代的文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二人鬥了多年,先後離世,就祝願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快意恩仇,抑或握手言和吧。


余光中是台灣著名詩人。他的那首《鄉愁》勾起了居住在台灣的大陸人的思鄉之情,也讓海峽對岸的大陸人潸然淚下。這首詩被收入了大陸的教科書。

李敖瞧不起余光中,不是因為他的作品沒有被收入大陸的教科書,而是因為兩人有過節。這裡按下不表,不然就跑題了。李敖的作品比余光中多。李敖啥都寫,無所不能。至於他倆誰的影響大,我覺得應該是李敖。

首先,如今不再是詩歌當道的時代,寫詩的人不餓死就不錯了。余光中的《鄉愁》被人提起,要麼是他去世時,要麼是中秋團圓之日,平時沒人會記得它。而李敖就不同了,他是一個善於製造新聞的人,隔三差五他就會成為話題人物。他的書在大陸一直賣得不錯。

其次,李敖的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李敖差點在莫言之前中大獎。這部小說後來被改編成話劇。許多年輕人知道李敖就是從這本書或者這件事開始的。寫詩的余光中自然不會有這待遇。

第三,余光中的作品多數只具有現實意義,時過境遷,其魅力會減退,或者徹底消失,而李敖的作品則不同。五十年後翻開看,依然具有可讀性。當然,不是全部。李敖很多文章也是垃圾。我指的是他的一些文學作品和歷史著作。

我是作家蕭陶。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蕭陶的頭條號。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世間在無李敖!

不要考驗人,人是經不起考驗的。 ——李敖

在官方對李敖的評價中,我覺得有兩個是非常恰當的,自由主義大師,時事批評家。「」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嬉笑怒罵皆是文章。說世人不敢說,明世人不所知。

李敖一生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一生筆耕不輟,辛苦耕耘,值得敬佩!

李敖一生曾被台灣當局,三次批捕入獄,但都未曾打敗過,其志向,其目標。「名為自由故,性命皆可拋」。讚美李敖,敬佩李敖,懷念李敖。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王安石說:「環顧一身無可憂,憂必在於天下。」但這都是不愁三餐者之言。在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里,你必須一身與天下同憂,這樣你才有憂天下的本錢。 ——李敖 「

有失敗,有英雄,但沒有什麼失敗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的英雄。英雄從不失敗,他在天塌時也會撈到天鵝。」

斯人已矣,把功過留於後面評說吧!

世間再無李敖!再見李敖!


個人感覺李敖的影響更大一些。

首先說余光中吧,我也算是個讀了不少書的人。但是對余光中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上學期間學的那首詩鄉愁上面。其他的,可能是我自己孤陋寡聞吧,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余是一位愛國詩人!但也僅此而已了!

李敖就不同了,雖然讀他的書並不多。迄今為止,那本最出名的北京法源寺都還沒讀過呢。但是,他的節目卻看過不少,他的演講也聽過不少。特別是2005年影響比較大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完整的聽了他在三所頂尖高校的講座,才發現原來他口才這麼好,而且知識的淵博,遠非一般人可以比較。

另外,李敖在台灣與娛樂圈也走的比較近。這一方面也增加了他的曝光率。他前期還在鳳凰衛視開過節目,口若懸河,觀點犀利,影響頗大。特別是他一生的經歷,估計能比的上的也不多,孤膽英雄,笑傲江湖,估計是大多數年輕人心中的俠客形象!

最為重要,最可貴的是他一生不畏權貴,敢說真話,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是尤為可貴的品質!在持續的文化論戰中開啟了民智!

當然,除了這些,他一生的感情經歷也足夠廣大青年羨慕的了!

對於這樣一個人很難評價,但這正是他魅力所在!從年輕到年老,直至死亡,活的快意恩仇,活的瀟洒自如!我想,他應該無憾了!


在我們眼裡,這兩位都是大師,就我個人而言,余光中的影響力稍微大一些!

實話實說,我是有點孤陋寡聞的,之前聽說李敖這位大師是在娛樂報道上,關於小S那件事。

為什麼說余光中影響力比較,因為在課本中有餘光中老先生的《鄉愁》這首詩,而且當時是要求背誦的,所以對我們這些看書較少的人來說,余光中先生自然比較熟悉。

相比而言,李敖老先生一生著書也有一百多,七八十因為言辭犀利、批判思想濃厚被禁,所以我們教科書上就不會出現,因而沒有那麼熟悉。

其實,兩位大師還有頗多淵源或者說是爭論。但是這並不影響兩位都是大師的事實!

一位是思想詩人,一位是敢說真話的思想家,也就沒那麼多可比性了!


謝謝邀請 ,余光中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余種。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

李敖除研究、寫作、教學外,還積極從事公開演講、時事評論等,並曾當選台灣民意代表。李敖反對「台獨」,支持兩岸統一,其主要著作包括《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 余光中:作文失敗,做人成功。(靠那些文藝花蝴蝶互相吹捧而走紅),李敖:文如其人,相得益彰。從來沒聽說過!余光中是個諂媚政府的軟骨文人,怎能和反抗權威的李敖來相提並論!世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此起彼伏,外人也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甚至,有時根本也說不出究竟孰對孰錯。透過那些表面的嚷嚷聲,倒可以瞥見當事人不同的境界和心態。


謝邀。

兩位都是大家,並不想用來比較。兩位先生各有各的長處。

對青少年的影響來看,余老先生的影響相對而言更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鄉愁》的廣為傳頌。

對青年以上的人群來說,可能李敖老先生的影響更大。因為老先生的文章更加犀利,青年以上人群的理解會更加通徹。

總之,兩位老先生都為中國文壇做出了巨大貢獻,緬懷之。


謝謝邀請!他們兩個的領域不同,影響範圍不同,余光中是詩人。李敖是現代批評家。余光中溫文爾雅,有著文人墨客的中立,沒有批評精神。而李敖是現代著名批評家,他有著自己的觀點,也有著自己對外物的觀點,不畏懼強權勢力,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人這一輩子,要應該有些明確的觀點,這樣才不枉此生!敢作敢當,方為人上人!這是我喜歡李敖的觀點,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兩位都是大師,余光中因為鄉愁那首詩在教材中,因而好些人對他有印象。個人覺得李敖的影響力大些,他超越了文學,胡適殷光海的衣缽傳給了他,不過台灣束縛了他,也大大的減弱了他的影響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