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施霞 記者 嚴君臣 文/攝)“來老伴兒,按摩下肩膀。”3月20日上午,南通市港閘區唐閘鎮街道新園社區某小區住宅樓裏,65歲的趙建華給癱瘓在牀的妻子施雲脫下棉衣外套,熟練地給她活絡着肩背和腰腿。自從19年前施雲患上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後,他就24小時守在妻子身邊,還買書自學了按摩手藝,每天堅持幫妻子活動身體。“你放心,我服侍你一輩子。”這個不善言語的男子,用行爲詮釋了多年前的承諾。

  趙建華給妻子按摩

  “賣了房子我也要救你”

  會彈電子琴,喜歡文藝表演和體育運動,年輕時的施雲外向活潑,幹活也麻利,是家裏家外的一把能手。上世紀80年代,在他人的介紹下她與趙建華相識相愛,婚後很快生下了一個兒子。夫妻倆都是工廠職工,日子過得雖然不富裕,但幸福和樂。

  年輕時的趙建華夫妻倆

  病魔的來臨毫無預兆。1993年開始,施雲就時常感覺渾身乏力疼痛,後被醫生診斷爲類風溼性關節炎。當時還不到40歲的她對這個疾病毫無概念,也很困惑,“我身體一向挺健康的,怎麼會突然得了這個病呢?”後來她才知道,類風溼性關節炎被稱爲“不死的癌症”,幾乎無解的疼痛會伴隨患者的一生。

  2000年一場42度的高燒,讓施雲住進了醫院,在那之後徹底失去了行走能力。而更讓趙建華揪心的是,妻子接連被兩個醫院的醫生判了“死刑”。“她情況比較嚴重,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治療了,還是帶回家吧。”當時他們的兒子年紀還小,家庭又不富裕,施雲已經決定放棄治療了。但趙建華不同意,“我要救你,賣了房子也要救你。”

  夫妻倆依偎在一起

  隨時待命,她的一個電話“隨叫隨到”

  等施雲病情穩定後,趙建華將妻子帶回了家。日夜不休的疼痛,讓施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進食也睡不着覺,只能依靠輸液來維持生命。這時他們的兒子還在南通技術學校上學,趙建華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妻子,常常是手忙腳亂。

  以前的施雲太過能幹了,家裏家外都是她一手操持。癱瘓在牀後,她看着趙建華笨手笨腳地燒菜煮飯,洗衣晾曬,心裏一陣酸楚。“他根本不會做家務,都是我下‘命令’,告訴他今天買點啥,怎麼放油放鹽。”漸漸的,趙建華從她口中的“笨男人”變成了做家務的一把好手,每天忙裏忙外,將施雲照顧得妥妥帖帖。

  “那時他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起來,給我穿衣服餵飯,然後再趕着去上班,一分鐘都不能耽擱。”施雲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隨着病情的加重,她的手腳關節都變形了,別說走路了,連筷子也拿不起來。當時趙建華的單位離家不遠,騎自行車只要五分鐘。單位的領導也知道他們家的情況,給趙建華開了“綠燈”,讓他有事兒可以隨時回家處理。

  “一個電話就隨叫隨到,他這些年下來,對我真的是沒話說。”施雲說,她不想給丈夫添麻煩,她只有想上廁所時纔會在白天給趙建華打電話。爲了方便她上廁所,趙建華還請來木匠,專門打了個外形美觀的馬桶放在牀邊。刷牙、餵飯、上廁所……趙建華照顧得無微不至。

  自學按摩,一堅持就是14年

  漸漸地,細心的趙建華髮現妻子因爲長時間不鍛鍊,手腳的肌肉有點萎縮。2005年,他託人買來按摩書,自學起了按摩的手藝。這10多年來,他每天都風雨無阻地給妻子按摩半個小時。如今年逾六旬的施雲整潔漂亮,看着比同齡人還要年輕幾分。

  “我出事的時候他還年輕,我也胡思亂想,心想他就算出軌了也情有可原。這麼多年下來,他24小時跟在我身邊,一晃都變成老頭老太了。”施雲笑着說,這19年來,趙建華出門前都會給自己主動“報備”,詳細地告訴她出門的原因和回來的時間,幾乎沒有離開過她一天。

  患病期間,施雲右眼幾乎失明,只能依靠左眼感光。爲了讓妻子能有安全感,趙建華沒有給臥室安裝窗簾。3月陽光和煦,春風溫柔,施雲坐在陽光裏依偎着丈夫,滿臉都寫着幸福。退休了之後,趙建華時間多了,還能不時帶着她去公園裏散散心。病人情緒多變,她有時也會對趙建華發脾氣,每次趙建華都是“不戰而敗”,“讓她開心就好,夫妻間要多體諒。”

  堅持19年照顧病妻,對很多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艱難,但趙建華卻完全沒把這當一回事兒。“當時我還在醫院的時候,他就握着我的手小聲說,你放心,我服侍你一輩子。”施雲笑着說,這句話她記了一輩子,丈夫也用了快20年的時間實現了承諾。對她來說,這輩子已經值了。

  (編輯 吳嫣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