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 F 同學

個人標籤:漫威十級愛好者

本科:四川大學,Social Work+Financial ManagementGPA:3.8 / 4.0TOEFL:102

GRE:319

Offer: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南加州大學(USC)、倫敦大學學院(UCL)、卡耐基梅隆大學、馬里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Final Decision:康奈爾大學

播下種子

我剛進大學的時候就決定了要出國讀研,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多元化交流的環境,想要去海外接觸更多不同的人事物。如果要講具體原因的話,一是 MPP/MPA 能讓我找到本科兩個專業的交叉,二是海外背景和強有力的校友網路對將來的職業發展有幫助。

大二時參加了棕櫚在川大舉辦的宣講會,一共有四位導師分享,其中一位是川大學姐。聽完宣講會後覺得導師們很負責,所以向學姐諮詢了相關訊息,最終簽約主要也是因為學姐推薦。

另外,當時其他機構提供給我的資料都是我能在網上輕鬆找到的,但宣講會時棕櫚提供了一些不常見的數據/表格,瞬間提高了好感度。

因為我出國規劃比較早,所以我大二簽約棕櫚就是簽的種子計劃。在申請之前體驗種子計劃服務的過程中,讓我覺得最亮眼的一點就是加群,因為加群後你會覺得不只是你的導師和班主任在幫你,而是能感覺到棕櫚把整個機構的資源都整合到了這個群里,然後大家互相學習,資源共享等。

我當時所在的是人文社科群,大約有 200 人。群里經常會有導師發很多科研和實習的內推信息,或是志願者、project 的信息等,你可以去爭取這些機會,也可以通過這些信息了解你的專業今後一個大概的發展方向。當然你還可以在群里知道其他同專業的人是怎麼準備申請的。最重要的是不管你需要什麼幫助都可以在群里提出來,會有非常多的導師來為你指導。

另外我覺得大二簽約種子計劃的一個好處就是導師可以提前對你的整個申請進行一個規劃把控,讓你準確意識到自己離目標還有多大的差距,然後利用這一年去根據導師的建議來彌補這些差距。

參加種子計劃後,能感受到導師對自己的整體情況非常了解。比如他會在寒暑假給我開會,總結進度,安排之後的計劃;導師也會解答我對實習的疑惑,比如建議 MPP/MPA 可以做一些智庫、諮詢公司或國際組織的實習,也會幫我篩選實習信息;同時也會對語言考試時間提供建議等。這種良好的規劃對於當時處於大二的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學校項目

在選校前導師會把他覺得不錯的學校做成一個表格供我選擇,這個表格里除了綜合排名外,還有專業排名、項目規模、申請難度,以及官網 general 信息等,同時導師也加了許多他自己跟這些學校的 connection,以及他的理解等,他也會給我上選校輔導課,再通過語音與我溝通,最後我們一起協商著把這 9 所學校確定下來。

以前選校時我可能只會看綜排專排,就比較死板,但導師會給我介紹各個名校的特點,比如導師是馬里蘭大學的,他就為我介紹這個學校的 MPP 有非常豐富的實習機會和校友資源,以及豐厚的獎學金等。另外導師也有介紹康奈爾的專排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有很多校外實習項目,非常看中實踐,這也與我的職業規劃相契合,所以最後也成為了我的 Final decision 。所以在導師的幫助下你了解這些具體的信息後會對選校有一個靈活的把控。

因為我申的 MPP/MPA 其實有很多專業方向的細分,可以申經濟金融,也可以申 NGO、社會政策等方面,然後導師就給我詳細介紹這些分支,並結合我自身的條件和每所學校的強項來決定具體申什麼方向。

文書打磨

首先我會和導師一起打磨文書提綱,導師會對整篇文章且每個段落的框架都做出清晰指導,然後我再根據提綱寫英文初稿。因為我在 NGO、智庫和國際組織等都有過實踐,乍一看這些經歷好像都沒有聯繫,但因為我關注的一直都是醫療政策,所以就用這個作為主線並結合我的兩段經歷來講我對中美醫療政策的思考理解。

我挑選的兩段經歷一是我在某智庫的實習,我參與到它與某醫院合作的醫療項目中,時長大概有半年。在這個項目之後,我去了海外市政廳實習,雖然是政府實習,但我和同學也探訪了當地一些 NGO,諮詢他們在醫療改革和醫療政策方面的問題,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自己也收穫很多,所以我也有把這些經歷和思考都寫進文書。

現在回看申請過程,其實也有一些遺憾,而這也是因為我沒有把計劃落實造成的。導師提醒過我要早一點(大三暑假)考出語言,因為實習已經足夠,而硬體是門檻,如果成績不達標很多學校都不能申,但我直到大四才開始刷托福和 GRE,導致後來準備非常緊張。雖然最後語言沒有托後腿,但如果早點準備的話,說不定能考得更好一些。

大四上要同時刷托福和 GRE,當沒有時間同時進行時,導師提供了一個很有用的建議:先刷托福。因為每個學校會對托福設置一個要求的具體分數線,比如 100,或者小分要 4 個 26,但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對 GRE 劃線。如果像我這樣面臨比較緊迫的情況,可以適當取捨。

實習經歷

實習對我最大的幫助是跳脫出校園,去做一些實際項目,直面許多現實問題。我的三個實習經歷都不是通過海投獲得,而是學院內推或朋友圈信息。GPA、技能、相關經歷都會影響實習資格的獲得。

在參與智庫與醫院合作的項目時我真正去做了一些一線工作,同時也參與了學術上的一些分析,然後正是因為這個項目,我才對醫療政策產生了興趣,才在下一個市政廳的實習時更進一步關注醫療。這種不斷遞進的邏輯關係我也在文書中展現了出來,使我整個經歷顯得有理有據。

海外市政廳實習是在一所高校的合作項目中了解到的,這個項目也對外開放,所以我就申請了。建議同學們除了關注本校項目外,也可以多關注其他學校的優質項目,只要對外開放,就可以積極嘗試。

在申請前,要對申請的項目職位、工作內容等都非常清楚,這樣才能在面試時有針對性地回答,展現專業度,如果模稜兩可,只是為了尋求一個實習機會而去實習,被刷下來的幾率會很高。

GPA

我大一時對時間管理並不是很在行,都在忙著做一些課外活動,導致當時的 GPA 只有 3.4,後來到了大二醒悟過來這一點,就開始不斷地重修之前一些比較差的科目,比如高數。同時因為意識到 GPA 的重要性,我便開始認真對待後面的課程,彌補之前的不足,把平均分拉高,所以在大三的時候就達到了 3.8 的水平。

其實這種提升對申請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學校看你的成績單時會發現你是在不斷進步的,這樣對你也會產生比較好的印象。對於人文社科的同學,我的建議就是多看書多討論多思考,因為我們考試的形式很多時候都是寫論文,沒有足夠的閱讀量和獨到的見解是沒辦法寫出讓人滿意的文章的。

面試

申請的學校里有 4 所需要面試,有電話面試、錄視頻、真人面試等。所以針對不同的類型你都要去做 Mock interviews。當時我就發現雖然我自己提前準備了很多問題,但到了主導師給我做模擬面試時,我依然非常緊張,這與你自己自言自語是不一樣的,因為你是處於一個未知的情況下,等待著被提問,所以同學們真的要多找人給你做模擬面試,然後導師也有發很多她整理的面經給我。

因為康奈爾是我最想去的學校,所以面試時我非常緊張,面試的形式就是在康奈爾的校園系統里錄視頻,它會有一個界面你點開後會自動有人問你一個問題,問完後就開始錄製你的回答,錄製時間可能有 60 秒或者 90 秒,但不到錄製時是不知道有多少秒的,所以非常考驗人,如果對自身經歷沒有非常了解且準備得很熟練的話,你很有可能就面不下去。

賓大就是一對一的真人面試,問的問題都非常個人化,我大概面了 40 分鐘,面試官會詳細的從我的簡歷、文書還有我交的 writing sample 等上面的很多細節來針對性提問,所以就要求你對自己的材料非常熟悉。因為其實很多學校面試就是想看你對你自己各方面(如潛力、規劃等)了解有多少,甚至是想確認一下你的文書是不是自己寫的。如果你對你的經歷有一個清晰具體的認識那你回答時也比較遊刃有餘。

推薦信

當時申請的大部分學校對推薦信的要求是兩封學術一封職業,我大概找了四五個教授來為我寫推薦信,並根據每個學校的特點確定不同的推薦人。因為這些教授對我非常了解,所以推薦信中細節較多,比較有說服力,不會顯得很空洞。

這種與教授的良好關係是需要長期建立的,你需要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多去向教授請教多和教授溝通。如果你早期沒有與教授建立這些關係,臨時想要找教授要推薦信的話,我覺得首先就是不要怕教授不給你寫推薦信,要厚臉皮、有勇氣一點,其次如果你之前在課堂上沒有給教授留下深刻印象,那你可以在求推薦信時把簡歷或申請規劃等個人陳述的東西寫得很詳細再去給教授,這樣他為你寫推薦信時也有話可講。

開花結果

現在我已經在康奈爾大學入學了,在開學典禮上,一位康奈爾的學姐講了下面這句話,我也藉此分享給大家:Everyone around you feels exceptional, you just have to remember that youre exceptional too.

如果你看到身邊的哪位同學申到了不錯的學校,拿到了很好的 offer,不用自我懷疑甚至自卑,要相信既然你正處於和他們一樣的環境,那你肯定也像他們一樣有許多閃光點,只是你自己還沒挖掘出來而已。只要你積極付諸行動,努力做出改變,相信你最終也能像他們一樣收穫你想要的。

有任何留學問題/需要了解中旅種子計劃,歡迎添加微信 palmdrivezhihu 詳細諮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