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新密市公安局以“一村(格)一警”長效機制建設爲引領,堅持“腳板+科技”理念,大力加強社區民警專職化、社區警務精細化、基礎工作信息化、治安防範社會化、羣衆工作便民化,全面提升了公安基層基礎和社會治理創新能力。

1

堅持政治建警,煥發基層基礎工作活力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我們按照‘抓黨建、帶隊建、促工作、保平安’的總體思路,着力鑄牢對黨忠誠的政治靈魂,推動‘一村(格)一警’向縱深發展。”新密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工作意見》,提出“123黨建工作新思路”,明確“黨建引領公安工作”基本導向,提倡“以黨建促隊建、以黨風強警風”兩種工作理念,聚焦“組織生活、黨員管理、支部建設”三個重點。

創新組織生活新模式,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內生活基本制度基礎上,動員各派出所基層黨支部,構建了與村組黨支部協同配合相互瞭解的“雙合型”,與企事業單位黨支部結對共建相互學習的“共建型”,深入基層組織開展宣講活動的“開放型”,邀請轄區黨支部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的“互動型”,藉助精準扶貧到基層送溫暖的“關懷型”等靈活多樣的組織生活形式,增強了公安基層黨支部與轄區基層組織的互動、共建。

構建基層黨組織建設新體系,在全市18個派出所全部建立了高質量的黨員活動室、黨建辦公室和黨建文化牆,增強黨建氛圍、宣傳黨建文化。依託“一村一警”警務工作機制,在全市60個標準化警務室分別成立黨小組和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黨小組前沿陣地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強化基層黨組織管理,印發《健康黨支部十條標準實施意見》,從基層黨支部的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發展黨員、黨員教育管理、組織生活、陣地建設、工作載體、制度機制、工作保障及業績評定等十個方面進行規範,對基層黨支部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和“對症治療”,切實鑄就忠誠可靠的公安隊伍。

2

堅持改革強警,增強基層基礎工作實力

圍繞“貼近實戰、服務實戰、實戰檢驗、實戰引領”的工作導向,新密市公安局深化基層警力資源配置,減輕派出所工作負擔,下沉警力到社區和農村,不斷提升整體工作效能。

充實派出所警務力量,實行基層所隊“一把手”與副職、民警“雙向選擇”機制,把人事調整的話語權下放到基層所隊。明確要求,新入職民警分配到基層所隊工作;在輔警招錄上,按照“政府出資招聘,公安管理使用”模式,爲派出所配備376名輔警,協調市政府再招錄500人全部充實到派出所,切實解決基層警力不足問題。目前,全市派出所警力佔全局總警力42%。

爲派出所明責減負,明確要求,需要偵察過程的刑事案件一律由刑偵部門負責,派出所只需提供轄區內刑事案件線索,不再承擔刑事打擊任務,工作重心切實調整到加強城鄉社區警務上來,集中精力夯基礎、強根基。同時,健全完善社會應急聯動服務機制,協調施行非警務報警與公共服務平臺分流對接,改變派出所“包打天下”現狀,切實減輕派出所工作負擔。

嚴格落實“一村一警”專職化。精準細化“責任田”,明確每個警務室由專職社區民警分包,每個警務工作站由專職輔警分包,除值班時間外,全部到各自分包轄區開展基礎警務工作。全市共有專職社區民警60人、輔警350人,確保所有行政村、社區達到“一村一警”或“一村多警”。

推行“警調聯動”工作機制。市委政法委牽頭印發《新密市警調聯動工作機制試行辦法》《新密市警法聯動調解工作機制運行辦法》,將司法部門招錄的1053名人民調解員全部融入“一村一警”工作,在全市350個行政村設置警調聯動辦公室,由村(居委會)主任任辦公室主任,社區民、輔警任副主任,組織指導人民調解員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法制宣傳等工作,激活社區警務末梢神經,夯實維穩根基。實行人民法官與社區民警點對點分包機制,對民事案件進行訴前調解處理,確保矛盾不升級。目前,開展法制宣傳2000餘次,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61起。

提升“一村一警”特色品牌。建立“一村(格)一警‘1+1+5’”品牌工程機制,施行1個規範化派出所打造出1個規範化警務室和5個規範化警務工作站,定期組織觀摩,取長補短,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全市派出所、警務室及警務工作站規範化建設。以新密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名義出臺了《關於駐(包)村民警兼任村(社區)副支書(主任)的通知》,支持社區民警、包村民警兼任村、社區副支書、副主任,參與村(社區)內治安維穩等事項決策,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政法綜治協調、公安機關爲主、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格局,工作經驗全省推廣。

3

堅持科技興警,增強基層基礎工作能力

“堅持‘腳板+科技’理念,我們持續向科技要警力,面向基層需求、強化實戰導向,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大力推進智慧公安建設。”新密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腳板+科技”,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打防管控能力,更好服務了人民羣衆。

構建移動警務體系,通過打造“一部專用終端、一個創新平臺”,全鏈條開展移動辦公、移動採集、移動查詢等業務,爲全局社區民警、輔警配了4G警務通和輔警通,自主研發手機端信息採集APP,實現可疑人員、可疑車輛實時對比覈查功能,逐步形成了“傳統+現代”、“腳步+鍵盤”的公安基礎工作機制,大大提升了包村民警、輔警工作效率。

大力推進視頻監控聯網建設,以“雪亮工程”爲抓手,以“一村一警”爲依託,組織社區民警、包村輔警深入轄區開展宣傳發動,大力推進社會公共視頻資源與公安的聯網共享,爲“平安新密”建設拉大框架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共安裝、聯網社會二類、三類視頻監控2224餘家、8356餘路,爲破案提供線索178條、破獲148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50人、逃犯11人。

大力開展“微警務”建設,以警務室和警務工作站爲單位,建立微信公衆號和平安村(社區)微信羣350個,最大限度發揮社區微信集羣效應,廣泛開展安全防範宣傳、服務百姓民生、掌握社情民意、發現違法線索等社區警務工作,努力將警務室、警務工作站打造爲警民聯繫點、民生服務點、信息採集點、防範宣傳點和求助報警點,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4

堅持治警勵警,挖掘基層基礎工作潛力

“堅持領導幹部帶頭、以上率下,我們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治警主體責任,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着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警風,提升基層公安隊伍戰鬥力。”

嚴格制度監督約束,制定下發《思想政治工作五項制度》等系列制度規範,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定期組織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用身邊的案例教育身邊的人,使“組織常提醒、個人常反思、家人常溝通”成爲廣大黨員民警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增加拒腐防變、執法爲民的一劑“良藥”。

強化日常教育培訓,專門建設了實戰訓練基地,以“訓、練、演、戰”爲手段,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精準培訓,不斷強化民警日常實戰訓練。定期組織骨幹赴省內外兄弟先進單位進行跟班作業、座談交流及實地參觀學習,提高執法執勤和實戰能力。目前,共組織民警、輔警集中輪訓27期96批6000餘人次。

嚴格日常考覈獎懲,結合基層派出所和社區警務機制運行實際,進一步完善考覈評定和獎懲激勵機制,實行“分類”、“分級”、“分時”考評,嚴格落實獎懲,充分調動民警工作積極性。

強化派出所規範化建設,對18個派出所進行營房改造,統一外觀標識,規範功能區設置,高標準建設辦案區、辦公區、服務區、生活區,全面提升了派出所規範化建設水平。

同時,牢固樹立嚴管厚愛的理念,做好從優待警文章,把主要精力投向基層,用事業凝聚警心、用關愛溫暖警心、用待遇激勵警心。加強派出所營房建設,先後投資1000餘萬元,大力推進派出所民警備勤休息用房建設,全市18個派出所全部實現“城市基層民警一張牀、農村基層民警一間房”的要求,並進一步完善“五小工程”建設,高標準建設了健身房、民警餐廳、“小警之家”、悠閒茶座、黨建活動室、陽光晾衣房及洗浴房等,全面改善基層民警工作生活環境。開展“暖警”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各項關愛民警措施落實,從民警最關注的問題抓起,協調多家醫院爲民警及家屬開通24小時就醫綠色通道、定期組織民警子女夏令營、對困難民警實行大病救助等,最大程度體現組織對基層民警的關心關愛,增強了民警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