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一個訓練者花費了更長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就能獲得更好的肌肉鍛鍊感覺。

也許你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即使是一週4、5天去健身房進行鍛鍊,雖然只是心理上讓自己覺得沒有荒廢時間,但有時候卻感覺鍛鍊過程中那種充血感、泵感並不足夠。

健身時,肌肉鍛鍊的感覺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如果當你的狀態足夠好,訓練密度、重量、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而此時,目標鍛鍊肌肉在經過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導致大量的血液涌向目標肌肉,此時,肌肉會產生膨脹的感覺。

通俗地講,當健身時對目標肌羣有相當強的刺激時,訓練者就會感覺到肌肉的酸脹、體積變大等。。

可以說,從相當程度上來講,健身時一個良好的肌肉感覺可以讓訓練者獲得精神上的充沛感,以及目標肌羣帶來的有力感。因此,很多鍛鍊者也會將目標肌羣是否獲得很好的感覺作爲一個衡量本次鍛鍊效果的因素。

除了保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飲食方案之外,合理運用訓練技巧也可以讓你在健身時讓肌肉更好地感受到“泵感”。

【靜力收縮】

所謂靜力收縮,顧名思義,就是在靜態中收縮肌肉,而肌肉的長度和關節的角度是不變的。

例如在一個負重或不負重的動作練習中,收緊相關肌肉使其固定在某個位置上,保持最大的緊張度3~6秒鐘,然後再重複4~5次的一種練法。這種練法可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同時能對在動力性練習中不易得到鍛鍊的肌羣進行專門的強化訓練,還能使肌肉線條突出。

第一種方法是一般在孤立動作鍛鍊收尾時,在肌肉收縮到最短時,繼續保持數秒。比如卷腹到最後時,保持片刻再放下。

第二種方法是組間靜力收縮,主動收緊肌肉讓其持續擠壓。

比如臥推一組鍛鍊完後,利用兩組間的休息時間,徒手再合攏雙臂擠壓胸肌幾秒。

【控制離心階段】

肌肉在收縮產生張力的同時被拉長的收縮稱爲離心收縮。

如何控制?那就是加長離心收縮的時間。

舉個例子,例如你進行啞鈴彎舉,將啞鈴舉起是向心收縮,放下啞鈴便是離心收縮。

你不應該只重視將啞鈴舉起的那個過程,而在下放的過程也儘量拉長時間,動作放緩,這點對肌肉的刺激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運用技巧1:雙上、單落:

例如進行槓鈴划船訓練,我們利用史密斯器,雙手拉起,下放時單手。

運用技巧2:慢放:

在你訓練的組數的最後幾次動作時,你幾乎已經精疲力盡,最後幾次慢慢地放下,集中在放下的那一段動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