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職業生涯始於2013年。那年4月,我如願進入武漢的一家電視臺工作,成爲了一名出鏡記者。

記者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男女之分的。由於太辛苦,任何媒體一線的女記者都比男記者少很多。但是既然你從事了這個行業,你要麼退出,要麼就把自己當成男人。

除了出鏡,有時候我還要拍攝和寫稿。外出採訪時,我肩上經常揹着沉甸甸的攝像機,手裏還提着笨重的三腳架。到鄉下去採訪對於記者來說見怪不怪,每次因爲暈車我一路吐得一塌糊塗,恨不得肝膽欲裂。不過下車後,稍加調整我又精神抖擻,進入激情洋溢的工作模式。

在記者生涯中,我曾經無數次出現在洪澇、火災、車禍、滑坡現場,我零距離接觸過死亡,靠近過屍體,經歷了太多太多。

2013年的一天,一條街道發生一起墜亡事故。接到電話後我和同事趕了過去。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男子是從13樓墜下的,跌落在一樓樓頂平臺上。我們到達現場時,警察、消防隊員都已經到達,大樓外拉起了警戒線。

很快,死者被蒙着一條白布,被人從大樓裏擡出來運走。和我同齡的女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多會驚恐萬狀。這時我就站在圍觀市民形成的通道最裏邊一層,與被擡走的死者只有一米的距離。這是我第一次和死人如此近在咫尺,我特別恐懼,小腿微微顫抖,手也有些不聽使喚,但我咬牙堅持着沒有後退一步,直到採訪結束。

2

忙碌過度的我決定去西藏休個假。在大昭寺,我看到一位中年母親,帶着兩個孩子,一步一跪拜來到大昭寺。身外的世界,似乎並不存在。和我們相比,這些朝聖者活得單純、虔誠又自我。在大昭寺外的廣場上,我在心裏大聲對自己說:人生有多少個10年?現在的你快樂嗎?

在西藏我待了一個星期。回來後,單位很快進入新的一年工作中,一切按部就班。我開始辦理離職手續。每個同事都跟我說不要走,我也捨不得。但我決心已定。10年了,我決定自私一次,任性一回,我要爲自己而活

離開前,我把我在市電視臺出鏡的近1000條新聞都調了出來,逐條逐條在電腦上播放了一遍。看到鏡頭裏那個不服輸的女孩,我差點哭起來。

2017年秋天,在一次去大山裏採訪時,我認識了安迪。30多歲的她以前在上海打拼,後來回來在市郊開了一家民宿。民宿名叫“桃源人家”,名字都超有詩情畫意。

這裏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浮躁,空氣清新,風景優美。第一次在“桃源人家”採訪,走在門外古樸的石板上,溫暖的陽光從頭頂穿透下來,讓人心曠神怡······要是沏一壺清茶,坐在民宿門前的木凳上,在秋日的暖陽下閱讀紙質書籍,會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啊!當時我就在想。走進民宿,大堂古樸雅緻,廊梯上全部是生意盎然的綠栽,窗臺上創意十足的各種小擺件,讓人驚喜不斷。

我很早就對民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開辦民宿也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路。和安迪認識後,我們一見如故,長期保持着聯繫。得閒時,我和她幾次坐在民宿外的長凳上聊文化、聊創意、聊民宿,想法總是不謀而合。

得知我已從電視臺辭職,安迪第一時間找到我,要求我成爲她的夥伴。對我的經歷、喜好她都瞭如指掌:“民宿不正是你嚮往的生活嗎?來吧,成爲我的合夥人,‘桃源人家’需要更多你這樣年輕的力量!”

我欣然接受了安迪的邀請。2018年5月,我正式進山,成爲了“桃源人家”大家庭中的一員。

山裏四季分明,夏天的綠色,秋天的金黃,如同畫境一般在我眼前徐徐打開。天氣晴朗時輕撫臉龐的微風,陰天時嫋嫋升騰的霧氣,一切都那麼具有詩情畫意。開車走在通往上班的林蔭公路上,打開車窗,車裏播放着許巍的《曾經的你》,那種感覺太美了!

當記者時,我的生活裏是沒有春夏秋冬的,每天都在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很快過去了。現在,我卻可以在山裏靜下心來觀察四季。民宿和大自然融爲了一體,閒暇時我可以和同事們去山上撿拾松果,在林間採摘野菊花回來泡水,還經常用自然生長的植物對提取色素對織物進行草木染……

在民宿前的木凳上打開書本,心無纖塵地品讀人生,對於曾經的我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現在則成爲了常態。我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嚮往的生活已經塵埃落定。

現在我的收入不比當記者時低,另外山裏的生活還給我帶來了很多福利。以前,每次進行出鏡的準備工作時,我都會努力構思出鏡時對着話筒要一氣呵成講出來的內容。這是一件技術活,我習慣眉目緊鎖口中反覆唸唸有詞打腹稿。時間長了,我額頭形成了幾條很深的印子。進山後,我很少皺眉頭,額頭的印子不見了;辭職前我的身體不太好,現在的身體好了很多。

以前我是被動去抓焦點,現在我是主動迎接未來。當記者時,是TA需要我,所以我去了;現在是我需要TA,我來了。前面的TA,是採訪對象和新聞稿件;後面的TA,是我需要的生活。

聽說我在山裏從事民宿,好幾位曾經的同事來看我。他們任何時候來,我都會沏一壺濃郁的熱茶端到他們面前。我知道,他們揹負着沉重工作的壓力:要保證節目正常播出,要有獲獎作品,要拉到足夠的廣告任務才能拿到工資......但也許我們不會談一句媒體行業的事情,只是一起呼吸着山裏沁人心扉的空氣,聽鳥鳴蟲唱,看古樹流泉。“真羨慕你,這裏是你的世外桃源!”同事們說。

不過,他們只能小坐享受片刻的寧靜,然後就要匆匆離去。新聞行業燒腦又燒心,“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啓,我們不休息”,這是記者的真實寫照。其實地球爆炸了記者也不放假,因爲他們還要報道爆炸現場。

3

在“桃源人家”,我負責運營和文創,安迪負責管理與佈置,我們搭配默契,時不時就會有新的想法冒出來。我的加入讓“桃源人家”有了更多的活力,回頭客用“每一次來都會有新的驚喜”來形容“桃源人家”的變化,對於我來說,客人的肯定就最大的回報,我特別有成就感。

來到“桃源人家”後,原本就停不下來的我幾乎一大半時間都在桃源人家,其餘的時間則經常去外面學習。媒體從業經歷讓我見多識廣,使得我從事民宿比別人更有優勢。熱情加上不停歇的學習,才能讓我們的民宿更有特色。

“我所理解的文藝,是腳踏實地走在路上的時候不忘記擡頭望天空,是能發現微小細節裏那些美的瞬間,是不與庸常生活妥協的離地一釐米的飛翔。”網上一位民宿前輩的這段話,被我視爲圭臬。

現在,我在思考打造包裝把本地的手工藝品,遊客離開的時候可以當成紀念品帶走。我還在“桃源人家”定期舉辦草木染、插花等培訓班,特定時間裏誰都能免費學習。我還推出了“親子民宿”,讓城市裏每天都在學習和上培訓班的孩子有機會更加親近大自然。我們不希望孩子來這裏只是單純的旅遊拍照,而是想他們能融入到大自然的生活中來,過一個記憶中最純真的童年。

每一個人都曾渴望過詩和遠方。而我,現在把生活過成了詩。很多時候,我覺得如今的我就像是大山深處一個心無雜念的村姑。我喜歡我現在的生活,我在打造我的遠方。以前,我無法安心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現在,我只想用心把民宿做好。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件事,那麼看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得到。

離開電視臺後,我還經常關注當年同事們的朋友圈。看到他們去一線採訪時,我時常有一種衝動,內心深處還有一團小火苗在跳躍。我喜歡這種狀態,但我再也不會回到從前了。

18歲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做記者,我用了10年的光景實現了我人生中的長度。今後的10年,我會在民宿的道路上前行,努力追尋我人生的厚度。

我希望,每個人的未來值得期待。

作者介紹

倉陽,供職於某報社,觀塵世百態,寫人間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