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孩子必不可少的。

小孩子不懂事。

我小時候偷錢,拿來買過玩具,小時候我看見別的小孩在圍在一起玩一個很吸引人的玩具,照相機一樣的東西。

他們圍在一起,玩得津津有味,我遠遠的瞅著,心裡很不是滋味。

對於小孩子,第一,是玩具看起來還可以,吸引人,第二,是突然感覺自己不合群,被拋棄了,很孤獨的感覺,虛榮心受到很大傷害。

心,被挫折。

我回家,偷了錢,趕緊去買,還買了二個一樣的。

等我把玩具買到手裡,還沒玩二分鐘,就後悔不已,自己感覺不值。

我偷錢買了玩具,挨了打,狠狠的被胖揍了一頓,大人教育我,要做好人,不要做賊,玩具也摔爛了。

大人特別蠢。

我恨他不懂。想的不一樣,我那時候,心裡心裡想的,只是打死都不會聽大人的。

對於小孩子,看到別人在玩玩具,是特別的自己想去合群,想跟別人一塊玩,別的小孩子這個時候,虛榮心非常強,排斥感很強烈。

這個時候,導致小孩子心裡受到挫折。

要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平時給小孩買一點好玩的玩具的時候,趁著新鮮感,讓他找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快樂,一起玩。這樣子,看到別人不樂意跟自己分享新玩具,他立刻會想到自己的小夥伴,好朋友,會說,我跟我朋友一起玩,我們有好玩的,到時候,我們也不會給你玩。只要有好朋友支持,他們玩泥巴,都是非常快樂,完美的。

不會稀罕那些東西。小孩子想要的是自尊心。攀比的是虛榮心。

第二,需要給孩子一些特別的,比較獨特的玩具,這樣用來抵消大眾貨。孩子玩過非常特別的玩具,心裡會有滿足感,記憶也比較深刻,看到大眾玩具會比較無感。

我有一個女兒,總是喜歡買玩具,她的玩具應該比她朋友多,也好過他朋友的。

我估計她是想用玩具籠絡朋友,讓朋友聽她的話。

玩具就是孩子的硬通貨,人際關係,社會地位。

我們有個時候,勸小孩子是沒什麼用的。小孩子,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大家請留言,互相支持,交流,單獨分析。

我給自己女兒做了一款玩具,到時候,希望也能給大家的孩子帶來驚喜。


這是一個中國式家庭的普遍的共性問題,作為父母特別是爸爸更應該起到關鍵的核心管理作用。

我在孩子出生不久的時候就召集家裡人(包括孩子的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舉行了家庭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就一條,請家裡的各位核心成員支持我,在孩子面前樹立爸爸也就是我的權威性,約法三章,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在孩子面前有絕對的權威,當我認為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將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不論我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大家不要當孩子面指責我或者幫孩子求情,如果認為我處理失當,可以在事後大家探討,我做錯了可以道歉,但不能在管理過程中進行干預。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管孩子這件事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有人能管得了她。

其次,我的孩子也曾經在家裡發生類似的行為,我們的做法就是先和她溝通,告訴她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先停止哭鬧再談問題和需求,也就是要告訴孩子哭鬧和要玩具是兩件事情,必須先停止哭鬧。因為在孩子這個階段,哭鬧是她唯一和大人爭取權利的手段(鬥爭方式),如果家裡有人退讓一次,孩子認為手段有效,她將在其它事情上都會使用這個工具。所以,她不停止哭鬧,就不讓家裡人去勸她,孩子一定是越勸越鬧。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哭鬧過一陣,孩子自然會停止。因為孩子哭鬧是非常費體力的,哭累了,鬥爭手段失效了,孩子自然就會停止,而且類似的事情發生過三次以上,孩子就不會再用同樣的手段爭取權利了。

再有,要學會立規矩,比如我每次去商場購物時,會和孩子約法三章,總價不超過20元,件數不超過2件,孩子同意後就帶她去購物,不同意就不帶她。而且在商場購物時,家長要言行一致,絕對不要突破定好的規矩,無論孩子怎樣哭鬧都不要鬆口,同樣家裡的其它家長也必須要配合一致。孩子哭鬧過一次無效後,基本就會按照定好的規矩執行了。

孩子的哭鬧是她那個年齡很正常的和我們溝通的方式和手段,家長只要定好規矩,言行一致,統一行動,孩子就會轉變用我們期望的正確方式來溝通,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給予孩子不哭鬧的行為適當的「小獎勵」,效果更佳。

我是頭條家庭教育傳播者,用心的爸爸,如果你滿意我的回答,請多關注用心的爸爸,你的支持是我分享的動力,感謝!


我也在這坐等答案!我家是總喜歡別人的玩具


我家兩個丫頭,大丫是不滿足就哭,小寶是往地板上坐或躺、然後哭、撒潑。我的做法是:

一、哭鬧的時候就站在旁邊或去忙別的,不理她。等她哭鬧累了,就自動會停下來,然後會過來找你。這時候我再問「為什麼要買」、「家裡有沒有類似的玩具」、「家裡玩具都不能玩了嗎?」,之類的問題。

如果家裡有類似的玩具或家裡玩具不少,我會很明確的告訴告訴她們:媽媽不會給買,哭鬧都沒用。

如果家裡沒有,小傢伙也能說出一個理由來,那麼我會給買。

二、另一個就是不給馬上買。小傢伙要東西經常是臨時起意的,她並沒有考慮其他的,就是想要。我會告訴他們,媽媽這次帶的錢不夠或者我們沒辦法拿回家,下次爸爸一起來的時候再買。回家以後可以跟孩子聊聊,告訴他們出生哭鬧要玩具是不對的,不是乖孩子的表現,媽媽對你這樣的行為很不高興,以後不能再出現這種情形。小孩子也是會思考的。你跟她談過後,她可能就不會再要了。而且經過多次這種講,以後出門的時候,她也會說:媽媽,我這次不會再要玩具了。


一般都不理他的。等他自己鬧夠了就不會鬧了。當然鬧得時候不要讓孩子脫離你的視線範圍!

多來幾次他知道鬧也得不到,就自然不會鬧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主要看家長如何引導,玩中獲取孩子的學習也是不錯的。比如去超市買水果蔬菜,教孩子看標籤,我的孫子就是這樣認識水果蔬菜漢字的??還有我教孩子,小朋友的名字比如說我們下午和軍博玩兒,我提前讓他認識軍博兩個字,他現在可以認識好多小朋友的名字,徐徐漸進就可以認識好多字。孩子想要什麼玩具前提是要知道玩具的漢字才可以買??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理他們,冷他們一段時間,慢慢的孩子就會意識到,你並不會因為他耍賴就依著他,當然你不能一味冷漠,處罰過後,你還要主動去和孩子溝通,引導他明白要做一個能夠剋制自己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