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多民族帝國和現代的多民族國家來說,對於君主和國家的忠誠度和從來和民族屬性沒有任何關係,永遠只是壓迫或者不公平或者沒有特權而感到「不公平」。


這群是奧斯曼的 實際統治者


先從奧斯曼土耳其新軍來說

1、信仰與洗腦

耶尼塞里是1363年由蘇丹穆拉德一世建立(一說初創於約1330年奧爾汗秉政時期)。15~17世紀形成特殊的徵兵制度,每五年從被征服的巴爾幹地區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強行徵召未成年男子,將他們分到奧斯曼軍事封建主家庭生活數年,學習土耳其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並皈依伊斯蘭教,逐漸從文化上進行同化,繼而送入伊斯坦布爾、埃迪爾內的專門學校接受軍事訓練和宗教灌輸,以培植對蘇丹的效忠精神,爾後補入軍中。這時候的新軍,已經跟土生土長的土耳其人沒什麼區別了,又怎麼會因為民族屬性反水?

2、生活與地位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精銳部隊,新軍不僅用著最好的裝備,還享有優厚的薪餉,功勛或才能卓著者可提升為「阿加」(高級官吏),由於耶尼塞里的戰功,使得他們往往能取得政治上、經濟上較為優越的地位。理論上他們都是蘇丹的奴隸,但是實際上也備受蘇丹信賴,地位較高,以致後來很多土耳其人都把耶尼塞里作為家中子弟上進的途徑,刻意讓自己的子女信仰基督教,使他們取得成為耶尼塞里的資格。這樣一份高薪、地位尊崇、有上升空間、人人羨慕的工作,在那個國家與民族意識淡薄的年代,民族屬性還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再來說說外族的帕夏

奧斯曼帝國外族的帕夏還真不少,但有個前提,你要信伊斯蘭教。這在宗教盛行的中世紀,那是一個大罪,首先這些帕夏就自絕於本國民眾了。

另外這些帕夏有才能的,基本都能得到重用, 英國探險家霍巴特,甚至還當上了奧斯曼元帥。提防肯定有的,但是往往這種外國高官的忠誠度反而會比國內的高官高,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在本國混的一般,來了奧斯曼卻得到重用,蘇丹有了知遇之恩,而且作為皈依的外國高層,在奧斯曼沒有勢力,只能緊緊跟著蘇丹,反而忠誠度更高。

再者說,你作為一個新皈依的高官,在一大群穆斯林里還是算個外人,你想調兵造反,底下的人也不可能聽你的呀,何況必然會安排副手的。


最後這群人尾大不掉,改革的時候,拖後腿搗亂。


不擔心,因為大多數人都為能得到特權而滿意


你要是覺得外族就不可靠,本族就不會造反,那就太幼稚了


說一個偏題的,以前伊斯蘭國家或者基督教國家君主會把俘獲或招募的異教徒也有叛教者編為軍隊,比如伊比利亞半島或者埃及伊斯蘭王公們的基督衛隊,或者是諾曼人招募的西西里穆斯林,戰鬥力貌似頗為不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