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0100183b  

 

這本書是一對夫妻所寫,兩位都是全球經濟政治趨勢的觀察家

長年在中國居住,一位是美國人,另一位則是奧地利人

由這兩個種族的價值觀再融合在中國居住這段時間的觀察,讓我感覺特別新鮮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其實是有一種回到大學時代在讀「世界經濟導論」的錯覺

猶記得杜震華老師在台上口沫橫飛地講述世界經濟發展

我卻和旁邊的同學悠哉地聊著天,心裡只想著這老師講課真無趣

應該要聊個天才不容易睡著

到了考試也是準備得亂七八糟,最後勉強拿到70分過關

(通識能這麼低分,我也是奇葩了)

不過在出社會後,經歷更多事情,關注更多實際發生在國際上的事之後

慢慢才感覺到了解經濟趨勢原來對於我們的未來影響有多深遠

於是

再回來讀這本全球大變革後

心念轉了,也看到了更有趣但不好玩的事實

 

這本書首先先花了一些篇幅講解南環經濟帶的主要國家發展

有非洲、中南美洲、印度、東南亞等國

在看的過程不得不訝異於各個城市的發展現況

尤其是非洲在很多層面已經不是我們所想像是個落後的大陸了

南非、摩洛哥等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其實都相當快

它們在整個人口結構也相當地漂亮(青壯年比例超高),相信在下一個十年會是這些國家遍地開花的機會

看完這段覺得最失落的是

說好的台灣呢? (其實也沒說好啦)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奈思比長期住在中國,已經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還是台灣近年經濟發展疲緩,所以不在新興國家討論之列

但可以確知的是,不管台灣的發展如何

東南亞各個國家發展速度都已經要超越台灣了

尤其是中國一些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政策已經開跑

我們再不行動,確實就要被邊緣化了

 

第二部份看了讓我覺得更毛骨悚然的部分

是中國在掠奪整個世界市場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的是,以歐美經濟為主體的世代已經慢慢過去了

因為去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經濟體

而這本書也不斷強調,未來的經濟核心不是在美國

不過也不會只在中國,而是在整個南環經濟代會遍地開花

他稍微說明了一下原因

在二次戰後,因為各國紛亂,所以美國主導了整個貨幣市場

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直接和黃金掛勾

所以美元一直到今天仍是強勢貨幣

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能力(即使後來布雷頓體系結束後至今)

美國相對其他國家是很高傲的

像是中南美洲,號稱美國的後花園,其實長期也受到不公平的經濟對待

 

然而中國,這個慢慢開始崛起的國家,雖然是共產社會

但是對於國際間的合作卻是以夥伴的方式來對待

在投資其他各國時毫不手軟,也沒有姿態,所以大家都很希望跟中國合作

相對於歐美的強勢,中國就親切多了

也導致南環經濟帶上幾個國家的發展幾乎都有中國投資的部分

有些國家甚至超越美國

這不得不讓我們去思考自己在整個世界經濟中

是否還有位置

今天剛好也讀到一篇今周刊,講到台灣的FDI(外人投資)嚴重衰退

在周邊國家都逆勢而起的情況下

唯獨台灣後退,這怎能叫人不擔心台灣未來的處境

 

我們其實不希望被統一,但也知道台獨會引起的軒然大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然而如果我們再不將自己的競爭實力提升,只會一味的民粹,以及保護自家產業

我們要怎麼對面接下來的世界,我們要交一個甚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呢?

 

前陣子看到希臘的倒債危機,剛好這本書上也提到了對於社會福利的過度保護對歐洲國家造成的影響

不禁想想台灣,大家在說勞健保要破產的時候,政府到底做了甚麼?

如果已經有一個這麼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了,為什麼政客們還要因為選票不斷地增加社會福利

每每想到這裡,就覺得有時候太民主原來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只顧眼前的利益

最終的結果只會讓社會走向更無法控制的狀態

 

看完這本書,就等於走完世界考察一圈(真想實際去走走啊)

回頭再看台灣,我們是該做一些不一樣的改變了

不能在沉浸在舒適圈中,尤其我們跟強權中國的關係又如此微妙

我們還不該好好努力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