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印尼最東部還有2000多公里的龍布陵島上,至今仍生活着一個拉瑪萊拉人部落。他們的祖先在500年前乘着木船遷徙到這裏,便一直靠捕魚爲生。據說他們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一個還用傳統方式捕殺鯨魚的部落。圖中是他們剛拉上岸的一頭鯨鯊。

  圖爲1987年2月,日本捕鯨船在南極海捕獵鯨魚。日本人多地少,大型海洋生物也是他們的主要食糧之一,因此他們一直有捕鯨的傳統。有記載稱,日本商業捕鯨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日本每年的鯨捕獲量約爲300頭。

  2014年6月時,爲了慶祝捕鯨季開始,日本千葉市屠鯨廠組織日本在校學生圍觀宰殺鯨魚的過程,並將割下的鯨肉分發給在場的人。此前聯合國法庭已出臺禁令,禁止日本在南極洲附近捕殺鯨魚。

  2018年12月26日,日本政府正式宣佈退出管理鯨類資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計劃從2019年7月開始重啓商業捕鯨。但其實在日本街頭,專供食用鯨魚肉的餐館一直存在。

  《日本產經新聞》曾報道稱,日本國內的鯨肉需求已減少,並沒有增加捕鯨量的必要。日本1960年代的鯨肉消費量超過20萬噸,而現在大衆口味改變,需求只剩5000噸左右。圖爲2004年7月12日,日本千葉縣的漁民們正在港口解剖一頭突吻鯨。

  2009年,海洋保護協會啓用一種新式高科技隱蔽反捕鯨動力船隻,來對抗海上的捕鯨船。不過幾年後,這條高科技動力船在一次與日本捕鯨船的對抗中被撞沉。

  2013年6月,英國格林威治的海灘上,行爲藝術家擺放了一頭17米長的“擱淺鯨魚”藝術裝置,並有表演者現場還原所謂的“科學研究鯨魚”的場景。此舉意在讓社會關注捕鯨的行爲,以及有越來越多的鯨魚和海豚被發現擱淺在英國海岸附近的現實。

  2006年6月,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個和平組織推出一款透明的海報,貼在悉尼的漁船窗戶上,並在電視廣告中反覆播出以提醒即將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第58屆全體大會,對日本和挪威關於恢復商業捕鯨的提議的表示反對。

  在新西蘭奧克蘭海灘舉行的抗議活動,呼籲國際社會關注日本繼續大規模捕殺鯨魚,要求日本政府停止一切捕鯨行動。大量鯨魚尾部模型提醒人們鯨魚正在迅速減少。

  2013年11月,在日本東京商業區,不少民衆也舉着宣傳海報抗議日本的捕鯨行爲。一家倫敦環保組織在此不久剛剛對日本提起國際訴訟,稱日本的行爲正在毀滅海洋生物。

  儘管日本政府已簽署了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國際捕鯨公約,但仍一直以“科學研究”爲名持續進行捕鯨活動,並在捕鯨船船身上標明:相關作業合乎《國際捕鯨規範公約》。圖爲日本捕鯨船剛捕到的一頭小鬚鯨。

  易芝娜/編撰 視覺中國/供圖

  爲保護瀕臨滅絕的鯨類資源,人們於1946年12月2日在華盛頓成立了一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簽署了一項《國際管制捕鯨公約》,討論修訂捕鯨法規、規定受保護鯨的種類等。目前受保護鯨種除北極鯨、露脊鯨、灰鯨外,還有藍鯨、座頭鯨、長鬚鯨和鰮鯨等不同品種。該國際捕鯨委員會現在已有至少60個成員國,中國也在其中。

  除了一些科研捕鯨項目被允許,30多年來商業捕鯨一直被禁止。在衆人齊心協力之下,近年來,這些大型海洋生物的數量的確有所回升。

  日本於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但去年12月底日本政府卻正式宣佈退出該委員會。正因如此,關於捕鯨的爭議便再次爆發。

  其實人類捕鯨這件事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有一個2000多人的捕鯨部落在用原始方法(長矛射殺)捕殺鯨魚爲生。但隨着食物品種的豐富、生存方式的多元化,人類是不是可以考慮放棄這種野蠻殘忍的方法,與這些大型海洋生物和平共處呢?想一想,如果用現代化的手段去捕殺,這些像人類一樣最久可以活到100歲的美麗生物種羣還能存在於這個地球上多久呢?

  (易芝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