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數量一直在增加,養老成了每個家庭都面臨的現實問題。那麼目前我國老年人的數量和現狀如何?他們又是如何進行養老的呢?

  我國老年人口已超2.49億 最年輕一線城市深圳也將步入老齡化

  在深圳老人頤養院,記者見到了上世紀80年代來深圳參與建設的郭升傑老人,他給記者講述了當年來深圳的經歷。郭老先生說,他45歲來到深圳從事規劃工作,一轉眼就進入老年。他現在仍保持着年輕的心態,在房間陽臺上種了花草,每天會給花草澆澆水。在深圳老人頤養院,一大批像郭老一樣當年來到深圳的建設者進入老年。

  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老人頤養院負責人 張壯立:深圳有一大批人是集中進入老年,現在我們在院老人有120多位,年平均年齡應該是82歲左右,更多的年齡段是80歲以上老人,我們最高是98歲到99歲的都有十幾、二十個。

  據瞭解,深圳整體居住人口平均年齡偏低,前往深圳就業、創業的以年輕人居多;但是近年來,隨着大量外來人口遷入,深圳老年人口也隨之增長。根據國際標準,一般來說,在某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那麼該地區就步入了人口老齡化。深圳市法制辦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佔戶籍總人口的6.6%,遠低於其它城市。

  深圳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主任科員 蔡目目: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目前)常住老年人應該是在110萬人左右,其中戶籍老年人是32萬人。隨着早期來深建設者可能同步進入老齡階段,我們在未來的一個時間,深圳有可能就集中面臨集中進入老齡化階段。

  深圳市養老服務業協會數據顯示,若按照60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超過10%的標準,深圳將在2027年進入老齡化階段;但是,由於深圳戶籍人口政策作出了調整,入戶人數增加,深圳可能會在2023年提前進入到老齡化階段。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49億,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7.9%,老年人口數量首次超過0-14歲人口數量,老少比迎來歷史性拐點。

  養老機構牀位緊張 失能長者可優先入住

  當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4億,養老是每個家庭的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高齡失能老人對照護等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

  林國華,是重慶一家養老機構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他們的養老院與醫療機構建立了綠色通道,對老人的生活實行24小時護理服務,目前養老院已經住滿了老人,養老院裏的老人平均都在80歲以上,大部分老人因身體不適而住進養老院的。

  重慶龍山老年養護中心院長 林國華:我們是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排隊的人員還是挺多的,時間可能要將近三個月左右能夠住宿。多半是失能或失智的,還有就是醫療需求的這種是特別多的,價格4000到8000左右,最低的4000左右。

  除了重慶,國內越來越多的公辦養老機構出現養老牀位緊張的情況。爲了解決公辦養老牀位緊張的現狀,從去年開始深圳採取“先評估後輪候入住”的方式分配公辦養老機構牀位資源,並優先保障重度失能、中度失能老年人的入住需求。

  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老人頤養院負責人 張壯立:隨着他們這一批人進入老年的話,我們公辦養老機構的牀位肯定是會緊張的。所以就按照民政局的輪候評估入住,解決牀位分配問題。

  截至2019年3月初,深圳民政數據顯示,深圳共有870名戶籍老年人進行入住公辦養老院登記,448人通過了老年人能力評估,362人被評爲中度、重度失能。目前已有299名提交了輪候申請,100人成功入住。

  我國將大力發展社區養老 服務機構將獲稅費減免

  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問題,引起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我國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社區養老”一詞成爲政策與養老市場的聚焦點。

  徐仲天,今年80多歲了,家住在武漢市漢陽區的一個居民小區,她選擇了社區養老,每當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時候,徐仲天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智能終端呼叫工作人員。

  九州通集團九康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肖月飛:我們收到呼叫功能之後,由我們點位的服務人員下來,進行上門的這樣的問詢,包括通過電話這樣的方式可以進行,知道它到底是具體一個什麼樣的情況,進行前期的干預。

  越來越多的機構看到了社區養老的商機,紛紛涉足社區養老。

  百齡幫(重慶)康養產業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 陸家斌:這個是我們自己開發的一個居家養老的智慧可視化的平臺系統,它主要解決就是如何把居家老人的失能的狀況,及時迅速地反映到我們機構來,由機構的專業人員對數據的變化提供及時上門的一個服務。

  隨着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陳百靈針對養老建議讓社區支撐家庭養老,以低投入解決90%以上的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目前,各地政府部門正積極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深圳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主任科員 蔡目目:除了機構養老,我們深圳這邊非常鼓勵健康老人,儘量採取居家養老的方式解決養老需求,最終就是爲了達到一個15分鐘服務圈。

  社會資本紛紛投入養老產業 三至五年普惠性養老牀位將增100萬張

  隨着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看到了商機,紛紛投資養老產業。陸家斌,在養老行業打拼了多年,他們居家與社區結合的模式發展很快,今年春節後,他每天都要接待幾波的投資機構。

  百齡幫(重慶)康養產業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 陸家斌:現在的險資,還有像醫療(資金),還有像部分的專門的基金,健康類的基金,他們也都開始關注我們。我們也希望藉助資本的力量,來快速地把養老服務的模式能夠推到更多的城市,能夠讓爲更多的長者服務。

  重慶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 潘鴻濱:每建一個養老服務中心,我們由市級財政支持200萬的建設補貼。那麼養老服務站的話是支持20萬的養老補貼,那麼這三年建下來,大概我們一共是四個億的市級財政資金。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政府將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准入,多措並舉增加服務供給,今後三到五年,普惠性養老牀位將增加100萬張以上。

  深圳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 國世平:現在政府已經開始轉向政府來做中低端的,比如說政府把所有養老院建成,把設備搞成向社會招標,讓專門從事養老公司來進行經營這樣的養老院,而且這種養老院的發展速度特別快。

  (稿件來源: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 本期編輯:王健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