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

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

今天,“教育,因你而不凡——2018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頒獎主題活動”在上海教育電視臺舉行。經評選,新一批10位(組)“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正式揭曉。

他們分別是:東華大學教師陳孩未,上海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學院院長房敏,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施索華,港珠澳大橋同濟大學科研團隊,上海市金山區鬆隱小學教師丁向陽,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校長陳興冶,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集團)校長(理事長)何哲慧,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烹飪專業負責人陳珺,上海市中遠實驗學校學生隋翼遠,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珮瑜。

10位(組)“2018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1. 陳孩未

東華大學教師

潛心高數課堂40載的古稀“男神”

你的高數課,學生爭着上

你的輔導班,週六也“瘋狂”

教齡有限,熱愛無限

縱使青絲變白髮

在學生們的心中“男神”常青

作爲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大學生,東華大學陳孩未老師退休10年來仍然堅持站講臺爲本科生教授高等數學。他把令人望而生畏的本科生基礎課程高數課,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結合熱點案例條分縷析,讓學生們重拾對數學的好奇、信心和熱血。他爲本科生義務開設週末輔導班,風雨無阻的“瘋狂星期六”課堂裏,300人的階梯教室被擠得滿滿當當。從教40年,陳孩未與講臺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只要學生願意聽,72歲的他仍會一直講下去。

2.房敏

上海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學院院長

總結“國際標準 中國風格”物理療法的首位推拿專業博士

一雙妙手 撫平傷痛

一顆丹心 孜孜以求

從經驗到理論 從傳承到發展

在無盡的求索中

你推開了中醫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作爲我國推拿學首位專業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房敏始終關注推拿學教育,將科研、臨牀與教學緊密結合,總結出了“國際標準 中國風格”物理療法。他帶領團隊實現成果轉化,開創序貫式推拿臨牀能力提升實踐課程,爲全國推拿教學質量評估提供關鍵技術。2018年獲“第十五屆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傳承與發展並重,特色與引領並舉’——我國推拿學教育體系的創立與改革實踐”項目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鑽研推拿學數十載的他,爲推拿學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

3. 施索華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把思政課打造成“文學和藝術的芳草地”

俯身,是華夏傳統文化的播種

仰首,是時代民族精魂的鑄就

厚植浸潤 立德樹人

你“理直氣壯”的上好思政課

用信仰擦亮青春的底色

叩響時代的大門

2018年1月,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滬召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專門聽取了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施索華的展示課並給予高度評價。施索華以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爲切入點,通過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她的課堂被學生稱爲“文學和藝術的芳草地”,她像文學創作一樣去寫教案,像編劇一樣去演繹教學過程,一改思政課抽象枯燥的面貌,如春雨潤物,潤育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內心。

4. 港珠澳大橋同濟大學科研團隊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

港珠澳大橋上展“同濟風采”

在試錯中敲開成功之門

在錘鍊中勇攀工程“珠峯”

跨海橋連港珠澳

蜿蜒雄姿越伶仃

同心同德同舟楫

築夢圓夢中國心

2018年10月23日,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日前正式通車。在這座“工程界的珠峯”背後,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在沉管隧道、人工島、通航孔橋等多個重要領域攻堅克難,填補國內乃至世界技術空白,啃下了多塊“硬骨頭”。直接參與大橋建設的同濟專家團隊有七八支之多,從“20後”院士到“80後”青年骨幹悉數上陣,涉及工程圖複覈工作、沉管隧道接頭張開位移量控制、防震多個關鍵環節。他們代表着同濟科研的實力,也代表着上海的智慧,爲全球最具挑戰的跨海項目貢獻力量。

5.丁向陽

上海市金山區鬆隱小學教師

紮根農村教育廿六年、引導家長關愛呵護孩子

懷揣着質樸的教育理想

在鄉野的沃土躬身耕耘

悠悠二十七載

家校共育 以情暖情

你如春風化雨般澆灌隨遷子女成長

這份深情 沒有邊崖 沒有止境

從1992年工作至今,丁向陽一直紮根在農村教育一線,已經整整27年歲月。他將農家學子視爲生長在這片沃土上的一株株幼苗,精心呵護,辛勤澆灌,讓400餘位學生順利畢業,走出校門。鬆隱小學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其中六成以上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這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丁向陽發現,這些孩子的家長普遍都忙於工作,缺乏親子交流,教育理念簡單粗暴。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改變家長。無論酷暑嚴寒、颳風下雨,家訪成爲了丁向陽的必修課,不但改變了很多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也讓一些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感受到了關愛和呵護。

6. 陳興冶

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校長

爲崇明教育刻錄名校文化基因

飲水思源,迴歸生態教育的土壤

拓寬視野,探索課改創新的方向

方寸之間有天地

孩子自由成長的樂園裏

綻放着你日生不滯的磅礴力量

從2015年起,陳興冶就着手學校設計、師資招聘培訓、招生宣傳等籌建工作。自2017年9月開學以來的短短一年多時間,學校就成爲了崇明百姓口中刻錄名校文化基因的“好學校”。陳興冶提出,學校既要傳承上實文化也要打造東灘特色,培養“具有本土情懷、都市情趣、國際視野”的“新生態人”。在他引領下,東灘學校結合崇明的生態教育理念,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開發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式活動課程與跨學科探究類課程,使崇明學子真正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7. 何哲慧

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集團)校長(理事長)

探索郊區集羣發展模式、推動卓越品質教育

從零星散落到協同發展

追求公平優質的教育之路

總有你聚力籌謀的身影

十餘載積澱 十餘載耕耘

你讓“家門口的好學校”

成爲教育最美的風景

何哲慧是推動郊區教育均衡品質發展的集團理事長:成立了帶動6所農村遠郊薄弱小學的集團總校,努力構建“1+6立體式”集羣發展模式。她創新引進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嘗試跨界學習,運用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現教育領域的區長質量獎,帶動集團管理走向卓越。她創新打造“五環協同”集團教師專業發展鏈,使集團教師發展新生態。她的案例《“五環協同”打造集團教師發展鏈》獲得市案例一等獎。她始終聚焦集團發展,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集團教師立體式發展以及豐富多樣的課程帶動集團整個發展,引領區域品質發展。

8. 陳珺

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烹飪專業負責人

一專多能、演繹快樂烹飪的教育系統首位“上海工匠”

在柴米油鹽的滋味裏

詮釋匠心的真諦

在精雕細琢的淬鍊中

追尋教育的意義

專注,不止於舌尖的美味

執著,是師者不變的初心

在20多年教學生涯中,信息管理學校烹飪專業教師陳珺,始終堅守教學第一線,演繹快樂的烹飪教育。她的探究式教學法爲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探索性嘗試。爲了更好地教學,她利用課餘時間充實自己,先後獲得了中式麪點師高級技師、西式麪點師高級技師、國家二級營養師的資格證書,是名副其實的一專多能“雙師型”教師。2018年,她也成爲了第一位來自教育系統的“上海工匠”。陳珺最大的希望是培養未來“上海工匠”,讓更多的學生成爲“未來名匠”。

9. 隋翼遠

上海市中遠實驗學校學生

兩度捐獻骨髓救母親的“最美孝心少年”

你的善德,是極地的一場春風

你的孝心,是人間最美的書信

生有時,愛無盡

撐開未豐滿的羽翼

你給了母親兩次生命

真的種子 善的信使 美的真諦

2016年12月,當時只有12歲的隋翼遠給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母親第一次捐獻骨髓,捐獻過程中,由於年齡太小,隋翼遠渾身疼、發燒,成人三個半小時即可完成的移植他用了六個小時。2017年10月,媽媽的病情復發,11月,隋翼遠又一次爲媽媽捐了骨髓。隋翼遠捐髓救母,感動衆人,他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中榮獲2018“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稱號。鴉反哺羊跪乳,14歲的隋翼遠用自己的方式擔起了家庭的重任,也爲現今時代樹立了模範的標杆。

10. 王珮瑜

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把國粹魅力帶進校園的“瑜樂京劇課”開講人

溫潤如美玉 流盼有華光

舉手投足間,

亦莊亦諧的薪火傳承

最是喜聞樂見

當國粹遇見“瑜樂”

氣韻流轉處,

經久不絕 妙不可言

在著名青年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珮瑜看來,當今的京劇等戲曲藝術,已經到了傳承傳播同樣重要的時代,同時需要不斷地讓我們觀衆人羣年輕化。2018年,全新升級的“瑜樂京劇課”走進上海的50所小學,並在中學以導賞的形式推進普及教育。王珮瑜與青少年交流故事與夢想,身體力行投身戲曲普及教育,展現國粹的魅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效果倍出。她呼籲社會各界更多地來關注戲曲大衆化普及教育,讓好的劇種、好的藝術、好的藝術家在當代有更強的生命力。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徐瑞哲

微信編輯:納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