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以管資本爲主”、“兩提兩降(提效益、提能力、降負債、降風險)”爲思路的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並加大國資證券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針對成都國資的戰略佈局情況,成都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羅峯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專訪時表示,國資國企改革將有序推進增量產業佈局、存量資產重組整合及促進國資結構再平衡等,在大力推進國企上市、境內外發債及併購重組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成都市國資證券化率。

需要指出的是,僅僅兩年時間,成都市屬國資證券化率已從2016年底的不足6%,迅速提升至2018年48.83%,增速明顯。

而按照成都方面規劃,現已對“9+2+2”家市屬一級國企集團進行整合轉型,將原國有平臺公司轉型建設成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專業產業集團。成都市國資委根據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所有市屬國企每家需新增至少一家上市公司,國資證券化率突破50%。

提高資產證券化率推進國企改革

此前一段時間來,成都國企融資能力、盈利能力不強的問題制約着國有資本功能的進一步放大,儘快提高證券化水平,已成爲成都國資系統上下的共識。

早在2017年7月,羅峯就曾表示,成都國企需進一步加強資源聚集效應,提升資產質量和新興產業佈局,成都國資委未來將加大下屬國企在上市、發債、創新型證券化和混合制改革的力度,大力推進和培育各大優勢產業板塊的國有投資、運營平臺,未來成都市國資證券化規模和證券化率將實現穩步提高,當前目標是在全國範圍內,躋身國資證券化的第一梯隊,極大提升企業投融資等運營能力及核心競爭力。

資料顯示,羅峯現任上交所高級執行經理(專家級),中組部第17、18批博士服務團赴川成員,四川團副團長。2016年~2018年掛職成都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在掛職期間,羅峯主要參與並推進了成都新一輪國資企業改革,分管國資證券化、直接融資、產融結合、人才培養、對外交流與資本市場對接等工作。

羅峯爲金融管理博士,具有金融理論、證券市場和企業管理等複合專業背景,在資本市場及上交所具有近20年的金融實務工作經歷,爲多個省市地方政府和大型國企集團等提供產業發展顧問、金融支持和資本運營規劃等。

目前,羅峯已掛職成都市金融局掛職黨組成員、副局長,負責資本市場等業務,包括全市的上市、發債、基金、金融要素市場、金融科技及金融創新等。2018年底還因掛職工作優異被選爲17批掛職幹部唯一代表到中組部做了專題報告。

國資證券化率兩年提升近10倍

自2017年起,隨着成都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啓動,成都大力推行實施股、債、股債結合的“大證券化”戰略,並由羅峯牽頭制定了《成都市國資證券化五年規劃》、《成都市國資委關於大力推進市屬國有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2017年年初,羅峯受成都市國資委委派,推動成都銀行(601838)IPO上市重啓工作,並於2018年1月31日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成都銀行是2005年成立成都市國資委以來,第一家以IPO方式上市的成都國企,也是十年磨一劍才上市成功的國企。其後,成都高速股份也成功在港交所H股IPO。

截至到日前,成都銀行總市值達到320億元左右,總資產近5000億元。此外,成都市屬國資新三板掛牌企業4家,股權交易中心掛牌12家,境內發債融資餘額699億元,歐元債5億歐元、美元債11億美元。

進入2018年下半年,成都國資出手勢頭更加生猛,其麾下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興城集團)連續攻城略地,搶佔北京、天津兩地A股標的。目前,成都興城集團分別以7.81億元和18.7億元的對價,取得中化岩土(002542)9.9%股權和紅日藥業(300026)16.195%,並通過接收行使姚小青所持6%股份對應的股東權利,進而奪下紅日藥業新實控人之位。

截至2018年12月底,成都市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9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5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五、中西部第一。2018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其中A股新增上市公司6家,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四、中西部第一,港股新增上市公司4家,美國納斯達克新增上市公司1家。

羅峯指出,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平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推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部署和要求,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事關國資國企規範治理和跨越發展,對推動市屬國企在戰略引領、規範治理、業務發展和管理體系等方面的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改組成都市屬國企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2017年9月,成都下發《優化市屬國有資本佈局的工作方案》,要求進一步優化市屬國有資本佈局,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自主靈活經營的市場化機制。

由此,成都對城投集團、興蓉集團、金控集團、產業發展集團、文旅集團、興城集團、交投集團、軌道交通集團、商物投集團等9家市屬國企進行改組,轉型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另一個邏輯,成都積極探索惠民導向和市場化經營模式的有機結合,持續提升市屬國企提供城市公交、地鐵、供水、供氣、菜籃子、保障房等公共產品供給數量和質量,努力打造成都地鐵、興蓉環境、成都燃氣、益民菜市、天府綠道、興城康養等一批國企社會服務品牌。

隨着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推進,成都國企改革迎來了窗口期,大力推動成都國資證券化“正當其時”。

羅峯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成都市國資委作爲推動市屬國企國資證券化工作的牽頭部門,未來將堅持“以管資本爲主”的總體要求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加大成都市下屬國企在境內外上市、新三板掛牌、境內外發債、併購重組等國資證券化力度。

他進一步指出,成都要大力推動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及特色產業集團的市場化改革,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上市及掛牌國企,將市屬國資證券化水平推上一個新高度。根據《成都市國資委關於大力推進市屬國有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工作的實施意見》,成都將通過5年國資證券化專項行動,充分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力爭到2022年“實現每戶市屬國企至少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作爲目標,2022年成都國資旗下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家左右,市屬國企國資證券化率達到60%以上;並實現全市新三板企業50家,四板市場掛牌企業200家。

羅峯透露,2019年,成都燃氣、文旅股份、成都國際、興原再生資源等一批優質公司,是未來成都國企IPO爲主的上市生力軍。還將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併購、上市公司再融資等資本運作。

全球首筆非金融機構國企歐元債券等創新債券融資

2017年,成都市國資委着手市屬國資證券化體系建設,初步夯實了未來5年推進國資證券化的工作基礎,並按“股債並舉”方式實質性有序推動了一批優質企業規範、高效開展境內外上市、掛牌和境內外發債,並取得了初步實效。

據羅峯介紹,興城集團和交投集團率先在境外發行高等級低成本的歐元債和美元債,成爲四川地區唯一的境外債雙子星,節省資金成本將超過10億元。2018年3月,興城集團在歐洲成功發行首筆總額5億歐元的中期高級無抵押歐元債券,並在德國中歐國際交易所上市交易,債券綜合票息2.62%。按照方案,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成都天府綠道—錦城綠道、天府文化公園等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生態項目建設。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到,這是在德國中歐國際交易所上市的全球首筆非金融機構發行人發行的公司債券,也是中國西南地區首筆歐元債券以及2018年首筆地方國企歐元債券。

目前,興城集團國內主體信用評級爲AAA,國際信用評級BBB+,具備豐富的城市開發經驗和雄厚的資金實力。

據悉,興城集團歐元債券的發行,吸引了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多個國家的主權基金、投資基金等高質量投資者,向世界彰顯了成都的雄厚經濟實力、優越投資環境和美好發展前景。

同時,爲成都國企“走出去”,參與全球價值鏈創造,拓展全球化業務開創了良好局面。此外,成都市國資旗下環境集團、交投集團還率先研究並準備發行綠色債、專項收益債、可轉換債券、ABS等創新債券。全面提升成都國企的直接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