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成爲第四家出事的直銷企業。

繼權健、華林、無限極後,如新作爲第四家出事的直銷企業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18日,美國直銷巨頭如新企業集團(下稱 如新)針對感冒不就醫喝“如新”g3果汁離世發佈聲明稱,已成立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並立即採取調查措施,目前調查措施正在陸續落實中。

據媒體報道,蘇偉的妻子林麗(化名)因爲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此前林麗感冒數天,高燒數天,但卻始終沒有去醫院看病,也沒有吃任何藥物,而是喝着如新的果汁、產品,任由發燒。林麗自己也是如新的業務員。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直銷企業如新,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直銷企業的之一,2006年獲得直銷牌照。如新在1984年創立於美國猶他州普洛沃市,業務遍及美洲、亞太地區及歐洲地區40多個市場,是全球個人護理品和營養保健品行業的領導企業之一。

事實上,如新早已飽受詬病。2014年,《人民日報》連續發3篇文章指責如新涉嫌傳銷、違規操作並利用羣體效應進行精神控制等等。國家工商總局曾通報如新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範圍從事直銷、誇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爲,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爲。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間財經表示,虛假宣傳這個是直銷類產品的這個通病,如新出現這樣的事故應該使得整個公司會陷入一個高度危機的,從整個政策端、產業端,再到消費端綜合去看的話,此次事故對如新重重一擊。

虛假宣傳

如新官網介紹,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的主要成分是長在東南亞地區、被當地居民讚譽爲“天堂之果”的“木鱉果”,混合杞、刺梨和沙棘製成,該介紹中還表示“本品爲日常膳食補充”。

時間財經在各大網購平臺搜索“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各平臺基本上已全部下架。時間財經登錄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發現,該產品在商務部登記備案的直銷產品並無記錄。

據北青報報道,在一堂名爲“健康單詳解”的課程中,如新中國業務總監宋某作爲講課人,同時也與上述受害者林麗經常聯繫,在這堂課上,宋某講到,傳統醫生會用抗生素治療,長期使用抗生素會有很多副作用,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沒有抵抗能力。面對發燒,需要大量補充水分、果汁、維生素礦物質等,而如新的產品恰好能滿足這些要求。

按照宋某所講的邏輯,去醫院治療發燒,會引發嚴重的後果,那麼正確的方式是吃如新的產品,要翻倍、翻倍、翻倍地吃。

北京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玲認爲,對林麗而言,在發現自己生病時依然堅持不去醫院,而聽從老師們所謂的發燒爲排毒的說法,耽誤醫治而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實在令人遺憾。老師的行爲構成虛假宣傳。

事實上,虛假宣傳從公司成立之初就纏繞着整個如新。據人民日報報道,如新公司自從1984年創建於美國猶他州之後,對於其經營模式的質疑和調查就沒有間斷過。在美國,運用金字塔式的多層發展經銷員模式是違法的,美國各地司法機關不斷對如新公司提出指控。

1991年,美國有6個州的司法機關對如新公司展開調查,內容包括其對產品進行虛假宣傳、誇大銷售利潤以及多層發展經銷員。1992年初,如新公司賠錢平息了5個州的指控,包括向經銷人員退還90%貨款、改正宣傳方式等。

1994年經FTC調查,如新公司誇大產品功效和經銷商利潤,被罰123萬美元。1997年,FTC指控如新公司對其減肥、促進肌肉生長等產品進行不實宣傳,如新再次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交付150萬美元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如新還存有大量的相關法律訴訟,時間財經通過搜索天眼查發現,如新中國自身風險存在49條、周邊風險18條、預警提醒122條。開庭公告30起、法律訴訟24起、法院公告6起。

涉嫌傳銷

如新的內部培訓資料——《你會成功》的資料顯示,從星級顧客到業務諮詢理事,一共有九級。分別是星級顧客、見習零售商、正式零售商(也稱業務代表、業務主任)、資深業務主任、業務經理、資深業務經理、業務總監、資深業務總監和業務諮詢理事。

其中從業務主任開始,最底層的一級市場至少得有一人;而到業務諮詢理事的時候,一級市場必須要有最少16個人。該資料中,還給出了以一級市場最少人數計算出的部分職位的年收入,從業務經理開始,分別是14萬、31萬、63萬、120萬以及220萬。

據北青報報道,林麗家屬提供的如新公開資料反映,其間層級明晰,八級業務分銷,形成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參與者均需消費達到一定金額才能獲得成爲經銷商的資格,張曉玲說,這意味着,發展的層級越多,獲得的經濟利益就越大,“這就是典型的傳銷。”

北京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玲認爲,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層級架構並具有一定人數,二是參加者均有一定的經濟支出以獲得會員資格,三是發展人員數量是獲利的依據,每一個會員再發展下線時也是有利益回報的,且發展的成員越多,其經濟利益越大。

早在2014年,《人民日報》曾連續發表文章《揭跨國公司如新的宣傳謊言》、《再揭“如新”騙局:涉嫌傳銷、洗腦》、《三揭“如新”騙局:在美國屢遭處罰》直指宣傳虛假信息、涉嫌傳銷、組織聚會“洗腦”。

據此前人民日報《再揭“如新”騙局:涉嫌傳銷、洗腦》一文顯示,如新根據產品銷售數量和發展下線人數,將直銷商分爲從“見習”到“寰宇領袖”,共7級。在保證自身營業額不低於每月10000元的情況下,直銷商每新發展4位直接的“下線”則晉升一級。直銷商的收入由自身的銷售提成和“下線”營業額的提成兩部分組成,後者是高層級直銷商收入的主要來源。“寰宇領袖”可拿到最多6層“下級”營業額的提成,其直接發展的“下線”需達到16人以上。

《禁止傳銷條例 》第二章第七條第三項明確規定,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髮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係,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爲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屬於傳銷行爲。

隨後,上海市工商局對如新公司以直銷方式銷售非備案直銷產品的行爲,處以沒收違法銷售收入311.4萬元、罰款15萬元的處罰;對如新公司的誇大宣傳行爲以及其部分銷售員工的欺騙、誤導宣傳等行爲,責令如新公司改正,並處以罰款10萬元的處罰。

北京市工商局對如新公司6名銷售員工在固定場所之外向顧客推介銷售如新公司產品的行爲,處以沒收違法銷售收入136.8萬元、罰款13萬元的處罰。

幾百萬的處罰對於如新這樣大體量的直銷巨頭來說,基本上是不痛不癢。根據如新公司近日發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顯示,2018年如新全球營業額達26.8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地區佔到8.87億美元,接近全球總額的三分之一。

2018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3個部門開展整治保健市場“百日行動”,重點打擊保健市場中的虛假宣傳、虛假廣告、製售假冒僞劣產品等擾亂市場秩序、欺詐消費者等各類違法行爲。在這場風波下,如新成爲了第四家“出事”的直銷企業。

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時間財經表示,當前不少涉嫌違法犯罪的企業都是打着直銷的名義幹着傳銷的事情,給政府相關部門帶來巨大的監管困難。類似這樣的受害者應該積極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涉事企業和相關人員“傾家蕩產”,接受法律的嚴厲制裁。(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