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交所公佈了首批9家申請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名單,其中,001的C位被晶晨半導體拿下,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手握晶晨2.03%的股票,作爲晶晨背後的A股影子股之一,創維數字的股票在3月25日一度漲至停板,這還是在滬指跌近2%的情況下。

  3月25日收市後,創維數字公佈了2018年的年度業績報告。據財報披露,實現營業收入77.63億元,同比增長7.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247.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561.60%;基本每股收益0.32元,公司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作爲創維公司的主營業務,數字智能盒子終端在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7.52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74.09%,同比增長5.16%。

  然而,創維的液晶器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47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10.91%,同比下降16.98%。智能電視及一體機實現營業收入1.91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2.46%,同比下降23.99%。作爲一家主營電視業務起家的公司,在2018年的電視業務中收入同比下降近24%,很難不引起注意。

  2015年底創維曾公開宣佈,OLED產品銷量目標爲20萬臺。然而,過去三年,創維OLED電視的銷售目標仍未實現。據中怡康數據,2016年創維OLED電視銷量爲1.1萬臺,2017年爲5.1萬臺,2018年爲8.35萬臺。

  事實上,2018年的冬天對彩電業來說是格外寒冷的。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8年彩電內銷爲4874萬臺,同比增長2.6%微弱回暖,銷售額1484億元下滑9%,爲2015年以來最大跌幅。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雙11當週國內線上銷售彩電260萬臺,同比下滑10.2%,銷售金額64億元下跌21.8%。彩電早已進入存量市場,且銷售額下滑幅度大於銷量。受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的影響,電視銷量下滑的現象很普遍,2017年的數據顯示,彩電業確實出現了價漲量跌的情況,彩電業“天花板”隱約可見。不止創維一家,幾個世界知名的品牌,例如三星、TCL等都出現了這種情況,但都不像創維這樣嚴重。

  曾與創維平起平坐的海信更是在2018年世界盃上打出廣告語:“海信電視,中國第一。”

  然而創維無法反駁,因爲根據新華網、人民網、經濟日報、新浪和光明網等上百家主流媒體借中國三大權威調研機構的市場數據集中報道:海信電視市場佔有率在中國位居第一。據報道2018年1—5月以及2017整年度海信電視在國內全渠道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均居中國市場第一。

  導致創維不夠穩定的重大因素之一,是其產品線的動盪。從VR到AR,從OLED到4色,創維電視的產品線在這一年多來讓人琢磨不透,OLED的銷量遠低於預期。而隨着楊東文等人事變動的出現,產品線或未來方向對創維都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是創維價格體系的動盪。創維的利潤水平低於行業平均水準,說明創維並沒有堅守自己的價格底線。不僅液晶電視走了低價路線,連OLED這樣的高端產品,創維甚至也逐漸放棄了價格底線。降價或許能提升銷量,但淨利潤或受連樁。

  那麼,未來的創維將會是什麼樣?

  在下一代電視的技術選型上,創維押寶了OLED。OLED技術在大屏應用上,仍有着高成本、低壽命、良率低等諸多問題,從全球市場來看也只有LGD和創維在力推。三星、索尼、海信、TCL等主流面板和整機廠商,都未將OLED當做下一代電視的發展方向。

  華盛證券表示,創維大規模進軍OLED,很可能成爲這一領域的犧牲者。由於國內彩電市場爭搶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廠商對於QLED和OLED兩種技術路線的競爭,創維選擇OLED路線,而OLED成本高,全球只有LG一家能夠提供大屏幕的OLED面板,導致其電視機售價昂貴,而高端消費者或將直接購買國外的大品牌。

  3月27日,創維在北京召開了發佈會,對外發布了全球首個大屏AIoT生態——創維Swaiot,以及寄託了創維大屏AIoT生態中心願景的創維Q80系列高端電視,進軍智能家居行業。雖然有蘇寧爲創維站臺,但看看價格。

  截止到發稿,隨着市場的冷靜,創維數字的股價已回落了不少。再加上上訴提到的兩個問題尚未解決,創維數字的未來依舊不夠明晰。

  精彩資訊報道,專業視頻評測,盡在聚牛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