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鋮然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作者錢溢佳。

  吉利成爲戴姆勒最大股東之後,擅長“買買買”的李書福似乎又將達成新的成就。近日,有媒報道稱戴姆勒與吉利即將達成進一步共識,吉利購得smart汽車50%的股權。

  “art”敵不過現實的殘酷,smart愈顯雞肋

  首先我們來看smart,他是上世紀90年代德國(Mercedes-Benz)梅賽德斯-奔馳與手錶巨頭瑞士Swatch(斯沃琪)公司合作的產物,s代表斯沃琪,m則代表梅奔,art顯然是寓意車界大佬與手錶巨頭的跨界合作極具藝術氣息。

  1998年smart首款車型正式下線,如今已走過了整整20個年頭。smart汽車擁有着獨特的定位,在消費者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更爲實際的銷量表現和盈利能力上,smart過得並不好。儘管頭頂奔馳光環,但smart近年來的全球年銷量在13萬臺左右,相比寶馬集團的MINI差了不止一星半點(MINI全球年銷量超30萬臺)。在講到盈利狀況,smart更是讓人欲哭無淚,根據美勒茨銀行(Bankhaus Metzler)估算,smart品牌20年來已累計損失約40億歐元,大概這也是戴姆勒不願意單獨公佈smart利潤情況的原因。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戴姆勒的心情,smart有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保有smart品牌,能夠讓旗下產品陣容更加豐富和個性,但遲遲無法扭轉頹勢也讓人捉急。因此,出售50%的股權在目前看來也許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若得到吉利幫助,國產/電動/共享smart更有意思

  接着我們繼續進行假設,smart有了吉利的支持後,是不是會在國產化、電動化方面有所突破呢?要知道長城和寶馬已經在去年年中建立合資公司——光束汽車,意在推進合資純電動車項目,規劃標準年產能16萬輛。

  smart方面雖然在去年的日內瓦車展上有展示一款純電動產品smart EQ,但終究還未量產,倘若能夠藉助吉利落地國產,或許能夠與長城、寶馬合資的光束汽車有的一拼,在銷量表現上也能進一步提升。

  另外,在移動出行領域,吉利有曹操出行,而smart憑藉短小精悍的身材和都市白領通勤的定位也非常適合投入到共享出行事業。相比現在苦哈哈地堅守自己的豪華調性,得到吉利的幫助變得更加接地氣或許纔是更機智的選擇。(文/錢溢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