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蜂在近年來正積極的結構調整,董事長更說資本支出上看20億,而這是否顯能帶來盈餘的成長呢?
我們看看矩陣檢查表,卜蜂這兩年的高登報酬率上看15%,保留盈餘成長率的提升,也反映了公司的成長。

螢幕快照 2018-07-20 下午6.08.39.png

 
然而許多投資朋友認為卜蜂最近的漲幅,是短暫受惠於景氣循環,原因是飼料產業受大宗物資及國際油價的影響,雖然如此,但我認為仍有長線投資價值,公司趁著景氣好時提升產能,而資本支出的倍增是追求公司長久的發展,不是為了賺取短線的時機財,那就是正確的。
 
其實我最近也因為一位投資老師的買進而下了手,我想這位老師應該是不會看走眼吧!
但我認為:「對別人來說雖是很好的投資點子,對你來說卻很有可能是場災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同,資金能力也不同,老師之所以買進,是他看的清『價值』,但跟著一股腦買進的你,其實是不清楚價值的,常常伴隨而來的就是套牢,因而陷入在資本虧損的泥沼當中,而老師卻反而繼續逢低加碼,但帳面損失的你,卻無法安心抱股,甚至鼓起勇氣再加碼。
 
我只能說價值投資就是在違反人性呀!看著別人賺錢是很痛苦的,因此你必需戰勝心魔,最重要的是看見『價值』
 
----------------------------------------------------------->
  • 針對卜蜂,我們分別就以下幾點思考,再來討論是否有投資價值:
 
一、景氣循環風險
首先我們比較一下該產業最具規模的兩家公司,其利潤率與大宗物資的變化,大宗物資部分我以飼料成分佔比最高的玉米為指標:

螢幕快照 2018-07-20 上午1.03.11.png

(圖一、資料來源:財報狗)

螢幕快照 2018-07-20 上午12.59.47.png

(圖二、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由上面兩張圖可以發現,2014~2017年間原物料價格相對便宜,公司利潤率的提升,投資人認為是景氣循環的影響。
 
而從部門損益圖(三)又可以看出,卜蜂的淨利來自飼料本業貢的貢獻最多,其養雞、養豬也包含在飼料業裡,因此原物料的漲跌與飼養成本的連動性高,如圖(四),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飼料業的收入佔比逐年減少,大宗物資的成本降低,反而公司卻賣的少,這也是我們後面所要討論的。
螢幕快照 2018-07-20 上午12.37.43.png
(圖三)

螢幕快照 2018-07-04 下午5.11.44.png

(圖四)
 
不過說到這裡,原物料價格的變化確實會影響該產業的利潤率。
 
但卜蜂在其103年年報這麼說:
  1. 飼料及精料等,本期因受國際大宗物資原料價格漲跌及新台幣貶值之影響,雖透過成本控管但不及售價下跌幅度,另因受禽流感影響,因此整體市場飼養量減少需求量降低,致銷售量較上期減少,故本期毛利減少。
  2. 生鮮肉品等,國內毛雞價格因受飼料價格調整產生變化,為反映成本增加售價,整體消費市場受食安風暴的影響,消費者對食品產生眾多疑慮致銷售量下降,但透過品牌行銷而重建消費信心,另國內毛豬價格受市場需求大於供給之影響致毛豬價格持續上揚,故本期毛利增加。
 
從年報中可以給我們一點洞見,雖卜蜂是無法控制大宗物資劇烈下跌的,而且肉品價格也受到市場行情影響,但整體而言應該是有能力因應市場「調整價格」的!
 
不過不能就此下定論,我們看看這則新聞稿。
 
行政院穩定白肉雞價格           
日期:104-01-30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近日媒體報導攤商雞排紛紛漲價,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簡稱行政院消保處 )隨即於第一時間(28日)邀集相關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公平交易委員會(簡稱公平會)及法務部研商,並於昨(29)日邀集台灣卜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卜蜂公司)及大成長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成長城公司 ) 到院說明。上述兩家業者承諾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在農曆春節前調降白肉雞大規格雞胸肉及大規格骨雞腿肉價格,以平價方式釋出,引導市場價格回穩。行政院消保處呼籲相關業者亦能本於企業社會責任跟進,讓雞價及相關產品價格回歸合理。

日前媒體報導豪大雞排漲價為例,行政院消保處進行了解發現,由於上游電宰廠出貨價格異常,致造成末端零售價格波動上漲,該處立即召開會議研商後,卜蜂公司承諾自今(30)日起至農曆春節前,調降白肉雞電宰出廠價格,大規格雞胸肉每公斤75元及大規格骨雞腿肉每公斤85元價格釋出;大成長城公司則承諾自2月1日起至2月21日止,調降白肉雞電宰出廠價格,大規格雞胸肉每公斤77元以下,大規格骨雞腿每公斤84元以下供應市場,以維持物價穩定。

對於目前雞肉價格,農委會表示,因為供應充足,產地價格及批發市場價格平穩,市場零售或末端商品沒有漲價的理由;因此對於宣稱漲價之業者,公平會已立案進行調查。行政院消保處呼籲相關業者(上、中、下游)切勿哄抬價格,牟取不正當利益,凡有囤積或哄抬價格等影響市場交易秩序等違法行為者,相關主關機關一定依法嚴處,最重可罰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
 
由此篇新聞稿再得到一點線索,原來卜蜂雖可以調整價格,但也不能做得太過分,因為政府會有管制作為的。
 
說到這裡有利多因素,但更有利空因素,不過看看前面的圖(一),卜蜂這幾年毛利提升幅度更勝過大成,而且2013年間原物料高漲時的影響幅度並沒有像大成一般,反而向上成長,我認為卜蜂一定有些過人之處。
 
在此,我先舉例如做豆腐的中華食品,為什麼投資人不說它是景氣循環股呢?豆腐的原物料不也是黃豆?
我們同樣比較中華食這家公司的利潤比與原物料價格變化:
中華食.png
(圖五、資料來源:財報狗)
螢幕快照 2018-07-20 上午1.01.16.png
(圖六、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由上圖可以看出2012黃豆價格上漲,但公司的利潤也沒有受多大影響呀!
投資人因此不會覺得它有景氣循環的特性,而重點來了,我們思考為什麼中華食品沒有呢?我想原因在於產品定價權,如年報中所說:
中華食-1.png
 
二、結構化調整
其實卜蜂近年來正積極結構化調整,讀者可以參考前文的圖(三),飼料業的收入佔比逐年減少,因此毛利上升我認為不全然是來自販賣飼料,其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卜蜂正朝著消費食品領域發展。
 
而彙整年報中提供的數據如圖(七),近年來營業比重的變化,各種肉類加工品就是消費性食品,例如炸雞塊等冷凍食品,早已遍及超商、賣場及早餐店,需求穩定。

螢幕快照 2018-07-04 下午5.11.08.png

(圖七)
 
從產值量表圖(八)也可看出,截至106年度肉品事業及肉品加工成長了一倍,飼料本業則維持一定的產能而已,這證實前文所說,資本支出的增加是投資在食品業務,而非只是時機好時賣飼料而已。
螢幕快照 2018-07-04 下午5.10.35.png
(圖八)
 
而公司方表示,因大宗物資的價格無從掌握,所以飼料業的對外銷售也會越來越少,如106年的營業比重已下降至45.4%,爾後飼料主要供應都是給自己契養的雞、豬、鴨等。
 
從公司的策略發現,飼料以自足供應為主,產品線將變得單一且利於管理,不必多支出額外的銷售成本,而且公司認為養雞、養豬更有利可圖,最近更有新聞指出,將來有機會外銷哦!
 
加上原本母集團泰國卜蜂已建立的全球性原物料採購「規模優勢」,可以推測未來原物料的波動對公司經營風險的影響不會太大,相對景氣好的時候又可以賺的更多。
 
而卜蜂近年來積極拓展食品加工,目的就是透過源頭飼料到下游加工廠的「垂直整合」,如此能夠穩定飼料本業的需求,重要的是進而降低成本,雖近年受原物料價格便宜而帶動毛利,但卜蜂更切入高毛利的食品事業,因此成長更勝同業,可推測隨著消費食品的比重增加,將是未來的成長動能。
 
三、產業環境的利多
1、食安政策: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隨著政府政策以及人民水準提升而越趨重視,卜蜂早年就借鏡泰國卜蜂的成功模式,輔導台灣契養戶,改善飼養環境還兼具保育及循環經濟效益,成效有廢水沼氣發電及水簾式密閉飼養等。
 
傳統的養鴨場都是開放式的養鴨池飼養模式,容易受到外來鳥類的病菌感染,卜蜂採用的水簾式養鴨,這將可淘汰一些規模較小且不符合政府規範的業者。而養鴨事業也是未來的成長動能之一,如圖(九),可看出近年來整體養鴨相對於豬、雞的產值正穩健成長。
螢幕快照 2018-07-04 下午5.14.55.png
(圖九)
 
而卜蜂從飼料、飼養到最後的食品加工的「垂直整合」模式,能有效的做好源頭管理,確保產品完整的產銷履歷,提升公司競爭力。綜合以上,如年報中所說:
螢幕快照 2018-07-14 下午1.56.40.png
 
2、飲食習慣改變
隨著現代人工作繁忙,為了飲食的便利性,對於可方便食用之冷凍食品需求增加,如圖(十)。
螢幕快照 2018-07-13 上午8.12.07.png
(圖十,資料來源:中華徵信網)
 
如圖(十一),卜蜂更是冷凍食品的重要生產業者。
螢幕快照 2018-07-13 上午8.12.38.png
(圖十一,資料來源:中華徵信網)
 
而牛肉、豬肉因受風俗習慣、宗教、價格的影響,發展較受限,相對的雞肉更符合肉類消費趨勢,不僅物美價廉,現代人飲食講求養生,雞肉的低脂肪、低熱量,這對營業項目主要來自雞肉產品的卜蜂來說更是利多。
 
3、併購食品加工廠
消費食品這塊大餅,連競爭對手大成也都相繼投入,其實早期飼料業者跟契養戶合作,還不是為了賣飼料!但卜蜂表示,未來的方向將是朝併購食品加工廠。這有什麼關聯呢?
 
其實契養戶通常樂意跟食品加工業者合作,因為契養戶將不用冒著肉品自行到市場販賣的價格風險,與食品廠合作的收購價格則較為穩定,更重要的是,同時食品廠也可以做好產銷管控,落實「源頭管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互利。
 
不過肉品價格的波動就必須由食品業者自行吸收了!沒錯,這也許是該產業最無法控制的問題。
在2017年股東會中,公司表示第一季財報不如預期,主要是豬價從80塊跌落到50塊的關係,而卜蜂年報中這麼說,未來肉品價格並不會出現重點下跌:
 
如圖(十二),過往豬價的變化,確實無大幅下跌。但會不會又出現50塊左右的價格呢,這點也是未來需關注的重點之一。
螢幕快照 2018-07-04 下午5.00.21.png
(圖十二,農委會資料)
 

----------------------------------------------------------->
  • 結論:
我們從景氣循環風險、公司的結構改變至最後的產業環境利多,大致可以了解卜蜂確實是有投資價值的,而我認為其價值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管理能力:
從2006年董事長鄭武樾回來掌舵到至現在,同業都面臨景氣寒冬,相對於競之對手大成,擺除這兩年營收結構改變及原物料下跌的狀況對於難以經營的飼料業,仍能創造每年11%的盈餘成長。
螢幕快照 2018-07-14 下午3.20.34.png
 
第二、母集團資源:
母集團泰國卜蜂的成功飼養經驗,幫助契養戶改善飼養環境及設備,還有集團的「基因庫」優勢,成功提升育成率。
董事長鄭武樾表示因為我們的育成率較高,當別人沒有的時候,我們卻有,那我們擁有的機會就相對比較多,而且在別人虧錢時,我只是少賺點而已。
 
另外還有集團原物料採購的「規模優勢」,能有效降低價格風險。
在2016年法說會中有人問到:公司多久採購一次?董事長鄭武樾表示每個月都有採購,甚至還超前!由此可推測卜蜂對於原物料的庫存,應該至少可以維持一定水準,不會因為大宗物資的上漲,導致無低價庫存可用,而且因為集團每月採購,可猜想採購價應該至少維持在平均值間。
 
第三、公司結構調整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了!彼得林區說過,我們該為每間公司都加上註腳。我想這就是卜蜂的註腳!
 
食品業本身就具有護城河了,因為屬於民生消費,所以基本上都有一定的需求。但如何拓寬護城河呢?卜蜂近年的策略非常正確,隨著消費食品的比重增加,進而穩定了飼料本業的銷售並有效降低成本,我想這將是公司未來是否成長的關鍵所在。
 
另外,從105、106年年報如圖(十三)可發現,新增了蛋品事業,雖現階段貢獻營收仍少,但這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圖十三)
這表示卜蜂切入高毛利事業的決心,報導指出將是與大成爭奪的最後一塊版圖,見下文。
一顆雞蛋 為何讓食品大廠都搶進?
文/今周刊     發布 2017.10.04 | 14:40
 

今年5月,食品大廠大成入股彰化液態蛋公司—台灣優蛋,在這之前,大成已購併2家蛋雞牧場。無獨有偶地,卜蜂去年也投資國內2大蛋雞場,分別與牧大蛋品、菁山開發成立瑞牧食品及瑞福食品,雞蛋產業儼然已成為各大飼料業的兵家角逐之地。

「現已進入雞蛋界的戰國時代!」一位業者私下透露,開啟第一聲槍響的就是大成。「飼料廠的整併其實是從養豬開始,這幾年才進入雞蛋產業。」另一位業者表示。

早在2014年,大成就已開始布局雞蛋市場,陸續推出「白色巨蛋」、「鹿野土雞蛋」等品牌蛋,2015年又買下富源牧場。除了大成自有雞蛋外,若再加上契作,業界推估,大成經銷蛋的市占率約1成,已是業內老大哥。

去年才積極投入「品牌蛋」的卜蜂,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小有成績,今年上半年蛋種雞事業處營收高達3.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6倍。

卜蜂、大成近年來皆在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從飼料生產、種雞培育、雞隻契作、屠宰到食品加工,一路廝殺。再到近3年前後搶進「蛋雞事業」,算是完成養雞產業的最後一塊拼圖,也算是最後戰場。

 

以營業結構來看,飼料業務貢獻兩大廠超過一半業績,可見飼料仍是核心業務。嚴格說來,「蛋雞」事業只是小菜一碟,為何兩家業者要將火力集中在這塊戰場?

鞏固客群 垂直整併成趨勢

「其實就是搶地盤、搶市占率。」業者指出,「賣飼料」才是關鍵。「原因很簡單,飼料要賣給誰?雞農嘛!」業者分析,飼料大廠切入蛋雞市場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客戶群,因此,才會出現蛋雞市場的購併風。

市場上也盛傳,有多家知名蛋雞牧場被大飼料廠看上,正在「待價而沽」。據悉,3年前建置「全台首座大型畜牧業沼氣發電廠」、被視為台灣循環經濟典範的石安牧場,也是眾家有高度興趣的標的,甚至喊出16億元的購併價。

  

----------------------------------------------------------->
  • 卜蜂價值:
最後剩下的就是價值評估了!好公司也不該支付過高價格,務必保留「安全邊際」!
 
針對以上,我認為卜蜂已經不同於過去,自然觀察其歷史本益比當然也不準確,而且以往較受景氣循環影響,不過個股類別並不會永遠一樣,許多公司都是會變動的。
 
以過去的本益比來說,幾乎是找不到買點的,而現在的估值是否應就該更高,我認為過去並不一定代表現在,公司若能夠保有一樣的行事作為,我想因產業結構改變帶來的盈餘成長可期。
 
至於現在太貴嗎?股價已經漲了一波了耶!不過反過來想,公司也改變了呀?盈餘自然會成長呀!理當應有如此評價!
 
 

----------------------------------------------------------->

以上為個人投資觀點,收集資料來源來自公司年報、法說會資料、產業新聞、農委會統計資料及google大神等....
其撰文目的在於訓練自己「獨立思考」能力,也許內容仍可在深入,有興趣的讀者甚至可以實際探訪公司或電致公司發言人哦!不然就看看2016年公司法說會後的提問吧!我也看了數次,為我解答蠻多疑問的。
給投資朋友參考參考囉~
多批評、多指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