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常染色體基因決定人類基因量98%,直接決定人的外貌體質,也決定人種,所以看人種的進化歷程要看常染色體。

從常染色體基因上看走出非洲的人群都混入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撒哈拉以南沒有走出非洲的則沒有尼安德特人基因,所以最開始是黃棕白代表的東亞人種、大洋洲人種、高加索人種和非洲人種之間進行分化,不過高加索人種的形成很複雜,有一群沒有混入尼人基因的人群也對現代高加索人種有基因貢獻,這個等一下再講。

7萬年前離開非洲的智人人群分成西歐亞和東歐亞EE兩支,東歐亞人包括東亞人種和大洋洲土著人種,西歐亞人包括高加索人種。還有一支智人是第三支歐亞人種包括西伯利亞的Ust-ishim古人和羅馬尼亞的Oase1古人,不過都已經滅絕了。

東歐亞人EE除了混入了尼人基因,還混入了少量丹尼索瓦人基因,然後分成北支EE和南支EE,北支EE演化成東亞人種EA,也就是黃種人,南支EE演化成大洋洲土著和東南亞印度小黑人,大洋洲土著後來混入了較多丹尼索瓦人基因,還混入了少量14萬年前走出非洲的XOOA智人基因,和東亞人種拉開很大差距。

早期的西歐亞人從中亞和中東入侵到印度和中南半島,與當地的南支EE混血形成南歐亞ASE,也和東亞人群拉開很大距離,現代ASE主要在印度土著人中高頻。中南半島的土著小黑人是屬於EE南支和ASE混血。後來在晚期中國南方的東亞人群大規模南下,從台灣和雲貴高原分別出發,取代了絕大部分中南半島的土著人和島嶼東南亞的土著人。

在早期西伯利亞和歐洲東部有一支東西歐亞混血的人群叫北歐亞ANE,ANE的西歐亞基因佔70%,東歐亞基因佔30%左右。後來早期東亞人種EA大規模北上西伯利亞,與當地ANE混血形成類印第安人,一支類印第安人遷徙到美洲成為美洲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EA佔70%左右,ANE佔30%左右。再後來又一支東亞人北上西伯利亞和當地類印第安混血演化形成現代西伯利亞土著。

高加索人種的形成遠比東亞人種更複雜,東亞人種是純粹的EE人群,高加索人種則是由三種血緣差異很大的人群混血形成的。分別是WHG、ANE、Basal Eurasian。

最早的西歐亞人是西歐亞狩獵採集者WHG,後來歐亞大陸北部的東西歐亞混血人群ANE大規模入侵歐洲,可能和印歐人有關,現代歐洲人普遍有20%左右的ANE基因。ANE除了對美洲土著、西伯利亞土著、歐洲人有基因影響,後來還對伊朗、土耳其、印度人有很大基因影響。ANE對絕大部分高加索人種有基因影響,沒有ANE基因的高加索人種只有歐洲的撒丁島人,和阿拉伯半島人與北非人。

Basal Eurasian更準確來說應該叫原始亞非人,是一支沒有尼人基因的人群,血緣很接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後來Basal Eurasian在中東地區與西歐亞人混血形成早期中東農民,這支中東農民因為農業發展人口猛增,大規模遷徙到歐洲,對現代歐洲人,尤其是南歐人有非常大的基因影響,也對所有現代高加索人種有基因影響。中東農民基因在現代阿拉伯半島人佔比例最高,佔85%以上。

ANE和Basal Eurasian在中亞混血形成中亞狩獵採集者CHG,之後再混入類WHG基因形成早期印歐人Yamna,

而非洲人後來又分離成黑人和科伊桑人,卑格米人是兩者的混血。曾經類科伊桑人廣泛分布在東非和南非,後來西非班圖人入侵了他們的地盤,現在只剩西南非沙漠還有少量科伊桑人。

不同人群的關係,灰色是古代智人,綠色是現代人,粉紅色是尼人和丹人:

離開非洲的人類大致的分化路線,可以看出高加索人種形成的複雜,高加索人種由WHG、ANE、Basal Eurasian三種成分混合形成:

2萬年前歐亞大陸的7種主要成分分布估計,其中ANE和ASE都是由東歐亞與西歐亞混血形成:

現代世界各族的基礎常染,但沒有分出ANE、Basal Eurasian、ASE,不過ANE可以根據美洲基因的頻率來判斷,而ASE主要分布在南亞人群,中南半島人群也有少量分布,可以看作是藍色和紫色的混合。黃色東亞成分可以看作純粹的EE北支EA,藍色高加索是WHG加Basl Eursian和少量ANE部分,綠色美洲成分可以看作EA和ANE的混合,紫色大洋洲成分可以看出南支EE,剩下是兩種非洲成分:

在東亞各族中的分布:


。。。人類歷史很漫長 從智人時期開始說起。

早期智人50w-30w年前從非洲出發,前往歐洲中東 後面演化成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又分出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生活在中亞北亞。

留在非洲的早期智人 演化成了晚期智人(也就是現代人 大約時間20-15w年)。之後又無數批次的走出非洲 其中有兩批人賊猛。

第一大批:大約七萬年前沿海岸線走中東印度路線前往亞洲澳洲 甚至橫跨太平洋去了南美。 中途和尼人丹人雜交。這個批次的直系後裔佔了現代人基因庫的15%以上 。

第二大批:大約五萬年前從東非出發 一批去了非洲南部 一批北上到了中東。

在中東這批人和尼安德特人相遇也雜交了。進一步分化 一部分人去了亞洲 驅趕了早一批來這的智人並雜交,這其中就有東亞祖先。

留在中東的人有一批前往歐洲和尼人混居 這批人是現在南歐人祖先 ,一批前往雅利安山脈修鍊 也就是元首口中的雅利安人(中亞,東北西歐,印度高種姓 的祖先),留在中東沒走的也就是阿拉伯地區的祖先。

美洲原住民1.5w年前來自亞洲 母系接近東亞人 父系接近中亞人。

至此 人類佔據除南極以外的所有地區。

七萬年前智人祖先從東非出發去征服整個地球,花了不到一萬年到達了歐洲南極洲美洲外的每個角落,那些佔領非洲的演化到現在就是非洲的各種黑人。三萬多年前,又有一批膚色白的智人從中東出發,一支往西滅了尼安德特人佔領了歐洲,也就成為了白人;另一支往東去了亞洲,也就成了黃種人,但是黃種人淘汰黑人的進程沒結束,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還是矮黑人的地盤,印度也是白人去佔領的。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其實非洲各地基因差異遠比黃人和白人要大,只是太黑,都把他們歸到一類,俾格米人和班圖人,你去看看圖片,不會認為他們親緣關係近的。


看了上面三個回答

似乎是

首先,一波黑人出來佔領了世界然後,這波黑人中出現了波白種人最後,這波白種人里又出現了黃種人…

據說非洲是人類初始地。 如果用遊戲術語解釋的話: 黃種人是高智力 低體能的法師 黑人是高體能低智力的戰士 白人是均衡發展的遊俠

就目前情況來講: 白人8智商 6體能 黑人5智商 8體能 黃人7.5智商 5體能

智商一般用來賺錢和發展科技,體能多數是打架和性生活,所以智商重要點。

如果計算生存優劣性的話(智商x2): No.1白—22 No.2黃—20 No.3黑—18

先說膚色吧。 膚色受地理環境影響,離太陽直射地球中心赤道越近則膚色越黑

再說體能和智力成長情況: 譬如話如果你來香港或者廣東澳門呢滴地方玩你唔識講白話嘅話人地點同你溝通啊系唔系啊。所以呢同樣道理,如果你去外國工作學習生活的話你也需要會用英語才行。

黑人作體能成長是因為非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群居 體型大 食肉動物多,基礎的食物來源只能獵殺而非種地 黃種人這邊地理環境多樣性可以種地,並且獵物的體型和性格較好,生活的智慧顯然比體能發展更重要 白人不清楚所以定為55

——這個是種族的屬性成長

至於為什麼白人崛起,哥倫布1492年發現並開拓了前往非洲大陸的航線,自此黑人玩家加入遊戲,後來因為制度問題歐洲進入了社會資本主義時代,工業迅速發展。而黃人這邊封建帝制,社會階層化嚴重還特么的閉關鎖國,最後被人用火炮打到家門。

目前白人聯邦平均工業發展水平為40 黃人32黑人20。 40級的遊俠再怎麼智障也好也會比32級的法師聰明吧,更不要說白人基本上是RMB玩家。

美國中等收入白人住別墅 中國中等收入黃人住小區 非洲中等收入黑人應該是住出租屋

重複一遍,黃種人最聰明沒錯,但是白人有錢 。假設黃人智商為100的話白人會在85-93區間;但如果白人的收入 生活環境 教育水平等為100的話,黃人的收入標準約為40——60之間。

平均數值,不要跟我說上海 廣州 東京 深圳這些大城市,拿二三線的去和歐洲二三線的去比福利比教育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