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荷馬《伊利亞特》(節選)第一節荷馬史詩形成的過程☆☆1.伊利亞特講述了希臘10萬聯軍在統帥阿伽門農的帶領下,向特洛亞城發動的進攻。特洛亞城在赫克托爾的帶領下奮勇抵抗,戰爭進行了10年。阿基琉斯和赫克托爾之間的決戰發生在特洛亞戰爭的第十年。在最後一年裡,聯軍內部失和,統帥阿伽門農,阿基琉斯退出戰場,聯軍失利,阿基琉斯好友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被赫克托爾所殺,好友的死使阿基琉斯悔恨不已,再次上陣追殺赫克托爾,本文節選自《伊利亞特》,描寫的是二人最後決戰以及赫克托爾被殺的情形。「荷馬史詩」分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個部分,共24卷,15693行。《伊利亞特》直接描寫特洛亞戰爭最後一年的事情。《奧德賽》寫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亞戰爭結束後十年回國的艱難歷程。「荷馬史詩」相傳作者是盲詩人荷馬,因而被稱為「荷馬史詩」。2.兩個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驍勇,感情強烈 但過於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殘忍、既冷酷易怒又寬厚仁慈,既天真任性又珍視英雄榮譽。(氏族社會向奴隸制時代轉型的英雄形象)赫克托爾——遇事冷靜,比較內向,性格穩重,有人情味 (特洛亞方面代表著氏族英雄最高理想)。3.《伊利亞特》結構緊湊,布局巧妙,全部情節圍繞一個核心展開,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黑格爾曾讚歎道:「這是一個人高貴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這個人身上顯出了它的全部豐富性。」「這個人」指《伊利亞特》中的阿基琉斯。

第二節《伊利亞特》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徵分析☆☆☆☆

藝術特徵:矛盾衝突表現的十分激烈,既表現阿基琉斯和赫克托爾各自性格的衝突,也表現了神祗之間的矛盾衝突;既有激烈的追逐和殘酷戰鬥的場面,也有危難之中個人親情和部族利益衝突的展示。作者既把戰爭看成英雄們大顯身手,為部族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也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性,渲染了戰爭的悲劇色彩。語言質樸自然,運用大量的「荷馬式比喻」,增強了史詩語言的表現力。

【單選題】「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 )。A.《工作與時日》 B.《神譜》 C.《變形記》 D.《奧德賽》【正確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荷馬史詩形成的過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傳作者是盲詩人荷馬,因而被稱為「荷馬史詩」。故此題答案選擇 D。

第二章薩福《永生的阿芙洛狄忒》

第一節薩福創作的主要成就☆☆☆薩福,希臘女詩人,被柏拉圖稱之為「第十位繆斯」。作品:①阿芙洛狄忒是宙斯的善用心計的女兒。②阿芙洛狄忒降臨下界時,一群金翅之雀為她駕車。③阿芙洛狄忒飛到此地時臉上浮著笑意④幫助主人公說服別人的是勸導女神蓓脫⑤抒情主人公是薩福本人。第二節《永生的阿芙洛狄忒》的思想形象和藝術特徵分析☆☆主題思想:體現生命熱力的愛情是薩福詩歌永恆的主題。《永生的阿芙洛狄忒》表達了對愛與美的頌揚,以及對個體生命力的弘揚。詩中愛情的痛苦與甜蜜、失望與希冀,在全部的精神領悟和豐富的感覺體驗中,給原始的肉慾和激情注入了詩意與美感,表現出愛的最佳境界。第一個描述個人愛情和失戀的詩人。藝術特徵:體現了薩福抒情詩在藝術上所達到的極高成就。①感情充沛②形象生動傳神③詩體獨樹一幟。薩福的詩保留了古希臘民歌通俗自然和口語化的特點,也獨創了一節四行三長一短的「薩福體」韻律。

【單選題】被柏拉圖稱為「第十位繆斯」的是( )。

A. 品達 B. 奧維德 C. 阿那克瑞翁 D. 薩福

【正確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薩福創作的主要成就。薩福,是希臘女詩人,被柏拉圖稱為「第十位繆斯」。故此題答案選擇 D。第三章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節選)第一節索福克勒斯的生平簡介☆☆☆索福克勒斯被稱為古希臘「第二大悲劇詩人」和「戲劇藝術的荷馬」。主要戲劇有《埃阿斯》 《安提戈涅》 《俄狄浦斯王》等,以《俄狄浦斯王》成就最高,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典範,被亞里士多德稱為「十全十美」的悲劇。他的悲劇往往被稱為「命運悲劇」。《俄狄浦斯王》在藝術上最成功最受稱道的是它的布局結構:回顧式。索福克勒斯悲劇《安提戈涅》中的人物包括克瑞翁、伊斯墨涅、歐律狄刻、厄忒俄克勒斯、波呂涅刻斯。第二節《安提戈涅》的思想形象和藝術特徵分析☆☆《安提戈涅》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被守衛逮捕的原因是安葬親人。克瑞翁下令禁止安葬波呂涅刻斯。《安提戈涅》首先,悲劇在血緣倫理與城邦倫理不可調和的衝突中,展現了人物不可避免的命運悲劇。其次,在對命運的不屈的抗爭中,安提戈涅既彰顯了個人的自由意志,也顯示了女性的覺悟與尊嚴。再次,悲劇警告人類不可過度傲慢狂妄。藝術特點:①兩個主要人物安提戈涅和克瑞翁都代表了各自的正義,各有其合理性。②戲劇結構嚴謹完整。③運用人物的對比手法是《安提戈涅》藝術上的一大特色。安提戈涅堅定信念和至死不悔的性格。第三節古希臘悲劇☆☆古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慶典活動,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古希臘三大悲劇家:「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代表作《普羅米修斯》) 「戲劇藝術的荷馬」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和「舞台上的哲學家」歐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亞》)。

【單選題】戲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A. 埃斯庫羅斯 B. 歐里庇得斯 C. 索福克勒斯 D. 亞里士多德【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索福克勒斯的生平簡介。索福克勒斯戲劇作品主要有《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故此題答案選擇C。第四章但丁《神曲》(節選)第一節但丁生平創作簡介☆☆

但丁,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義大利詩人。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代表作有《新生》和長詩《神曲》(最能代表他創作成就,是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抒情詩集《新生》(歌頌男女間純潔愛情,反對禁欲主義的情緒。)學術著作《饗宴》《論俗語》《帝制論》。

第二節《神曲》第五歌第二圈的思想藝術分析☆☆☆☆☆1.《神曲》充滿了象徵意義:「黑暗的森林」象徵當時義大利黑暗的政局,「豹」象徵佛羅倫薩的政治迫害,「獅」象徵法蘭西王,「瘦母狼」象徵羅馬教廷。「維吉爾」象徵理性,師長,是帶領但丁遊覽「地獄」和「煉獄」的嚮導。「貝亞特麗采」象徵神學信仰,靈魂帶領者。「但丁「聽說了弗蘭采斯加和保祿的遭遇後暈倒在地。2.《神曲》第五歌第二圈主要描寫了地獄第二層那些生前放縱情慾的靈魂受懲罰的情形,體現出的但丁對於「情慾」的看法(愛情觀念):①但丁把生前放縱情慾的靈魂放在地獄讓他們遭受懲罰,顯示了但丁作為中世紀詩人的歷史局限;但同時他又同情弗蘭采斯加和保祿的遭遇。②他在此還改變了中世紀基督教認為情慾是最大罪過的觀點。他認為「情慾」是罪過,但又不是大罪,因此他才將這類犯罪的靈魂放在地獄最上面的一層,懲罰也不像其他層那樣殘酷。這就說明了但丁已經具有了人文主義思想家對情慾肯定的思想萌芽。3.藝術表現的兩重性是富有新舊交替時代的特點:(1)新文學的特點。①素材取自現實生活,從現實出發評價人物,富有現實感,使虛幻的的地獄具有可感性。②塑造出有立體感的人物,主觀抒情色彩強烈。③用義大利文寫成,兼有中世紀文學的一般特徵,也表現出新文學的特徵(2)舊時代印痕。虛構的情節與場景源自中世紀宗教思想。運用宗教文學中常用夢幻故事的寫法,以隱喻、象徵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學作品的特徵。思想內容兩重性是中世紀最先廣泛反映時代生活,透露新的人文主義思想萌芽,具有劃時代意義:①批判教會教皇。②肯定人的現實生活,讚美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對蒙昧主義,③肯定世俗的愛情,批判禁欲主義;④深切關懷祖國的命運和前途,表達了統一義大利的願望和要求。反封建反教會的傾向是主要的,也有神學觀念和中世紀的偏見。①雖揭露教會的罪惡,但不全面反對宗教和教會,甚至把神學放在理性之上,認為理性的力量是微弱無力的。②肯定現實生活,又把它當作來世生活的準備。③同情不幸的情人,又以貪色罪讓他們在地獄裡受懲罰。④把統一祖國的希望寄托在外國皇帝身上。4.《神曲》的思想內涵:①《神曲》在藝術上將中世紀文學所盛行的象徵、夢幻的手法,同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用陳舊的形式表現出很多嶄新的思想內容②在《神曲》中,但丁對宗教和教會、對世俗生活、對封建統治者、對古典文化都既肯定又否定,體現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性,也反映了新舊交替時期義大利現實生活的本質特徵。③在《神曲》中,但丁把生前放縱情慾的靈魂放在地獄中受罰,顯示了他作為一個中世紀詩人的歷史局限。但同時,但丁又對弗蘭采斯加和保祿的不幸遭遇心生憐憫④但丁改變了中世紀基督教認為情慾是最大罪過的觀點,他認為「情慾」不是大罪,可見但丁已經具有了人文主義思想家的對情慾肯定的思想萌芽。5.《神曲》「以舊出新」的藝術特色:①《神曲》在藝術上將中世紀文學所盛行的象徵、夢幻的手法,同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用陳舊的形式表現出很多嶄新的思想內容。②《神曲》結構嚴密,全詩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每部分各有三十三篇,加上序言,共一百篇。③《神曲》中的三個部分是完全對稱的,這種完整有序的結構具有一種造型藝術的效果,是中世紀神權思想的體現。但是這種結構也與人文主義思想家們對古代文化的認識有相似之處。

【單選題】在但丁的《神曲》中,維吉爾象徵著()。A. 信仰 B. 理性 C. 知識 D. 道德【正確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神曲》第五歌第二圈的思想藝術分析。在但丁的《神曲》中,維吉爾象徵著理性。故此題答案選擇B。

第五章薄伽丘《十日談》(節選)第一節《十日談》的主題和結構特點☆☆☆☆☆薄伽丘是義大利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與彼特拉克、但丁並稱文藝復興早起文藝「三傑」,晚年寫有《但丁傳》《異教諸神譜系》。文藝復興:14世紀中期至16世紀末的文化運動,發源於佛洛倫薩,擴展至歐洲各國,以人文主義為思想核心,崇尚理性,主張個性解放的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原意「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十日談》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奠基之作,採用「框式結構」,這種結構起源於東方民間文學。故事的起因於1384年佛羅倫薩爆發了黑死病(瘟疫)。為躲避瘟疫,七位青年女子與3位青年男子在一所教堂不期而遇,隨後相邀來到一所鄉間別墅,在十天內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一共講了100個故事。這100個故事,構成了《十日談》的全部作品。小說真實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廣闊的社會現實,表達了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精神。具體而言,它以人文主義為思想武器,批判宗教蒙昧主義,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反對封建壓迫和包辦婚姻,大膽地揭露教會的腐敗和欺騙,以及種種悖情逆理愚行固念,熱情洋溢地歌頌愛情,讚美人的聰明才智和高尚美德,以及幸福在人間的思想。比如「綠鵝」的故事。第二節《第四天故事一》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和藝術特徵☆☆1.人物形象:①綺斯夢達:是一個思想先進、目光敏銳、性格剛烈的新時代優秀女性形象。她提出了人與人天生平等,只有品德才能,才是區分人的高低優劣的標準的新思想,並積極主動地追求愛情幸福。②唐克烈:並不是壞父親,在綺斯夢達殉情後,追悔莫及,遵照女兒的遺囑,把綺斯夢達與級斯卡多葬於一處。但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和舊觀念的維護者,他有殘忍狠毒的一面。2.選文的情節發展分為私戀、辯護、殉情三個階段,以不同風格、側面,塑造了綺斯夢達的形象。三個階段,各有側重,又環環相扣,逐層推高,使這一形象臻於完善。私戀階段:故事平鋪直敘,但竹竿傳信、密道幽會、簾後偷窺等情節設計頗有傳奇色彩,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也表現出綺斯夢達有主見、有眼光、機智聰慧的一面。辯護階段:與父親的矛盾衝突全面爆發,面臨情、理、勢三重力量的考驗。她不懼父親淫威,勇敢地為自己的正當愛情辯護,辯辭條理清晰,說話理直氣壯,儼然是在宣讀一篇人文主義愛情宣言書,在思想和道義上佔據了優勢地位。殉情階段:她表現出超常的冷靜和果斷。到綺斯夢達手捧金杯,服毒自盡的時刻,情節發展到高潮,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單選題】薄伽丘的《十日談》以一個故事總領其它許多故事的結構,叫()。

A. 線性結構 B. 框式結構 C. 筐型結構 D. 塊狀結構

【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十日談》的主題和結構特點。薄伽丘的《十日談》以一個故事總領其它許多故事的結構為框式結構。故此題答案選擇B。

我們是自考人,一直在路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