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羨慕過某個人?

這個人從小優秀到大,人生順風順水,一路坦途。

最氣人的是,就連他的餘生望去,也依然是的一片光明。

好吧……

我就知道你要說王思聰。

但今天我今天想關注的是另一個,從小就惹人豔羨的羣體:童星。

他們與根正苗紅的富二代不同,聲望在他們的生命中到來時,往往更加突然。

從天而降的星光,掉落在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裏,並在他們人生中激起無比巨大的漣漪。

而這份光環,在很多時候,卻變成了他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舉個栗子:林妙可。

這個9歲就站在奧運會開幕式鎂光燈下,吟唱出美妙歌聲的小姑娘。

那一夜,她是全世界目光的焦點。

但後來人們才知道,那夜的歌聲,其實是來自一個名叫楊沛宜的姑娘。

因爲當時楊沛宜正在換牙期,所以她只能站在林妙可身後的黑暗角落裏。

楊沛宜與林妙可

儘管輿論爭議四起,卻沒有阻擋林妙可向着“人生巔峯”進發的腳步。

林妙可年紀輕輕,就身處至高起點。

難免會讓其父母產生某種的“錯覺”:恨不能讓女兒早日攬盡天下美名。

林妙可被媒體熱炒爲“中國第一童星”

於是,一個不過十歲的孩子,漸漸成了父母野心操縱下的提線木偶。

人們對林妙可的印象,也從最初的童真、可愛,變成了“做作”、“老派”、“早熟”。

曾與林妙可搭戲的演員陳小藝,就曾在採訪中提到過對於林妙可的看法:

13歲的林妙可,曾出現在武漢某醫院不孕不育、情趣病房的發佈儀式上:

在近期的採訪中,林妙可總喜歡搖頭晃頭,表現出驕嬌二氣,引來不少網友反感。

其實,在林妙可小時候就是喜歡如此。

很多人說用“傷仲永”,來表述林妙可的故事,但我覺得這個比喻似乎有點牽強。

林妙可一夜成名的美妙歌聲,其實是屬於楊沛宜的。

《周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林妙可在攬獲巨大人氣後,本該潛心學習技藝,快速補齊短板,而不是到處走穴撈金,沾染世故圓滑之氣。

2017年,林妙可多次藝考落榜的新聞佔滿了媒體版面。

這個曾被稱爲“中國第一童星”的小女孩,在短短十年間迅速走下神壇。

她留給人們的,只有無盡的唏噓和思考。

“童星”,乍聽起來無比美好。

但童年是易逝的,每一個童星都要面對“變化”帶來的挑戰。

他們的模樣,任憑時間來雕琢。

但歲月這把“殺豬刀”,時而刀刀留情,時而卻冷酷殘忍。

關於童星的命運,電影通緝令特別歸納了以下三種:

第一種,繼續演藝事業。

對於絕大多數童星演員來說,繼續演藝事業,無疑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家有兒女》中的三小隻。

1999年,七歲的楊紫參演了個人首部影視作品《如此出山》,正式進入演藝圈。

2004年,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火爆熒幕,楊紫在片中飾演夏雪一角,成爲家喻戶曉的童星。

但楊紫的成長曆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對於那段追求夢想的歷程,楊紫回憶起來時說:“大家都認識我,可我沒有戲拍。”

與楊紫同齡的張一山,兩人不僅是兒時好友,其星途之路也異常相似。

2010年,楊紫和張一山先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開始了逐夢之旅。

此後的幾年間,大大小小作品的演過不少,但卻再也沒有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早年間的《家有兒女》,在觀衆心裏烙下的深刻印記,需要他們在成長中用加倍的努力擦去,進而重新證明自己:

他們不再是夏雪和劉星,他們是演員。

2016年,憑藉《歡樂頌》與《餘罪》,楊紫和張一山同時完成爆發。

這一年,正好離《家有兒女》首播時,過去了整整十二年。

楊紫回憶找戲拍的辛酸經歷

除了楊紫和張一山這種與命運死磕的,當然還有一類人:含着金湯匙出生,不用爲演藝資源發愁。

關曉彤出生在藝術世家,四歲時就和父親關少曾一起拍戲。

此後,關曉彤合作的大導演從陳凱歌到馮小剛,再到張藝謀。

關曉彤手上握有的演出資源,只有讓一般小演員豔羨的份。

當然,在順利星途路上的,還有吳磊:

以及宋祖兒:

劉亦菲十五歲出演首部電視劇《金粉世家》,清純靈秀的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從此劉亦菲片約不斷,從《天龍八部》裏的王語嫣,到《仙劍奇俠傳》裏的趙靈兒,其出演的角色均是仙氣十足。

從小小童星,到如今的當紅演員,每個演員所歷經的路程都不盡相同,有人的輕鬆寫意,有人則一路坎坷。

無論如何,這些能夠延續演藝之路的人,在童星陣營裏,都已是十足的“幸運”。

第二種:進入跨領域行業。

1938 年,年僅 10 歲的秀蘭·鄧波兒,就已經是美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明星。

她每年片酬已超過 12 萬美元,另外還有 20 萬元的紅利,而當時的一張票價只有 15 美分。

從1934年到1939年,她每年都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明星之列,曾有“大衆小情人”之稱。

但隨着她的逐漸長大,少女時代的秀蘭·鄧波兒魅力逐漸消退,觀衆無法接受他們最喜愛的小寶貝已經長大的現實。

六十年代,秀蘭·鄧波兒以共和黨發言人的政治形象復出,進入了政界,並且成爲活躍的政治家。

她的選擇是十分明智的,當覺得自己的形象由於年齡的增長產生變化,自己小時候又實在太成功了無法超越,所以她選擇離開並開闢新的領域。

秀蘭鄧波小時候是一名叱詫風雲的“童星”,長大後又成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一生可謂是充滿傳奇。

2014年2月10日,秀蘭·鄧波兒逝世,享年85歲

在另一邊,北京小姑娘金銘,從8歲起就進入了瓊瑤編制的夢裏。

從《婉君》,到《青青河邊草》、《望夫崖》、《熊貓》、《天涯歌女》等等,小金銘就這樣一步步走進了無數觀衆的心裏。

18歲時,金銘並沒有報考表演院校,而是選擇進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童星金銘上熱搜,素顏現身機場無人識

今的金銘漸漸淡出了演藝圈,致力於教育和公益事業。

喧囂散去,繼續低調從容的生活。

第三種,墜入人海,默默無聞。

這種高開低走的星途,往往是最容易上熱搜的。

營銷號的標題我都幫你們想好了:

“震驚!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童星,如今竟然生活落魄到這步田地!”

比如郝劭文。

郝劭文假期打零工補貼家用

郝劭文在電影《新烏龍院》(1994年)中,飾演了一個戴着墨鏡的光頭小和尚文仔。

彼時的胖,其實叫做可愛。

2011年,當郝劭文再次出現在大銀幕上時,他已經變成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裏的謝明和。

此時的胖,那就真的就是胖了。

在《新烏龍院》中還有一個小孩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釋小龍。

其實都不用我過多列舉,你的腦海裏也一定會浮現出,許多釋小龍童年時的銀幕形象,如《旋風小子》、《十兄弟》等等。

也許很多人,對從小進入少林寺學武的釋小龍抱有期待。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CG特效代替了動作打鬥,傳統功夫題材的影視作品也變得越來越少。

而釋小龍,也漸漸從大衆的視野中消失。

還有,《少年大欽差》裏的“陳文傑”,如今轉戰網絡大電影。

《小兵張嘎》裏的“嘎子”謝孟偉,上一次上熱搜,還是因爲他結婚的消息。

《新少林五祖》中的小“文定”謝苗,至今仍然徘徊在影視圈邊緣。

《快樂星球》裏丁凱樂的扮演者李瑞。

李瑞從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留學歸來後,進入了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國際部工作。

《武林外傳》裏的衡山派掌門莫小貝。

去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畢業,但依然面對着無戲可拍的窘境。

《長江七號》裏的徐嬌,真的是“女大十八變”。

《家有兒女》裏的“小雨”尤浩然,變成了路人甲。

聽說,哈利最近正在角逐出演下一任“金剛狼”。

童星起家的薇諾娜·瑞德,有着“好萊塢玉女”之稱,2001 年,瑞德因爲盜竊罪被判入獄 3 年。

她表示:“外界看我從小演戲,以爲我名成利就;其實我失去童年與青春,所有隱私被迫暴露在公衆目光之下。”

薇諾娜·瑞德

童年,一生中的匆匆掠影,而童星,也就像是一剎而過的流星。

誰都想星光常伴,可時運卻不由人。

有的東西,你出生時沒有,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有了。

當童星們的聲音不再稚嫩,表情也不再天真時,他們也就很容易被製片人和導演們遺忘。

當習慣了鮮花、掌聲和榮譽的孩子們,不再是銀幕上的寵兒時,他們也開始面臨人生新的抉擇。

“赫敏”艾瑪·沃特森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但誰也不能預料,明天會不會給你一個猝不及防的“阿爾法禿襲”。

最美好的韶華不過十幾載,總是帶着一股子“狠勁”去生活,實在太累。

對不起,我不想年少成名了。

順其自然也罷,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