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地區民間流傳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的民諺,當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麵條,聽起來與元宵不相關,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儀徽歲時記》載:「(正月)十八落燈,人家啖面,俗謂『上燈圓子落燈面』,各家自為宴誌慶。」落燈時吃麵條寓意喜慶綿綿不斷之意。

揚州人過年,年初一習慣早餐第一頓要吃麵條和元宵。這是有寓意的。元宵這一天不叫元宵,叫元寶,麵條呢?叫長壽麵。所以,捧一碗圓子面,就等於長壽又發財。過去搓園子也是件大事。分有餡和無餡兩種。無餡的簡單,就是把糯米粉用溫水調好,多加揉捏,最後搓成圓圓的樣子就好了。有餡的就麻煩多了,餡子分甜咸兩種:鹹的主要以薺菜肉為主打,甜的又分為芝麻糖、豆沙和水晶的。這水晶湯圓現在年輕人基本上是不吃的,老年人想吃愛吃,但不太適合多吃,基本上也是吃一點回憶。所以現在很少看到了。在過去,包一點水晶湯圓,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因為這水晶是由白糖與葷油構成的,都是稀罕物。

麵條不是揚州的特色,卻是揚州人的最愛之一。君不見大街小巷每天早上最火熱的銷售就是麵條了,餃面、湯麵和干拌面,還有夏天的冷麵,生意都紅紅火火。下面吃,成了上班族最方便又省心好吃的早飯。龍鬚面、雞蛋面、雜糧面等,超市裡各種各樣的麵條在讓人大飽了口福之餘,還具有養生的功效。  但是過年的麵條,已經不是麵條了,同餃子一樣。每一根麵條都被賦予了吉祥的含義。就像平時有朋友造訪時的接風餃子送客面,那一碗送客的麵條,蘊含的是長長久久的友誼和常來常往的邀請。中國人吃東西,無論是什麼都可以找到文化,不像西方人,麵包就是麵包,牛排就是牛排,填肚子的食物而已,沒有什麼回味。

每一天都在吃麵條,每一天也可以吃元宵。超市裡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有豐富的供應。唯有在過年的時候,元宵最好自家做,麵條自己擀不太可能,琳琅滿目的挂面卻少有人選擇,人們寧願買回水面晾著,或者在冰箱里存著,要的就是感覺。

  上燈園子落燈面。現在是,上燈過去了,落燈也過去了。在一次次的元宵和麵條的交替中,年,也過去了。上班一族,重新回到了周而復始的工作中,就像一年年歲月的更替一樣;孩子們也同樣回到了課堂,情願不願情願地為未來儲備;只有老人們是例外,他們會對過去的年細細回憶和比較,再計劃規划下一個年,下一個年的元宵和麵條……


坐標重慶

初一早上,老早就被家裡大人叫起來吃元寶(湯圓)。我最愛吃奶奶包的臘肉青菜餡的,哈哈哈。

意在新的一年,團團圓圓,順順利利!


蘭州本地人大年初一有吃臊子面的習俗,寓義是新的一年長長順順、平平安安。南方人初一吃元宵象徵全家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甜甜蜜蜜快樂辛福大團結。


吃挂面代表著長壽,吃湯圓代表著團圓


大年初一吃掛麵湯圓不是我們淮北的習俗,只能是你們肥東肥西巢湖合肥等地的習俗,挂面長長,喻意常來常往,湯圓喻意團團圓圓,生活美滿。不知猜得對不對,請指正。


挂面意味著長長久久,而元宵代表著團圓幸福!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都有吃湯圓的習俗,象徵著合家團圓幸福,萬事如意。


挂面應該表示長壽之意,湯圓是團團圓圓之意


象徵著新的一年都會順順利利,團團圓圓。


吃挂面代表著長壽,吃湯圓代表著團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