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在河南三門峽義馬市霍村,今年71歲的張妞子老人正在家裏烙菜包饃,今天是週末,孫子們都從學校回到了家,她老人家就張羅着給他們做點菜包饃嚐嚐,雖然菜包饃做起來很費事,但這可以讓他們吃點蔬菜。

張大媽用來做菜包饃的蔬菜,是剛從地裏薅來的黃心菜,這些菜去年收罷花生她就種上了,年前還拿集上去賣了一些,能賣兩塊錢一斤,因爲這種菜口感好,比白菜好吃,很受人們的歡迎。

把黃心菜做成菜餡,需要經過好幾道工序,首先是把菜在熱水裏焯一下,然後撈出擠去水分剁碎,最後在炒鍋裏放辣椒和蔥薑蒜翻炒。

在張大媽住的屋子裏,有一臺火爐,火爐旁邊的面盆裏,發着半盆子白麪,冬天在火邊發麪,是農村常見的場景。因爲農村蒸饃不用發酵粉而多用酵子,酵子發麪需要較高的溫度。

把面掐成一個個劑子,張大媽開始拿擀杖擀了起來,他說這種菜包饃她小時候就看着大人做,後來稍微長大一些就會自己動手做了,這一做就是幾十年。

說起這個菜包饃,很多人會覺得這包子皮是不是也太厚了,其實在河南農村地區,大家包的包子並不追求皮薄,而是一個比一個厚,有些厚的咬一口也見不到餡兒,也許只有這樣的吃起來才當飢。

雖然當地管這個叫菜包饃,可從形狀上來說應該是菜餅,張大媽說包好以後不能用擀杖擀,一擀菜就露出來了,需要用手輕輕地拍平。

取暖的爐子火也不大,正適合烙菜包饃,一個鍋裏放四個,張大媽就守在鍋邊不停地翻個。由於做起來比較費事,張大媽說一般農閒或者下雨了才做這個,不過現在已經變成了小孩們回來就做。

經過十幾分鐘的烙制,一鍋菜包饃就出爐了,看起來很是誘人,張大媽說這種趁熱最好吃,涼的話可以放爐子上烤烤,就像烤紅薯一樣,烤熱就能吃。

菜包饃可以包各種青菜,用黃心菜做的並不多見,剛過完年都吃膩了大魚大肉,吃點這種也挺解饞,吃的時候還可以放點自己熟的辣椒油,外焦裏嫩真的很好吃。攝影記錄|張春光(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