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曾萬年建議臺灣鰻魚養殖業者南向擴張版圖 

資料來源:http://blog.ntou.edu.tw/oceannews/2013/11/post_581.html

 近年來鰻苗產量銳減,嚴重衝擊臺灣日本鰻養殖產業的發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講座教授曾萬年建議臺灣的鰻魚養殖業者宜及早南進印尼等熱帶國家,投入熱帶鰻養殖,擴張鰻魚養殖產業的版圖。

 曾萬年講座教授11月11-16日受邀前往印尼雅加達,代表臺灣參加由印尼科學院(LIPI, 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s)和韓國海洋科技學院(Kiost, Korean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s Technology)聯合主辦的熱帶鰻國際研討會,發表鰻魚研究成果。該研討會從鰻魚的生物多樣性、生物生態、乃至生物科技來瞭解當前熱帶鰻的產卵生態、族群生物學、生殖生理、和養殖科技的研究進展,進而建立研究機構、大學、政府、和養殖業者之間的聯絡網路,以便支援和促成熱帶鰻國際研究合作計畫。

 曾萬年教授表示,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日本鰻的鰻苗生產量近六年急遽下降,四個國家的日本鰻的鰻苗總生產量從2006年的160噸降低到2012年的20-25噸。臺灣2012年日本鰻的鰻苗補獲量也不到過去的一成,只有0.8噸,與臺灣每年平均需要20噸的鰻苗放養量相去甚遠,日本鰻鰻苗一尾曾經飆到175元的天價,由於鰻苗匱乏,臺灣近幾年來的日本鰻養殖業幾乎崩盤。

 因為日本鰻鰻苗的減產,各國紛紛尋求異種鰻來取代日本鰻的養殖。曾教授特別以韓國為例,為了解決日本鰻鰻苗不足的問題,韓國開始大量進口異種鰻(日本鰻以外的種類)。韓國早期是從歐洲進口歐洲鰻鰻苗,可是自從2009年歐洲鰻列入華盛頓公約的瀕臨危險物種的附錄二之後,歐洲鰻的鰻苗貿易受到管制而無法進口,於是韓國開始思考其他異種鰻,2012年進口的異種鰻鰻苗:包括太平洋雙色鰻、美洲鰻、鱸鰻和莫三鼻克鰻,高達14.33噸,數量非常可觀。

 曾教授指出,雖然這些熱帶鰻鰻苗的價格便宜,但是由於熱帶鰻水溫13oC以下就不進食,天氣變化時也容易染病,是否適合易地養殖,尚待觀察。同時熱帶鰻國家,開始訂定限定鰻苗出口的管制措施,菲律賓規定體長15公分以下、印尼規定體重300公克以下的鰻魚不得出口。因此,要合法取得鰻苗也不是那麼容易,建議還是就地養殖比較妥當。

 曾教授說,印尼位於印度踏太平洋、領土橫跨南北半球海域,是鰻魚祖先種的發源地。全世界19種鰻魚中,有9種分別出現在印尼不同的水域,種類多樣性高、互補性大,不太容易有鰻苗匱乏的問題,非常適合發展熱帶鰻的養殖產業。目前除了當地鰻魚養殖業者之外,日本、韓國及由中國大陸轉進的臺商也開始在當地發展,以目前印尼熱帶鰻的養殖熱潮來看,鰻魚養殖產業的版圖將會有重大的變革。國內產、官、學界應積極思考因應對策,以利臺灣鰻魚養殖產業的未來發展。

David備註:鰻苗培育技術,資金募集方式,行業習慣,產業整合,台苗台養等,都是台灣鰻魚養殖產業可以考量改進的地方,南向方展是一個企業獲利的選項,只是對台灣大多數小型的鰻魚養殖業者而言,意味著退出這個產業,如何讓這些養殖戶有苗可以養,就是David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