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兒童,遊戲,敘事治療

營造一個說故事的空間給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丟掉一些大人看事情的標準,在敘事氛圍裡跟孩子接觸。不預設立場反而是用好奇和尊重方式聆聽,讓那些沒機會被說出口和沒機會被聽見的生命故事有空間存在。

 

 

作者在書中談到幾個有趣的概念

1.支線故事: 傾聽那些除了問題以外的故事, 才能完整地走入孩子的生命經驗,關注問題本身容易強化孩子被標籤

 

2.問題外化:把問題和人分開/擬人化來看問題,當問題的形象被具體化,孩子用第三人稱來看待這個問題,更容易跟孩子一起探索問題。(ex心中住了憤怒怪獸)

 

3.生命歷史化: 問題的故事只是生命中的片刻。當我們把時間拉長,用整個生命歷程來看就可以看見問題不存在的時刻。(有點適合用在失戀情境xD

 

4.重新會員化:重整關係,這關係可以是重要他人,已故親人朋友,物件甚至是神衹等等。重新考量自己的生命俱樂部裡的會員,有些是不是要排除?或邀請?甚至建立失去的關係。

 

5.移動時間軸: 很像時光寶盒或是寫信給未來的自己。讓兩個時間點的自己連結這樣的理解會更貼近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爲面對困境時的重要資源。

 

 

這是一本非常淺顯易懂來談論敘事治療的讀物,雖然敘事主要以語言來互動,但跟藝術治療有異曲同工之妙,像是問題外化用具體形象來看問題,把問題圖像化 ; 或說藝術也很常是深入談話媒介,我會認為眾多的心理治療學派其實都是通往一樣的目標,就是提供人一個可以安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的空間。

 

28810539_1598529380202226_622634182_o.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