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極子按:雖說是“乾乾巴巴的,麻麻癩癩的,一點都不圓潤”,但你不能因此上去就“盤它”!

  日本蒔繪藝術的手法千變萬化,我們之前介紹了研出蒔繪、平蒔繪、高蒔繪與肉合蒔繪四種基礎性技法,還講述了螺鈿、平文、金貝、切金,今天再來聊聊蒔繪的其他四種技巧——付描、描割、梨子地和沃懸地。

   鎌倉時代 檜扇紋散蒔繪手箱

  日本東京 國立博物館藏

  付描和描割講的都是在鑲嵌基礎之上的再加工。“付描”是用高粘度的漆料在螺鈿或金貝相對平整的表面上勾畫形象,然後再用金粉繼續蒔繪。而“描割”則是蒔繪藝術中難度最大的技法:在設計線條以外的部分施金粉,無金粉處露出底漆,從而形成黑色的線條。

   付描

   描割

  江戶時代 住之江蒔繪硯箱,18世紀

  日本東京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梨子地和沃懸地追求的都是個性鮮明的底色背景和整體效果。梨子地,顧名思義,就是漆面上散佈着宛若梨皮的顆粒狀金屑,17、18世紀的歐洲人形象地稱它爲Aventurine——“沙金石”。其具體作法是漆上撒梨子地粉,用微紅透明漆即梨子地漆覆蓋,陰乾後研出梨皮的密匝效果——雖說是“乾乾巴巴的,麻麻癩癩的,一點都不圓潤”,但你不能因此上去就“盤它”

   梨子地金高蒔繪籬菊香盒

  “沃懸地”使用的金粉密度比“梨子地”要大得多,研磨後整體會呈現類似鎏金的效果,所以亦稱金地金溜地

   明治時代沃懸地葛屋形果子器

  一部瓷器史,半部中華史;一部漆器史,半部日本史。語文學裏有一種修辭叫“借代”,即用一物代替指稱另一物。例如英語裏的“瓷器”一詞,正式的表達叫“porcelain”,但似乎好瓷器都出在中國,於是英國人就用國名“china”來代指瓷器。同理,歐洲人認爲好漆器都產自日本,故而借“japan”代稱漆器

   帶有荷屬東印度羣島總督Joan van Hoorn家族徽章的肉合蒔繪紋章盒,1704-1709年,7.5 x 13.1 cm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國家博物館藏

  日本漆器具有強烈的耽美主義傾向,東印度公司時代的荷蘭人對此沉迷不已。進口到荷蘭的日本漆器主要是“”和“”兩大類型。

   日本明漆肉合蒔繪貼金櫃,1665-1685年,106 x 113 x 67 cm

  法國第戎美術館藏

  荷蘭人爲了精美的蒔繪,進口這麼笨重的髹漆傢俱,難道就不嫌麻煩嗎?您別說,他們還真不嫌!一來是高昂的利潤讓他們欲罷不能,二來是沉重又耐潮的髹漆傢俱正好可以用來壓艙,第三個原因是不得已:雖然荷蘭人試圖在本國仿製漆器,可當時尚未發明密封容器,液態漆根本沒法長時間保存,就算荷蘭人好不容易把東亞的漆液弄上了船,等運到家就變成一大坨了,這就叫“濃得化不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