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故宮口紅”刷屏?由於口紅膏體顏色出自宮中所藏文物顏色,紅管外觀設計從清宮后妃服飾上汲取靈感,一經推出,一衆買家就被這些有着濃濃中國風的彩妝“圈粉”。故宮口紅熱度持續上揚,代表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追隨。然而此後一場“彩妝宮鬥”的風波,再加上1月5日,故宮文創宣佈因“從外觀到內質仍有很多進步空間”,原創系列彩妝全線停產,一場“宮斗大戲”尷尬收尾。藉助傳統這個大IP,博物館文創產品面對着高速增長的商機,也面臨着市場的考驗,路長且遠。不如一起來看看,真正的古代人,化妝用的物件。

宋徽宗趙佶曾有詞雲:新樣梳妝巧畫眉,窄衣纖體最相宜;一時趨向多情遠,小閣幽窗靜弈棋。嚴格來說,古代並沒有專門梳妝檯,而用來盛放鏡子的鏡臺擺放在桌面之上,加上盛裝化妝品的梳妝盒,構成了深閨女子每日梳化的場所。“鏡臺”這一充滿女性特質的傢俱,因春閨怨慢而被賦予詩意色彩。2017年,一件清早期黃花梨五屏風龍紋圖案鏡臺亮相上海匡時秋季拍賣會,以人民幣299萬元價格拍出,這件黃花梨五屏風鏡臺中雕飾雙龍戲珠、麒麟送子、文王訪賢等圖案,比起常見的款式更崇飾增華。圖:清早期黃花梨五屏風龍紋圖案鏡臺

2013年,一件五屏風式鏡臺亮相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預估價爲68-85萬元人民幣,以78.2萬元價格拍出。這件五屏風式鏡臺透雕纏枝花鳥,其間雀鳥追逐,飛還盤旋,展翅飛舞,相互顧盼。雕琢自然情貌透出韻律感,別具匠心,非常精美。圖:清早期黃花梨五屏風式喜上眉梢鏡臺

提到了鏡臺,就不能不說說鏡子。銅鏡在商代以用來祭祀的禮器存在,至西漢末期,已成爲民間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南北朝民歌《木蘭辭》中“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句子,還原了一員女將卸下盔甲,梳理妝容的模樣。有着近4000年曆史的銅鏡,正如庾信《鏡詩》中的描寫,“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足以窺見古代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而在拍賣市場,銅鏡的價格也很驚人,2012年,一面海獸葡萄鏡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以人民幣800萬元價格起拍,1495萬元成交。圖:海獸葡萄鏡

唐代銅鏡創造了中國古代銅鏡史上的一個頂峯時代,海獸葡萄鏡正表現了這一時期銅鏡鍛造技藝的鼎盛,它是高浮雕藝術以銅鏡爲載體的呈現,帶來開創性的美感。古代銅鏡上有的紋飾的寓意與配置,至今仍有不解之謎,而唐代的海獸葡萄鏡,因異獸與葡萄結合的獨特紋飾,還被中外學者稱之爲“多謎之鏡”。2015年,一面銀殼孔雀海獸葡萄鏡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以人民幣339.5萬元價格拍出。圖:銀殼孔雀海獸葡萄鏡

在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賣會上,一面四乳神獸鏡以人民幣908.5萬元價格拍出,畫像鏡在東漢中期異軍突起,三國時開始衰微,這面銅鏡屬於其中的一種。漢代藝術中的神仙觀念與前代不同,不再是現實中的威嚇權勢,而是帶着更濃厚的主觀願望色彩,在獅奔虎嘯,馬走龍潛的交錯中描繪出一個極爲豐富飽滿,充滿旺盛的生命力的幻想世界,在粗線條、粗輪廓的整體形象的飛揚流動中,表現出力量、運動以及由之而來的氣勢美,即使是靜態的形象,也可以讓人感受到內在的運動、力量的速度感。這枚銅鏡便是遵循這種時代風格,以遒勁有力的線條和減低技法表現着動盪而流逝的瞬間動作,四神獸形體矯健舒張,有極強的動態感和視覺張力,於方寸之間揮灑出萬千氣象,在行雲流水般的構圖中,表現出一種瑰麗變幻的浪漫之美。圖:四乳神獸鏡

鏡臺上擺放的,除了鏡子,還有古人的梳妝盒,即“妝匣”,也稱“妝奩”。在庾信 《鏡賦》中,除了寫鏡子,亦寫道:“暫設粧奩,還抽鏡屜。”因爲古人的首飾盒主要用於梳妝打扮,所以有的首飾盒也是梳妝盒。一個小小的妝匣,或精緻,或華貴,盛裝着古代女性的首飾、化妝品,也盛放着女兒家的心事,和她的一生的故事。圖:南宋 影青化妝盒佳士得香港2004年秋季拍賣會成交價:人民幣63933元

在戰國秦漢時期,妝奩是名望貴族才能享有的“奢侈品”,唐宋之後,妝奩走進平民社會。由於人的,起居變化適合席地起居的漢式漆奩逐漸演變成適合垂足而坐的多層套奩,後隨着明式傢俱的大發展,演變成大型梳妝檯和便攜式梳妝匣。妝盒的發展代表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審美情趣與價值取向,它伴隨中國女性數千年,成爲古代女性最貼身、最鍾愛的常用物。圖:今年在中正拍賣以人民幣217.8萬元成交的一隻楠木梳妝盒

我們忍不住要猜想,妝盒裏面,到底裝着什麼呢?華盛、步搖、瓔珞、扁方,還是各種各樣的釵環?除了這些點翠鎏金的首飾,梳篦自然也不可或缺,中國嘉德2017年秋季拍賣會25.3萬元拍出的一隻明纏枝葉花卉紋金梳,梳背爲虹橋式裝飾帶,與梳篦部分爲一體,整體系金片打製而成,連珠紋組成邊框,主紋飾爲纏枝卷草,彎拱處爲兩個頸帶項圈對舞的童子及兩隻對飛的禽鳥,非常精美。圖:明纏枝葉花卉紋金梳

齒稀爲梳,齒密爲篦,梳篦是古時人手必備之物,尤其婦女,幾乎梳不離身,並形成插梳篦的風氣。明代湯顯祖《黎女歌》中,“女兒競戴小花笠,簪兩銀篦加雉翠”,盡顯女兒家的嬌俏姿態。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拍拍出一隻的戰國青玉鳳紋篦,成交價爲人民幣243925元。圖:戰國 青玉鳳紋篦

白居易《長恨歌》中,“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句子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古人使用妝粉至少始於戰國時期,唐宋時已非常流行。粉盒不僅是古人日用的生活妝奩用品,精品粉盒還是情人和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相送的禮物,器型、圖案往往經過精心設計。2014年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一隻元青釉蓮花粉盒以人民幣48.3萬元價格成交,這隻粉盒造型別致,整體以多重仰覆蓮瓣紋爲裝飾,刻劃其上,用刀深淺有致,頗富立體感。蓋頂內凹,裝飾柿蒂花於其上,過渡自然,與盒整體結合爲一體,渾然天成,有仿生之妙、靈動之感。圖:元青釉蓮花粉盒

漢代詩文中的“紅妝束素腰”、“青娥紅粉妝”,充分說明了漢代時女性已經開始使用胭脂。胭脂分爲面脂和口脂。口脂,即古代人的“口紅”,它們被盛裝在小小的胭脂盒裏,用手指直接蘸取、點塗。胭脂盒作爲盛裝“紅妝”的物件,自然不能不精緻。古代胭脂盒有金、銀、銅、瓷、玉、琺琅等多種材質,工匠在有限的空間上經過構思設計,再以精湛技藝充分表現出來,形成了實用與藝術審美的雙重結合。圖:清 金龍紋胭脂盒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2009年北京匡時拍賣公司拍出的一隻清粉彩開光嬰戲圖胭脂盒,成交價爲人民幣50658元。胭脂盒爲心形,淺圈足,形制優雅。盒側下刻卷草紋施金彩爲邊飾,上部粉彩繪纏枝蓮紋爲飾,盒頂翠竹欄杆,悠悠青草,5童子居中嬉戲,寓五子登科美意。同場拍出的另一隻粉彩嬰戲圖胭脂盒,成交價爲45592元。圖:清粉彩開光嬰戲圖胭脂盒

古人愛美,比起今人來毫不遜色。唐代詩人元稹一首《恨妝成》詳細記錄了當時女子的化妝過程。詩云:曉日穿隙明,開帷理妝點。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柔鬟背額垂,叢鬢隨釵斂。凝翠暈蛾眉,輕紅拂花臉。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最恨落花時,妝成獨披掩。粉黛易散,但留存於世的妝奩、梳篦、銅鏡,卻體現着那個時代的工藝水平,濃縮了當時的審美趣味與藝術追求,留下說不完的故事。圖:清《雍正十二美人圖》之《裘裝對鏡》(文/聽梧)

本文版權由騰訊財經“藏寶圖”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微信公號:藏寶圖(ID:cangbao8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