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來分享點個人感覺吧,不知道算不算藝術特色? 對於胡桃夾子,我4歲的寶寶特別愛聽,近幾個月尤其愛上了那版胡桃夾子配樂的貓和老鼠,每周必看,大部分地方都高興的手舞足蹈,大概可以算老柴所有的交響樂、鋼琴、舞劇中色彩偏明朗的一類了。

關於天鵝湖我在上大學的時候還挺愛聽的,後來不聽了,也不看戲,好幾次俄羅斯的各大芭蕾舞團來北京公演,都沒興趣去看。但我覺得天鵝湖作為經典芭蕾舞劇,還是很有美感的,就是女性化了點,我不偏好這個。

柴六也是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陣愛聽,經常聽得陰森森的,對其中有幾個用低音提琴和圓號來演奏的小節印象特別深,感覺後背發涼。 柴四我就搞忘了什麼特點了,沒怎麼聽過。 老柴,一種陰柔的氣質。


最近樂隊里在排練柴可夫斯基第四,我才接觸到了這「悲愴三部曲」的第一部,想來分享一些感觸。

以前樂隊里練過 睡美人 和 天鵝湖,旋律美好容易接受,使我對 柴四 神經質的情緒簡直無所適從…尤其是第一小提琴的part 和弦極為詭異,練得我要質疑人生了。希望一上來有這樣感覺的人不是我一個……後來回去查了一些資料,才慢慢開始理解這首曲子的正確打開方法。

柴四是柴可夫斯基在婚姻的悲劇和俄羅斯政治動蕩的背景下創作的,獻給了自己的接濟人、好朋友梅克夫人。為什麼這位 夫人 僅僅是好朋友呢?為什麼老柴會經歷婚姻的悲劇呢?據歷史遺留不可靠消息稱,因為老柴是個gay…加之他政治傾向非主流,在東正教的俄羅斯是一位政治不正確的音樂家。由於他創作的音樂、芭蕾影響力巨大,前幾年俄羅斯有導演想要拍老柴的紀錄片,結果還是因為政治不正確的原因沒讓拍。

柴四的四個樂章共同敘述了一個主題,「命運」。柴可夫斯基的生活經歷使他深深感到在命運面前,人無比渺小無力,心中美好柔軟的地方一次一次被命運無情地淹沒。

第一樂章開頭便是「命運」的主題,由銅管用金屬聲極強的音色吹出來,霸道、不可抗拒。隨後弦樂的主題大量使用陰柔的小二度、小三度,對我來說像是一種悲戚又急切的渴求,然而一路積累到爆發,最後摔落下來,還是被「命運」的主題佔據了。第一樂章大部分就是 渴求 和 命運的交替,但中間還出現了兩個柔和、跳躍的主題,彷彿是累了之後的白日夢,像在雲的絮里無憂無慮的華爾茲,然而這兩個主題都好景不長。接近結尾時,旋律中的衝突和聚變愈發激烈,「命運的力量阻礙幸福,不斷把毒素注入靈魂, 是急切的絕不敗者。(引自文末鏈接)」 連續變調的部分真的是把「毒素注入靈魂」描寫的栩栩如生,令人不由寒戰。

第二樂章,是聽起來最讓人心疼,最打動我的部分。柴可夫斯基在給梅克夫人的信里寫到,

「第二樂章表現的是哀愁的另一種相貌。累於工作,獨坐,雖拿出書本,卻滑落到地上。那是會在傍晚出現的憂鬱……懷念昔日的快樂,但這麼多事已經逝去了。(引自文末鏈接)」,這種無奈的、心累的嘆息,還能寫成這麼好聽的旋律,也是沒誰了。幹活干到心累的時候,拿出來聽這個樂章,容易致郁,不建議嘗試。

第三樂章是喝了些酒後,在醉酒初期浮現在腦中各種莫名的形象。弦樂整個樂章都是撥弦,和弦奇怪,我不是很能get到整個曲子想要表達的詭異感,所以,就,跳過,吧...

第四樂章是老柴決定回到人民群眾之中,看眾多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景象,看單純的人民如何打成一片, 沉浸在生活的喜悅和希望中。有點類似於知乎上建議無病呻吟的人們去菜場看看芸芸眾生的樣子,治中二病。這個樂章比較喜聞樂見,氣氛熱烈,節奏快,讓人覺得生活真的是有希望的。結尾宏大,完整,頗有1812結尾的那種蕩氣迴腸感。然而我一想到老柴給金主交完這份稿,又要回到自己掙扎的漫長的生活中去,即使去世百餘年,還是一個政治不正確的人物,就覺得,老柴真是苦難深重哪....

下面的鏈接是我看見寫得很好的一篇賞評,也是本文一部分引用的來源。是台灣網站,不知能不能打開。http://mypaper.m.pchome.com.tw/binjen/post/1322533785
柴六是老柴的最後一部作品 其本人在這部作品首演不就即離世這部作品創作之初 老柴就對自己說 要寫一部真正全心全意的氣勢恢宏的 就像一個人的一生一樣的一個作品 這個作品創作始終只耗費兩個月 首演並不成功 在彼得堡的首演之後老柴就動手修改了一些部分 老柴在創作這個作品的時候 多次被旋律感動 老淚縱橫 他說 他把他的心靈交託給音樂 就在這部作品之中 各樂章所描述內容可以百度 應該很多分析 這部作品是講一個人的一生 最開始勇氣可嘉 想在這個世上有所作為 後來經過他的美麗夢境 體驗他的美好愛情 最後帶著對黑暗社會的抵觸和對自己的理想的追求 慢慢慢慢化為塵土 裡面有一個樂章的某個段落用低音樂器奏的旋律是俄羅斯的輓歌《與聖者同安息》 我說的不一定對 因為這也是我自己的理解 這部作品對老柴來說就像《安魂曲》對莫扎特一樣。我大老柴的作曲技術在這部作品裡面達到一個大頂峰


本人比較喜歡浪漫芭蕾,浪漫芭蕾的藝術特徵在於喜歡錶現神秘莫測的超自然境界,熱衷於傳達人們在世俗空間中難以如願的理想,賦予濃重的抒情色彩和理想成分。 被稱為「古典芭蕾之父」的法國大師馬里烏斯·彼季帕的《睡美人》、《胡桃夾子》這精品芭蕾讓人無法抗拒的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