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小半年打開綜藝,你可能會發現很多有對象、有家室的明星,都在真人秀裏談戀愛。

中老年男明星年紀大了不要緊,他們還可以帶女兒上節目,看女兒跟男朋友怎麼談戀愛。

最近三檔以明星情感爲主題的綜藝↓

《女兒們的戀愛》

《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

《女兒們的男朋友》

這些節目從名字到主旨都比較同質化,都是以真人秀的形式,關注明星(尤其是女明星)在感情生活裏的狀態

當它們扎堆出現,你就會發現一會兒沈夢辰杜海濤秀恩愛了,一會兒章子怡談汪峯了,一會兒又是張嘉倪和老公羨煞旁人了……我保證,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地分辨最近因此上熱搜的明星們到底都是哪個節目裏的。

這種節目怎麼火的?

其實,“圍觀明星怎麼談戀愛”的節目在前幾年已經有了火的苗頭。

就拿最近五年來說吧。

2014年,東南衛視的《真愛在囧途》播出時沒什麼水花,卻意外因爲幾個月後陳赫被指“和前妻感情生變了還上這種節目欺騙觀衆”,成了一座遲到的八卦寶藏。

2015、2016兩年,浙江衛視做了兩季《一路上有你》,當時節目裏田亮葉一茜、張智霖袁詠儀、沙溢胡可等幾對明星夫妻的表現還挺圈粉的。

2017年,本來是假想戀愛綜藝的《我們相愛吧》到第三季邀請了真情侶——當時還沒分手的鄭愷和程曉玥。

那時還有不少人吐槽,看真情侶上這種節目有什麼意思?殊不知風向馬上就變了,真夫妻上戀愛節目纔是新賣點。

第二年,《幸福三重奏》在網絡上話題度很高。大S汪小菲、蔣勤勤陳建斌、福原愛江宏傑這三對裏,有新婚甜蜜的,也有老夫老妻的,反正不同風味的狗糧管飽。

再到今年的集中井噴,顯然,節目的生產者察覺到了市場的需求:

現在的觀衆,真的很愛看別人談戀愛!

不管是讓明星情侶出去旅行,還是讓老婆們聚在一起談老公,你就是讓他們去開客棧做生意,只要節目中有一對真實的情侶,那麼最後羣衆總能用八卦欲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他們的感情生活上。↓↓↓

總之,熱愛這類節目和內容的觀衆就像一些網友自我調侃爲“愛情寄生蟲”:十分需要汲取別人愛情中的甜蜜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via.@語文指揮中心

而且這種需求,越來越苛刻了。

我們不是不可以看偶像劇,但現在大部分成品質量粗製濫造,看都看不下去,更別提代入感了;

嗑真人CP呢,也就靠着自己腦補的愛情故事開心一時,到最後八成都得發現“真相是假”。

假想戀愛節目也越來越滿足不了觀衆了。那些讓明星假裝談戀愛的節目,要麼被詬病橋段太做作、倆人沒火花還要硬着頭皮談;

要麼就是看得人心頭一甜的CP,最後總要被現實打醒,徒留人懊悔“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心動的信號》小火一陣之後,後續那一批素人戀愛觀察節目也並沒有預想中的熱度。

無非最後都是,因爲建立在假想、試探、腦補等等基礎上,還是免不了一個“假”字,看得不夠過癮。

而讓真實存在的明星情侶/夫妻上節目秀恩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保真”——在觀衆的認知中,他們至少是真的有親密關係吧。

誰不想看女明星集體吐槽老公?

不得不承認,樂意看到平時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像坐在炕頭一樣談自己的家長裏短,是人類的一種天性。

比如章子怡出人意料地上了夫妻真人秀,雖然一度讓粉絲覺得“太掉價”,在路人眼裏卻是豐富的吃瓜盛宴。

畢竟,人們自己納悶“章子怡和汪峯怎麼就在一起了”,和親耳聽到她複述“當年爸媽有多反對我們在一起”,兩種體驗顯然很不一樣。

而作爲這場聊天的正當觀看者,觀衆自然也會因爲自己在八卦中的參與感而感到滿足。

這個觀看的過程,是滿足窺探公衆人物隱私的獵奇欲,也是一種祛魅。

當觀衆看節目得知,包貝爾吵架急了會摔東西、張嘉倪跟老公吵架曾經拉黑他微信一個月等等和普通人並無二致的行爲,就會滿意地咋舌:

“嘖,明星搞對象也這樣啊。”

而且,在某些明星的選擇中,他們的私生活也是爲自身建立公衆形象、增添商業價值的一部分。

所以感情這種最做不得假的事情,成了觀衆窺探隱私的慾望最容易找到的突破口。

那些越是之前覺得不搭的夫妻上節目,越是吸引人帶着一種“我就看看他倆怎麼可能是兩口子呢”的心態看熱鬧。

朋友眼中的沈夢辰和杜海濤↓

譬如章子怡汪峯、杜海濤沈夢辰這種CP,平時路人接受度並不高,反而成了人們好奇心最旺的部分。

當然,剩下怎麼表現就全看自己的了。

不管這類節目替觀衆挖掘出了什麼,它本質上還是對明星打造多面體人設的需求有益,而觀衆也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不過是一場雙贏罷了。

給自己尋找愛情標兵

對隱私的獵奇之外,觀衆喜歡看人談戀愛的動機其實也很實在——我看看人家談得好的是怎麼做的,嚮往一下還不行嗎?

所以,當觀衆真情實感地喜歡上了節目中的哪對神仙眷侶,八成是自我渴望的一種投射:

他們這樣的愛情和婚姻我也想要,他們的相處模式甚至可以成爲一種借鑑和榜樣。

比如袁詠儀和張智霖,這幾年也參加過幾個不同的夫妻真人秀了,但一直以來的表現都是“穩中有甜”,沒出過什麼差錯。

他們之間老夫老妻嘴上不饒人的默契,和離不開對方的習以爲常,是當代年輕人嘴上心裏都想要的一種美好設想。

《女兒們的男朋友》裏,TVB老演員秦沛的女兒姜麗文和她的男友特別圈粉。

因爲女生性格開朗陽光,一看就是那種“被愛包裹着長大的女孩”;男生年紀雖小卻體貼溫柔。

更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愛情裏表現出的那種狀態:獨立,自信,落落大方,因爲彼此變成更好的人。

他倆談戀愛的相處模式在這檔節目的觀衆裏最吃香,其實也在折射着屏幕外的年輕女性在嚮往什麼樣的愛情,和愛情裏自己的模樣

其實,這種展示和觀看,不過是早年流行的“XX和XX離婚我就再也不相信愛情”的另一種變體。

以前夫妻真人秀還不那麼流行的時候,我們早就已經習慣從公衆人物的感情生活中投射自己的憧憬、尋找自己想要的正面意義,用別人的成功給自己增加面對情感生活的勇氣。

真人秀把別人相處的言行生動地展示在看客的面前,更是容易讓這些恩愛的明星成爲看得見摸得着的愛情標兵,把人們對於愛情的期待具象化。

許多人對這種“標杆”的期待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常常提名那些公開了戀情、但不怎麼秀恩愛的明星,希望看到他們上這類綜藝。

這種熱切的期待其實也是想印證“你們的愛情就是我想象中的樣子”,給自己構想的美好愛情添磚加瓦。

畢竟,熱衷於爲自己造神也是人無法迴避的天性。

假裝這些情感問題

都和自己有關

除了美好的、令人憧憬的大方向,戀愛節目的觀衆同樣酷愛透過現象看本質。

換句話說,明星也是人,感情生活中也會有一地雞毛的一面。這些節目不是都設置場外觀察員嗎,要是讓熱心觀衆坐那兒評,能給你吵到親媽都不認識

《幸福三重奏》裏,網友吵大S必須有男人給剝蝦才吃的理念,“是不是太作了”。

吵陳建斌讓懷胎八月的蔣勤勤做飯、自己當甩手掌櫃,是不是中年男人常見的大男子主義。

劉濤在《親愛的客棧》裏還是那個能幹、周到的形象,卻因爲老公王珂對她的一番評價——“她該是什麼樣的時候就是什麼樣”,輿論的焦點變成了王珂是不是個予取予求的“直男癌”。

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幾乎每檔有明星情侶/夫妻參加的真人秀,都能從任何細節衍生出關於情感與性別問題的爭吵。

這其實也是一種必然——節目是個窗口,就算明星的生活再怎麼不接老百姓的地氣,人們還是能從中讀出一些現實問題的土壤,然後藉此去宣泄生活中已經積累的關於兩性話題的情緒。

評頭論足這些明星夫妻中誰是花花公子,誰是愛作的公主病,誰又是不心疼老婆的大男子主義,其實是從那些關於婚姻、愛情、家庭、柴米油鹽生活的細節聯想到自己的現實經驗,然後找個靶子發射怒火。

所以,明知不存在這種可能,人們看節目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討論討論那個堪比“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的選擇題:這些老公/老婆你會選哪個?

一切對他人情感問題的爭論和判斷,其實都是自我表達。

更何況家務事這種東西,很多時候斷不清楚,是一件怎麼解讀都有道理的事情。

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感情問題困擾的女性,可能就會下意識地在節目中尋找與自己處境相似的人,找到一些安慰與認同感

比如這幾檔節目裏,程莉莎談自己追求郭曉冬,主動大膽,透着捨我其誰的灑脫——

Selina在《女兒們的戀愛》中表現出猶豫、畏縮,不相信愛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自信——

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在戀愛節目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和觀念,卻一樣都能收穫一大把的認同和共鳴。

我們一邊觀看着別人的情感、表達自我,一邊又希望找到一個最貼合我們心境的發言人。

甚至,一個人能在一系列戀愛節目中,就在腦內度過了自己單身曖昧戀愛結婚生子的全部人生旅程。

在情感話題分量越來越重的輿論場,和年輕女性面臨婚戀壓力越來越大的現實中,這類節目幾乎把各種關於兩性情感的場景都展示了一遍。

甜甜的幻想也有,讓人煩躁的雞毛蒜皮也有。

假如人生所有要遇到的情感問題是一張考卷,那觀衆在節目中投入的熱情和思考,就像是把自己做過的錯題重新修改,或是在這濃縮的幾個小時裏就把未來的試題都預習了一遍。

只不過,真人秀所提供的顯然不是百無一失的正確答案。

節目裏再怎麼讓人嘖嘖稱道的“發言人”,也可能有翻車的時候。畢竟時間已經告訴我們,在電視上真心實意秀過的恩愛,日後也有可能變成誰看誰尷尬的黑歷史。

而且,普通人和明星的經濟基礎、生活方式都很不一樣,很多事情更不能一概而論。

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借鑑與自省,但聰明人總不會真拿着節目的截圖去質問對象“你怎麼不像買超對張嘉倪一樣對我?”“你怎麼不像汪小菲一樣給我剝蝦吃?”

這個投其所好的萬花筒可以填補一時的情感空虛,宣泄一時的情緒,卻也只能像大多數娛樂方式一樣止步於此。

畢竟一個人對待愛情的成熟,不是光靠看來的。

· END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