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體。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此外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

病毒因子致癌,是腫瘤基礎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現代已知RNA病毒中的乳頭瘤病毒和人的宮頸癌有關;單純皰疹病毒也和宮頸癌有關;EB病毒和某種淋巴瘤、鼻咽癌有關;乙肝和丙肝病毒則和肝癌有關;而RNA病毒中的T細胞白血病病毒則和某些白血病有關;艾滋病的病毒,也和人的癌腫有關。是不是所有有乳頭瘤病毒的都患上宮頸癌?是不是所有患乙肝病毒攜帶者最後都轉為了肝癌?感染乳頭瘤病毒80%左右的人也會自然消退。只有那些存在持續感染(1年半~2年以上)的患者才有可能向癌前病變方向發展,是有可能,而不是絕對!我國有1.2億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癌的患者90%有乙肝病毒感染歷史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慢性乙肝,進一步發展到肝硬化,最終罹患肝癌,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三步曲聽起來很恐怖,但並非所有乙肝都必然演變成肝癌。究竟有多少乙肝患者可能轉變為肝癌?目前醫學界說法不一,因地區、種族等因素不同數據略有不同,總的說來,有10%~3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過至少5-10年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經過至少5-10年轉變成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和肝癌同步發生的。上面也提到過90%成人對EB病毒都有抗體,所以大不不必擔心。

病毒、細菌聽起來挺可怕,其實人類生活的社會並不是一個無菌無毒的真空世界,周圍都是細菌、病毒,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食物都存在者病毒、細菌,還有您的口腔內等人體與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病毒、細菌,可以說病毒無處不在,但是只有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或者受涼,病毒毒株毒力達到一定數量才能致病!


大約有50%的5歲以下兒童感染過EB病毒。

EB病毒,又叫人類皰疹病毒4,急性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熱、疲勞、咽炎和淋巴結腫大。

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染。兒童由於更容易暴露在EB病毒感染率高的人群當中,免疫力有比較弱,所以更容易感染。

EB病毒感染後,首先在鼻咽部複製,然後感染B細胞,再誘導分泌免疫球蛋白和產生嗜異性抗體。大多數人的EB病毒感染以隱性感染為主,不一定有癥狀的。

兒童有發燒,偶然檢測發現EB病毒感染,這種疾病叫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個疾病本身屬於一種自限性的疾病,不一定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特別是小孩,絕大多數是可以完全康復的。

在鼻咽癌的組織裡面,可以發現EB病毒,但不代表所有的EB病毒感染者都會導致鼻咽癌。發生癌症,和個人的遺傳特異體質以及免疫功能受損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現在去操心孩子將來會不會的鼻咽癌,沒有多什麼意義,會增添很多煩惱的。

科普最用心,靠譜龍醫生!歡迎留言、討論、點贊、轉發並關注!謝謝!


只要做好預防工作,EB病毒不可怕。

EB病毒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體。

其主要為唾液傳播,又叫「親吻病毒」。

對於可愛的孩子,大人們總想親親小臉蛋、小手、小嘴巴,甚至家裡人還把咀嚼過的食物給小孩子吃,這就是小孩多感染EB病毒的原因。

EB病毒會帶來什麼危害:

1、發燒不退,持續一周以上;

2、淋巴結腫大,眼臉浮腫;

3、嘔吐、起皮疹、甚至引起肝損傷;

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鼻咽癌。

這些都是EB病毒可能帶來的危害。但EB病毒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只要人體的免疫力足夠強,就可以抑制EB病毒增殖,最終轉陰治癒。

只要及時轉陰EB病毒,就不會發生以上病症,也不會導致鼻咽癌。

EB病毒陽性食療方——多給孩子吃這2樣東西,可以增強免疫力:

1、 硒維E片泡水:平時可以把硒維E片磨成粉沖水,給孩子多喝,可以增強免疫力,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多食用。屬於膳食營養補充品的硒維E片,可以幫助人體補充硒元素、維生素E、β胡蘿蔔素,這三個元素對於人體免疫細胞的正面作用很強大,可自行查詢。

2、蔥白蘿蔔魚頭湯:蔥白髮散風寒,有發汗解表的作用;白蘿蔔健補脾胃,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魚富含硒元素,可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分泌免疫細胞合成抗體,增強免疫力。而且湯味道鮮美,很受小孩子喜愛。


吃口鹼鹽燒稀飯!


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EB病毒會導致鼻咽癌,只是有風險。當小孩子發現EB病毒陽性,那麼應該去醫院進行抗病毒治療。根據檢查結果,獲得判斷。所以不要慌,目前只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高危HPV會導致宮頸癌。除了這個之外,其他病毒可能會導致患癌風險高,並沒有說一定會患癌。


請使用抗病毒藥物!

藉助「僱傭軍」的力量殺滅病毒?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大慢阻肺13價疫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