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城南 編輯 | 羊缺牙

前幾天,華中科技大學憑藉“武漢地鐵2號線是#華中科大最牛校車#”喜提熱搜,新開通運營的武漢地鐵2號線南延線,有5個站可到華中科技大學:

“珞雄路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紫菘小區西十二樓的乘客在此下車”;

“華中科技大學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的乘客在此下車”;

“光谷大道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東九樓的乘客在此下車”;

“佳園路站到了,請到華中科技大學韻苑學生公寓的乘客在此下車”;

這還沒完,等十幾站過後……

“下一站青年路,有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乘客可以在本站下車。”

“武漢關山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這波操作着實秀得人只能高喊666,但來自遙遠東北的吉林大學笑而不語,“這算啥,長春315路公交車連接吉大南北兩校區,那就跟我們學校班車似的。”

雖然說“大學之大,在於大師,而不在大樓”,但是各個大學們擴建起來卻都毫不手軟,同城內先擴建、沒地方了再往同省、更甚至跨省開分校……據不完全統計,我國985高校共計38所,但這38所高校,已經運行和擬建的校區達到140個。

這就導致很多人明明報的一個學校,卻不得不兩地分居,談着比異地還異地的戀愛!更重要的是,這些“分校區”和“分校區”、“分校”和“分校”之間,也都不太一樣。

part.1 同校也得異地戀

號稱“世界很小很小,吉大極大極大”的吉林大大大大大大學,江湖上還流傳着許許多多關於它的段子:

高中哥們六人結拜,高考約定報考同一所大學,六個人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學,老大去了吉林大學,老二去了吉林大學,老三去了吉林大學,老四去了吉林大學,老五去了吉林大學,老六去了吉林大學……從此他們分開了。

坐擁前衛校區、南嶺校區、新民校區、朝陽校區、南湖校區、和平校區等6個校區、8個校園,使得吉林大學在長春處處可見。

第一次聽說“美麗的長春坐落在吉林大學中”,還以爲只是個誇張的手法,後來到了長春,才知道真的是寫實,而且,還謙虛了……畢竟,長春都沒有6個區,可是吉林大學有6個校區,在路上問人“吉林大學怎麼走?”,要是不具體到某個校區,能直接把人問懵了。

吉林大學6個校區的校門

少數能跟吉大相抗衡的,大概就是山東大學了,“一校三地,八個校園”。(不過這裏面,威海校區相較剩下幾個有些不同,上流君會在第二部分講到)。和吉林大學一樣,在濟南問路人“山大怎麼走”也很無解。而且,不像長春在平原上一馬平川,山大的8個校區,光是地形風景都有很大不同:

中心、洪家樓、趵突泉等幾個校區在市區,興隆山校區荒涼得獨處郊外,威海校區有山有海,青島校區一年到頭風呼呼地刮,把“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的風”都刮成了網紅。

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也稱山東大學東區老校,旁邊挨着洪家樓天主教堂。 | 圖片來源:山東大學官網

北京寸土寸金,大學擴建更是很難在原址附近,於是,就有了昌平沙河高教園區。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交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等都把新校區定在了這裏。

不過,由於2009年纔有第一所學校入駐,直到現在這兒都極其荒涼,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據說有不少人剛來之後,都“悔不當初”地哀嘆:“我要不要復讀重新回去考一個?”自己在央財的同學說,還能看到有人在放羊,一羣一羣的……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北京理工大學的萌新們,剛入學往往被分配到良鄉校區,兩年之後纔會回到本部。所以如果作爲北理工大一新生的你,愛上了大三大四的學長,那麼可能得從南六環的良鄉校區,跨越到北四環的本部,縱橫10環只爲見愛人一面。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校區,主要都是因爲高校擴建的浪潮。像前面提到的吉林大學和山東大學,它們都是整合了周邊許多不同類型的學校,變身成了“巨無霸”。但學校雖然能在組織層面上兼併,卻沒法在地理空間上完成合並,只能分佈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校區。

因爲只是校區擴建,所以學費、師資之類的,都是一樣的,是名副其實的分校區。

part.2 這些分校區不是那麼“表裏如一”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一類“分校區”,它們與本校不僅地理位置不同,在招生分數線等其他方面也有所不同。

比如剛剛提到的、身處威海的山東大學(威海),還有距離不太遠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它們的錄取分數線也和本部有一定差距,不過這些年,這個差距跟本部已經越來越小了。

哈工大(威海)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的畢業證和東北大學一樣嗎?”,同樣是讓很多學生關心又懵逼的問題,掛着“分校”的名字,總讓人心慌慌,怕影響到未來找工作或者考研深造。

以往確實有區別,但因爲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自己比較努力,再加上東北大學本校在評比中略有下滑,從2018年開始,畢業證上則不標註“秦皇島分校”字樣了,分校的校徽校歌也逐漸與總校統一。

新改版後的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畢業證 | 圖片來源:知乎@何凱文非彼何凱文

學校是“985”,分數上比總校稍低,本科畢業證書由校本部統一頒發、封皮樣式和文字與校本部毫無差別、內芯同樣加蓋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長印,有着這幾點優勢,讓很多分數沒有那麼高、但想上一所比較“合適”學校的人們,有了不二選擇。

part.3 它們纔是“真·獨立學院”

“我們一起報廈大,在海邊散步吧”,後來一個去了廈門,一個去了漳州(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明顯區別於“分校區”的是著名大學們和地方一起合辦的獨立學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校”,珠海就是分校非常多的一個城市。

據說曾經戴爾公司想要跟珠海市政府談合作,結果發現珠海連一所像樣的大學都沒有,最終中途取消合作,改而在廈門落地生根。經歷過這次失敗之後,珠海市政府痛定思痛,開始引進高校資源。

故事是否真實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不過,由高校冠名、地方政府出資辦學並獨立運營的模式,確實大多都是爲了提升當地的科研創新能力。

珠海經濟發展水平不錯,但因爲歷史文化積澱不夠,自身沒能發展出有名的大學,所以藉助已有高校資源,對它來說是最好的方式。除了廣東的學校在珠海設立分校區之外,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等也都在這裏設立了分校。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在這些分校裏,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算是名氣最大的一個,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03年珠海分校曾向教育部申請更名爲"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結果被駁回了,學校也從分校區淪落爲了一個獨立院校。不過2002年與2003年畢業的學生比較幸運,因爲他們頒發的畢業證書,和總校一樣。

這些分校的硬件條件往往都相當不錯,畢竟學費也都很高,但由於高校的師資力量通常不會流轉到分校,因此在教學水平上,相比本校還是有一定差距。

儘管現在還沒到報志願的時候,不過也高考百日誓師了,還沒有進入大學的高三小朋友們,有必要提前掌握一些報考必備技能,別等到校了才知道,天哪,這是哪個鬼地方?又或者,好不容易憑實力談來的對象,全還給學校了

[1] 樓曉英, 雷洪峯, 王志梅. 分校區辦學的新生適應性教育[J]. 北京教育(高教), 2010(4):33-35.

[2] 姚諫, 吳章土, YAOJian,等. 對高校實行分校區辦學的若干思考[J].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 2011, 11(6):97-100.

[3] 夏祥偉. 中外高校多校區(分校)管理的比較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 2005, 17(05):79-82+42.

[4] 李翕然, 周競學, 王雅嵐,等. 一種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淺談高等學校與地方政府合作辦學[C].產學研合作與區域產業振興高峯論壇. 20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