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信息和數據傳遞,正是基於數據計算,金融交易、支付實現了以記賬爲基礎的無紙化,甚至移動化進程,而且這樣的計算已經非常安全和成熟。問題是:爲什麼互聯網計算在高級金融交易過程已經實現經常性使用,而初級基本信息傳遞方面的應用還很不充分?比如,我們早已習慣在互聯網上關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我們是否能夠及時、準確、充分地看到一個公司的真實情況嗎?顯然沒有。

我們看到,一些農業養殖項目,爲了取信於消費者,它們實現養殖過程的全程視頻監控,從而取得了很好的商品附加值——誠信附加值。但我們的上市公司爲什麼沒有管理者給自己提出“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大公司透明度,從而取信於股票投資者”的要求?今天我們正式提出這樣的訴求,希望每家上市公司“形同虛設的官網”變得豐富起來、真實起來、有效起來;同時也希望中國證監會或上市公司協會向上市公司提出這樣的要求,強化A股上市公司透明度。

之所以想到這個問題?那是因爲3月1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覈系統正式上線,在線上,公衆可實時瀏覽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覈的最新信息。這是個很好的辦法,有人可能質疑:這有什麼用?別急,好東西當然有用,市場投資者會漸漸習慣和使用這樣的信息披露,同時也會要求主板上市公司,我們認爲,這樣的好事根本用不着試驗,而應當直接推廣。

最核心的要件是擬上市公司(發行人)接受交易所、證監會詢問環節的披露,這對投資者解除疑問至關重要,它將有效避免投資者稀裏糊塗見新股就買的惡習,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充分披露的情況下,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買者自負的原則。當然,這樣的做法也把監管者的審覈過程置於公衆和媒體的監督之下,這顯然可以大大提高監管效率,而使科創板的透明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程度。別以爲註冊制下公司上市變得簡單了,記得當年有個“瀋陽飛龍”,其上市之路夢斷香港,它的老闆姜偉曾經告訴我,交易所一共向公司提出過2000多個問題,整個公司上下被搞得痛苦不堪,會計人員生病不能休息,坐在辦公室“打着滴流”回答問題。

在所有科創板上市規則中還有一條可圈可點:上市公司必須認真對待媒體質詢,真能做到,這將是中國股市的一大進步。過去,上市公司防火防盜防媒體,對媒體的質詢不是推三阻四,就是邪門歪道。這裏當然存在個別媒體人有失檢點的問題,但絕大多數是好的,是出於對投資者負責的精神和態度的正常行爲。所以,暗箱操作,這種持續了近30年的中國股市惡習早該改改了。

誰都知道我們已經處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世界,4G、5G一代代迅速交替,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什麼理由如此滯後?我們認爲,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有順序:首先是充分完善最基本、最核心的信息披露問題,然後纔是交易的方便性,而且這兩個層面的問題絕不能本末倒置。沒有信息披露充分性的交易方便,只能構築投機性或公衆傷害性的市場,甚至是賭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