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年,大叔是民國老公級別待遇。

  儒雅大叔吳秀波,撩妹達人李健,師奶殺手張嘉譯……互聯網上的小姑娘上躥下跳都要嫁給性感有錢的大叔。

  兩年不到,局勢陡轉急下,大叔一夜變了油膩中年人。啤酒肚,盤手串兒,名人野史如數家珍,睡衣唐裝混搭出街,保溫杯裏泡枸杞,手裏不知幾套房……

  不管你是弱的強的窮的富的,年輕人眼裏都一樣:“油膩。”

  短短兩年,中年人在風口浪尖歡笑,又在口水戰裏哭泣,他們到底幹什麼了?

  這篇爆款文章來自我們經常打開的公衆號

  浪潮工作室是我的好朋友,也是爲數不多我堅持打開的公衆號。

  在自媒體信息量爆棚的今天,真正在認真生產原創內容的,不超過1000人,而其中稱得上精品的其實更少,浪潮工作室是其中之一。

  其實,我已經不記得什麼時候關注的浪潮了,它好像突然出現在我的朋友圈,緊接着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轉發他們的文章,經常刷屏。

  但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完浪潮文章的感受——醍醐灌頂。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每天會刷很多信息,但是最後發現,刷完過後,什麼都沒有。

  大多數信息,我根本記不住他們說了什麼,也不覺得有什麼意思。

  浪潮的內容也許不是最深刻的,但一定是少有的幾個一直以冷靜的態度輸出乾貨的。

  首先,他們的文章很長、信息密度很大,內容竟然還那麼有趣!

  比如他們寫過這些:

  關注

  “浪潮工作室”,回覆“高考”查看文章

  “浪潮工作室”,回覆“考研”查看文章

  “浪潮工作室”,回覆“看病”查看文章

  然後,我發現有時候,他們的話題還有點“不識好歹”。

  《我不是藥神》火的時候,他們寫電影完全拍錯了,讓無數人用不上進口藥的並不是藥商

  當各種人格分析測試刷爆朋友圈的時候,他們寫這些人格測試在心理學界早就被淘汰證僞了;

  當“窮人思維”火的時候,他們寫窮人思維其實都是錯的

  當其他號在收割面膜、美容儀這種智商稅的時候,他們告訴你:“面膜真的沒什麼用”、“除了保溼,其它護膚品都是浪費錢”、“又給大家拔草美容儀了!”

  你以爲是廣告嗎?我翻到文章最後面也沒發現廣告,就是純乾貨。這麼頭鐵的公衆號,我還是第一次見。

  我還記得有讀者在他們評論區留言:

  “其實沒有必要費這麼大勁兒闢謠,對有些人來說,該交的智商稅還是得交”

  “你這是在逼我退出家長羣啊!”

  每次你都能看到浪潮的小編在下面認真地回覆:

  “希望大家慢慢走出謠言迷信的陰影,這樣我們未來纔有希望,能做一點是一點。”

  我知道,宣泄情緒,是最簡單的賺流量的方法,但浪潮和我們一樣,想在這個嘈雜的世界,給你提供一點有信息增量的東西,不雞湯、不盲從、反常識,只想給你一個新的看世界的角度。

  你或許不關心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總會在某些時刻,來“關心”你。

  浪潮工作室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爲數不多我們堅持打開的公衆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