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爸爸看一看哈

在這裡分享我家姑娘的答案,那個時候她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後,她一直在那裡玩玩具,在家裡陪伴她的奶奶就問她「你怎麼還不寫作業?寫完作業,媽媽也下班回來了一起吃飯。」你猜十歲的小孩怎麼回答?

「早寫完學校的作業,媽媽回來還得給我留其它卷子,我等她回來後再做學校作業吧。」

想不到,我完全想不到,一個十歲的孩子,平時默默無聞按照大人意志不停的題海戰術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這是奶奶偷偷告訴我的,我一直藏在心裡沒有和孩子說。算是個小秘密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小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不要小看他們。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媽媽,策略性進行了調整。我想這是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一個原因吧。

證明了一件事,孩子不傻!


回家後不想寫作業,就像我們下班後不想加班一樣。

所以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應該理解孩子這樣的想法。

但是學生學習的目標和追求的價值,就是學習和成績,現在作業量大,擔心孩子寫不完作業,也情有可原。

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

1.調整一下學習的習慣

是不是總是聽到抱怨?「爸媽,我累了,能不能休息一下再寫?」

很多的爸媽就會說,寫完作業再休息。家長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孩子在學校一天,學習量還是蠻大的,所以休息一下也是無妨。

比如說休息半小時,然後開始寫作業,勞逸結合,寫作業不只是寫完,還要考慮質量。適當滿足孩子。

2.通過協商,制定寫作業計劃

每天都說寫作業、寫作業……還是有一個約定?一個自覺的習慣?

關於孩子寫作業的事情,可以通過家庭會議,討論決定。先休息一下,多長時間?或者先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腦力;或者先寫一些比較簡單的,由易到難,作業、閱讀、測試安排好順序。

或者有的家庭是先寫完作業,然後可以玩一會兒,放鬆一下。低年齡段,可以玩玩具做獎勵、適當遊戲等。

和孩子一起制定這樣的學習計劃,每日遵守,有新情況再進行靈活調整。這樣孩子從心理上就不會抵觸寫作業這件事情。

3.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範圍

看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幹什麼?

如果父母親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孩子不由得會被吸引。

所以建議父母可以採用類似於陪讀的方式,在旁邊看看書,偶爾答疑解惑,營造這樣學習的一種氛圍。

低年級陪一陪孩子,適應一個階段,高年級也不要太多干擾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人的惰性就是休息玩耍,所以氛圍很重要。

更不要因為寫作業的訓斥孩子,反而不喜歡學習。如果有這樣的現象,趕緊調整,當有了惡性循環,孩子丟失了學習興趣,反而得不償失。

祝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孩子放學回家後,看見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屋裡鬥地主,然後她自己要去寫作業,而且還是死難,死難的那種,可以想像孩子心裡多不平衡。

如果孩子放學回家後,看到爸爸在客廳看書,寫資料,媽媽也在安靜的工作,那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到,爸爸,媽媽都在努力工作,我是不是更得好好學習了。

說這麼多,就是想表達,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謝謝


首先,小孩還沒有形成時間觀念。其次,小孩子都是愛玩的,控制不住自己。再者,在學校學習一天了,可能想放鬆一下,但是一般都沒有制止力,而且對不喜歡的課程都有厭倦心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