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盲是否很少?近代指的是17世紀到一戰前。


「日本江戶時代人識字率很高」是個流傳很廣的說法。但是,這個流傳的「識字率」,實際上是「自署率」。也就是能寫出自己名字的人的比率。

可以看出,就算是明治時期,日本各縣的自署率也是不一致的。滋賀縣男性自署率高達接近90%,而鹿兒島縣滿街名字都不會寫的文盲。這個比率統計的還只是「6歲以上會寫名字者」的比率。

而同時代中國,據羅友枝(Evelyn Rawski)《清代教育與大眾識字能力》的研究,中國人當時的基礎識字率是男性30%~40%,女性5%~10%,經濟發達的廣東省男性甚至達到60%,廣州城內部更是有90%。這個基礎識字率比日本的「自署率」更加有含金量,包括:能識讀簡單的信件,基本能看懂官府布告,不容易受矇騙。所以,日本的識字率沒啥稀奇的,就是典型的前現代水平而已。


一周前,我和教育領域的夥伴們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赴日訪問當地的教育機構。八天下來,我們不僅參觀了東京的小學、幼兒園,還訪問了長野縣山村的中小學、另類的社區學校,以及關注不同教育議題的NPO和教育企業。一路走來,最讓所有人都印象深刻的,便是「平等」二字。

日本的教育研究者山田哲也教授告訴我們:日本教育的平等主要是「面的平等」,區別於歐美所強調的「個人化的平等」。日本強調「通過創造均質的空間和均質的時間,形成『平等』分配資源的基礎,從而將機會均等的概念真正適用於教育」。

在這個「面的平等」指導思想下,日本確立了均質的資源分配體系,以及中央集權式的課程政策;以班級為單位,提供均量均質的學校設備、課程內容以及教員。(日本的班級有嚴格的數量限制,小學一年級為35人,其他年級不能超過40人。)

儘管在去長野的山村學校之前就已經聽山田教授介紹過相關背景,但是在親身考察長野縣泰阜村中學時,我們還是被學校設施的完備震驚了。這所初中只有48個學生,但是所有課程需要的設備一應俱全。甚至因為地處山區,地廣樹多,學校的空間更大,設施為全實木建設,比我們參觀的東京市中心的公立學校更加豪華。

不過,除了城鄉學校的設施無差別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日本還做到了讓城鄉學校的老師在數量比和資質上一樣平均。當然,也有老師不那麼願意到偏遠的島嶼和鄉村教學;但是日本實行輪調製,老師必須在一定區域內輪調,三到五年之後必須換一所學校。這樣的安排,除了公平的考慮以外,也是為了讓老師能夠體驗到不同類型的學校,以提升自身的能力。

後來日本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因為偏遠地區的學校班級規模更小,而老師的素質和城裡的老師並無差異;所以偏遠地區的孩子得到老師的指導會更多,反而學習成績(會比城市孩子)更好一些。

日本所追求的教育平等,是為了儘力減少家庭經濟狀況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儘管公立學校提供了無差別的教育服務,但是家庭經濟好的孩子,仍然有更多的機會出國旅行、上補習班……

在2007年以前,日本是沒有貧困兒童這樣的議題的。直到2009年一次全國範圍內的調查,發現日本有16.3%的孩子,過著人均不足6萬元人民幣/年的生活(日本以人均收入低於中間值的一半為貧困線)。於是貧困兒童成為了日本新的社會議題。Kids』Door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成為一個專註於提升貧困兒童學力的NPO。

Kids』Door經過研究發現,家庭收入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教育狀況:父母收入少的孩子(大多是單親家庭或是生活在看護所的孩子),他們通常在家學習的時間會少於家庭經濟好的孩子,能獲得的校外的體驗也更少。由於接受不到充分的教育,這些孩子通常也不能從事高收入的職業,從而導致下一代的繼續貧困。為了切斷這樣一個貧困的連鎖鏈條,Kids』Door利用大學生志願者,為家庭貧困的孩子提供一對一的學習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升入高中和大學。

根據一個高中輟學只能打臨工的孩子到40歲以後需要領取的生活保護費,和這個孩子讀完大學就業以後納稅的金額,我們可以計算出,Kids』Door每幫助一個孩子順利升學,相當於為社會貢獻了300萬人民幣。詳見下圖。

通過這樣校內外的共同努力,日本教育平等所帶來的成果,正是國民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這一點,相信每一個去過日本的人都會對此深有體會。在去泰阜村之前,我想像村長應該是一個「老族長模樣」的老頭兒。可是見到真正的副村長以後才發現,這位西裝革履的副村長,談吐和東京的政要們其實沒啥差別。所以在日本,城鄉有「差異」,卻沒有中國城鄉那樣的「差距」。

不過,對於日本教育的「平等」,也有人指責它是浪費資源。在少子化的農村,學校的設施充足卻沒有幾個孩子。而且,這樣平等的提供同樣內容給所有孩子,是否也妨礙了一些更想往上走的孩子?目前,大家對日本教育最大的詬病,便是認為它提供了「均質,但不夠好」的教育。所以,日本的補習班盛行,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在課後參與課外活動或補習班。

我認為,對於日本孩子學力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他們注重「面的平等」,更重視整體而非個體;而更加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90年代開始實行「鬆緩教育」以後造成的。日本的教育內容一直有兩個極端,一方是強調以兒童為中心的體驗式學習,一方是強調知識傳授的學習;多年來日本教育一直在兩者間搖擺。所以也有教育學者指出,長久以來日本一直這樣鐘擺式的在兩種方式之間搖擺,卻沒有認真去分析造成孩童學力低下的原因。同時,日本的集體式教育也讓很多學生動力不足,青年人普遍覺得迷茫,沒有夢想……好在,日本通過私立學校和NPO的形式,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探索。最真實日本探險公眾號:世界廢墟研究所


很少,識字率很高,尤其是男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