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有新聞說牛津字典宣布收錄「Add Oil!」,消息一出微博朋友圈文章滿天飛,許多人歡天喜地地說「Add Oil! 現在已經正式成為英語了??」

配圖一是個法語的例子...

看現場球賽或去劇院看歌劇時,會看到 VIP 的包廂,有頭有臉或肯為花大錢的觀眾視野就是跟我們的不一樣!權威的 Merriam-Webster 美語詞典收錄了 「baignoir」 這個詞,說這個詞源自法語,意思是球賽或劇院的包廂。

詞典收錄 「baignoir」 這個詞,就表示它成了英語了嗎?我相信知道這個詞的英國人、美國人肯定是鳳毛麟角。在英語世界中,不管詞典里怎麼寫,大家就管包廂叫 「box」 ??

英語詞典收錄某外語辭彙,不意味到它就成了英語的一部分了,這是因為詞典的性質是 descriptive 描述性而不是 prescriptive 規定性的。

英語對外來詞的接受度很高,許多外語辭彙逐漸被英美人士使用,成為英語的一部分。例如 déjà vu (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已經從法語進入英語成為英語的一部分,如果不用這個外來詞,英語人士還不知道要怎麼用英文表達 déjà vu 呢!ketchup(粵語 「茄醬」)也已成為美式英語的一部分。判斷某個外來詞是否已成為英語的一部分,方法就是看英美人士會不會主動開口使用這個外來詞。

那麼牛津詞典為什麼會收錄 Add Oil?圖二詞條上也說看來是因為有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華人撰寫文章時用了 Add Oil! 這個說法,然後到了北京奧運會時這個從中文逐字翻譯的英文片語在華人撰寫的英文文章中出現次數多了,牛津詞典基於詞典 descriptive 描述語言使用情況的性質,決定盡責地描述一下 「有中國人使用這個英文的片語」 的這個現象。但這不是說收錄以後從此它就搖身一變成為英文了,畢竟已被收入英文詞典的 「baignoir」 在英美仍舊默默無聞。

Add Oil! 如果要像 ketchup 一樣變成英語單詞,看來還早吧??

將來哪天澳洲球隊跟其他歐洲球隊比賽時,澳洲觀眾一開口就用英文大喊 「Add oil!」 我就知道它已經成為英文的一個部分了??????

一個新詞什麼時候會收錄到詞典里呢?這是詞典學 lexicography 的一個大學問,不是我的領域 哈哈哈。

不過簡單來說,收新詞入詞典就好像在某些東南亞國家行人過馬路一樣,什麼交通燈、斑馬線都只是參考性質(或是裝飾品??),過馬路的時機取決於是否已經聚集了大約5個人,一旦人數到了,就達到了所謂的 critical mass 人數的臨界質量,一群人可以緩慢移動過馬路??????;車子看到有一群人而不是只有一個,就不得不減速讓行了! 哈哈哈 強行通過??

因此,詞典收錄新詞也差不多,一旦某個新詞使用的人數達到某個臨界質量、新詞的流通量和流通時間達到某個臨界值,就可能會被詞典編輯收錄了。至於要從 「被詞典收錄」 到 「被人們廣泛使用」,仍舊任重道遠??

下次去看球賽時,記得用英語大喊 「Add Oil!」,盡您的一份力為它爭取名分!????

我會慢慢把我在微博上寫的文章轉到知乎。如果有興趣歡迎也上我的微博看看 西悉尼MIT譯士的微博

? 2018 Kenny Wang, PhD.

我在 西悉尼大學 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