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左常睿

  萬連步在山東代表團發言

  3月7日傍晚,剛剛參加完兩會分組討論,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匆匆趕來,就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等問題,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採訪中,萬連步代表透露:有三件事都與鄉村振興相關,也是金正大集團今年乃至今後幾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讓農民實實在在少施30%肥料

  “金正大減肥30%的示範田計劃在全國建1000塊,到時候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看。”萬連步對媒體這樣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農業農村部《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明確提出“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確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在這種形勢下,萬連步提出新型肥料高效、專用、環保,是實現減肥增效、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新型肥料具有降低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產增收的特點,是農業綠色投入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舉例說,依託國家緩控施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25+10>50”減量增效產品,依託包膜緩控釋肥、雙增雙控緩控釋肥、穩定性肥、生物能等新型肥料技術,35公斤的肥效優於50公斤同等養分含量的傳統肥料,可實現減肥30%。

  在河南滑縣進行的小麥試驗,試驗結果證明,針對小麥的肥料用量減少了50%,畝產增加了100多斤。對當前農業節肥節藥、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在應用推廣過程中應加強示範。

  萬連步建議採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建設模式,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全方位、多層次、高標準的示範基地。通過試驗示範,建立新型肥料減肥方案及藥肥一體化方案在農業種植中的施用流程、用量、方法等標準化操作指引,充分發揮試驗基地的帶動示範作用,通過舉辦示範基地觀摩活動,將減肥增效技術向更大規模推廣。

  修復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質量

  “今年金正大集團要在土壤修復、土壤改良方面下一些功夫。包括鹽鹼地的改良,酸性土壤、荒漠化土壤的改良,要在全國做一系列示範點。”萬連步說這是今年要做的第二件大事。

  萬連步代表在調研

  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中低產田佔70%以上,耕地負載逐漸加大,全國耕地有機質平均含量不到1%,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爲9.80等,等別總體偏低。全國生產能力大於1000公斤/畝的耕地僅佔6.09%。耕地地力下降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萬連步倡導“親土種植”理念,提升全民土壤養護意識。“親土種植”是指採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爲雙目標,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改土養地、減肥增效、品質提升和綜合服務”四部曲。

  據瞭解,目前,國內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基層推廣單位等,聯合開展“親土種植”的實踐,已覆蓋中國1.6億畝耕地,不僅有效改善了土地健康,還爲農民平均增產15%、減少化肥使用量30%,減少農藥使用量10%,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打造金豐公社模式,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標準。從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美國、日本的農業都是在農業勞動力人口占比下降到30%左右的時候開始轉型的。種植模式的變化一方面對農資農技產生大量的新需求,另一方使得農業綜合服務的需要變得大量而迫切。

  “社會化服務應該成爲鄉村振興起步樣板一個很重要的抓手。農民太缺專業化服務了,這方面的事情今年金正大也會啓動,請各位給予關心支持。”萬連步說。

  據瞭解,2017年由金正大集團發起並控股,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華夏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共同參與成立的中國首家現代農業服務平臺——金豐公社,通過上游聚資源,中游建網絡,下游做服務的經營模式,極大地擴展了農業服務外延,通過真正“能下地”的服務,化零爲整,爲農民提供土地託管、土壤修復、全程作物營養解決、農技培訓指導、產品銷售、農業金融等一攬子全程服務。

  這一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既解決了農戶不願種地、種不好地的問題,還實現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種植,降低農產品成本和提升質量競爭優勢,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目前金豐公社已覆蓋全國22個省市,社員230餘萬名,累計服務土地面積1125萬畝,實現爲農戶種植成本降低12%,糧食增收10%,綜合收益提升20%左右,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4000萬斤,每畝地幫助農戶提高收益3%-5%,同時也培育了大量的新型職業農民,帶動農民擺脫貧困,助力鄉村振興,其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