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跨界見真章》)3月30日,商業訪談節目《跨界見真章》第二季又將迎來一位新的嘉賓。在這期節目中,主持人章豔邀請到從演員跨界導演,而後又轉型製片人的高亞麟,暢談後者的跨界經歷與國內影視產業近來發展的現狀。

2004年,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熱播,高亞麟憑藉“夏東海”這個角色一炮而紅,讓“國民老爸”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從那時起,作爲演員的高亞麟卻一直沒有等來超越前作的新作品。於是他開始轉向對作品擁有更多話語權的編劇、導演工作。

談起這次轉型的契機,高亞麟對主持人章豔坦言:“契機特別簡單,我畢業分到空政話劇團以後,跑了五年龍套!沒人找我演戲,只剩考導演這條路了。”

高亞麟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學導演是出於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就是爲了生存。其次,是源於自己的脾氣秉性,他承認自己外表隨和內心暴躁,比起跟着別人混,更願意當導演統率全劇組。而第三個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看了一堆不靠譜的導演,我覺得可能我學學比他們還行。”

面對影視行業的亂象,高亞麟顯得有些情緒化,先是提出行業內有很多“不靠譜”的導演,然後又聊到那些“不靠譜”的演員。

2000年以後,進入“商業時代”的中國影視行業,慢慢陷入一種由明星價值主導作品怪圈,而行業經驗豐富的高亞麟,卻對這種“流量至上”的模式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對主持人章豔強調,自己從沒看過一部獲得超高票房的電影,是因爲用了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的。

“在我的價值體系裏,不會因爲某個演員去做一部戲。我一定會首先考量編劇想寫一個什麼樣的作品,這個作品有沒有意義和價值拍出來。或者是因爲一個導演想要表達這個作品,我纔會去投資。”

但中國演員高片酬的事實卻毋庸置疑。2017年的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上,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一二線演員片酬一年上漲250%,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佔比升至75%。”

導演、編劇和非明星演員的製作預算被嚴重壓縮,快餐式的資本操作嚴重透支着影視人的行業信用。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高亞麟選擇更加堅定地向專業製片人轉型。“製片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不是資方,他要懂行,要對專業非常瞭解。”

在影視行業,好的製片人可以幫助一部影視作品脫穎而出,而差勁的製片人,也有可能埋沒導演和演員的才華;雖然作爲幕後操盤手,製片人很少被媒體關注。但高亞麟明白,製片人的專業性足以對影視作品產生決定性影響,而且想要成爲專業的製片人,還離不開專業的行業環境。

2017年,意識到這一點的高亞麟,遇到了志趣相投的知名投資人、影視出品人,沈振,自此開啓了“嘉會義禾”出品的新篇章。2017年爆火的《人民的名義》正是嘉會義禾出品、發行的第一部電視劇。

主持人章豔在節目中這樣談到:從演員轉型到製片人,跨界創業的過程中,他始終對自己的專業判斷十分堅持,他今天所取得的成績,也印證了這種堅持的意義。也許高亞麟距離頂尖製片人,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他的成功很有啓發性:中國的影視行業想要創造出更多的好作品,也需要很多像他這樣的跨界者。

330日晚2246,鎖定CCTV-2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走進高亞麟的“跨界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