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微信,有微信的地方就有微商。

中國微商,從2014年發展至今,據說隊伍已經擴大至5000多萬,幾乎每個人的生活圈都被他們侵佔。正如那條段子所言:微信中,陌生人加好友的十有八九都是微商,他們當中,一般會有4個賣健康,2個賣茶葉,3個賣概念,0.9個談合作,0.1個真實有效。

這就造成一種怪相:每天早上,打開微信朋友圈,就好像走入了貼滿牛皮癬小廣告的喧鬧鄉村街市,所有的微商彷彿紮了雞血一般,精力充沛,扯着嗓子賣力吆喝,每隔幾分鐘就貼出產品廣告,有視頻,有圖片,有案例,更有毒雞湯。

爲了創造銷售一個又一個神話,他們將自己培養成了演技卓越的演員,說話的方式、遞進的情緒、設計的情節,一邊自導自演,痛哭流涕感嘆人生有多麼艱難,生活有多麼酸楚;另一邊強行安利自家產品有多好用,效果有多神奇,疑難雜症有多不堪一擊。

在這個時代,付出總有回報,無數努力肯幹、表演到位的微商最終也如願將演技換作了金錢奔向小康。日進斗金、一夜暴富、納稅冠軍、喜提瑪莎拉蒂、擁抱巴菲特……更是成爲了他們背後光鮮亮麗的代名詞。

網友爆料微商暴富的「真相」。|網絡圖片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最終,這個時代,好像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成爲微商,便已步入成功的殿堂。

然而,隨着2019年元旦《電子商務法》的實施,微商正式納入電商經營者範疇,潮水退去,微商的好日子,似乎快到頭了。

微商的一夜暴富

一直以來,陌生人的社交平臺往往是微商的聚集地,他們與實體店的店員不同,利用微信這一有着龐大用戶羣的平臺,除了推銷產品以外,還會與客戶打好關係,以客戶推薦客戶,吸引更多的陌生人加入其中,以此壯大自己的客戶羣。

這樣的營銷模式一直成爲微商提高銷售額的祕訣。而說起這一營銷模式的萌芽時期,還要追溯到2011年。在微商元年,微商主要以面膜作爲主打品類。

而某個最早在微信火起來並將微商帶入大衆視野的品牌之一,一度創造了回款達10個億的神話,直接帶動了「微商」這一模式在全國風靡。

這樣的形勢一直延續到2013年,各種品牌接踵出現,微商市場爐火騰騰。此時的微商猶如神靈一般,總能不斷地給人輸送心靈雞湯,集齊馬雲、李嘉誠、王健林等大人物的經典語錄,用反問語句激得許多人一時之間啞口無言,除了認同就是認可,頭腦一熱,便加入其中。

面膜微商教程。|網絡圖片

楊琳便是那時加入微商大軍的千萬人之一。

「能賺錢說明有市場,懂得賺錢活得長。」這是楊琳的微信簽名,也是她平時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5年3月,楊琳在看到在無數活躍於自己微信的微商生意越做越大後,決定加入其中。通過親戚的介紹,她開始代理一款「香港品牌」的面膜。

而在決定代理前,她上網搜索這家公司的企業名稱瞭解到,這家面膜公司「2001年便已成立,一直專注於草本護膚研發」。信息公開透明,楊琳挨個跟親朋科普,說自己的產品「天然、溫和、有效」。

「我們家的面膜純天然、無刺激,不早點跟我定,沒幾天就會斷貨。」已經代理這一產品快4年的楊琳談起代理的產品如數家珍。

「大家都需要面膜,所以,我只做面膜。一盒成本價110元,零售價168元,有時一天可以淨賺500多元甚至大幾千元。」楊琳說得很是興奮,在她看來,下至19歲、上至70歲,各個年齡都有敷面膜人羣,而這就是商機。

這一說法的確有跡可循。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面膜市場零售總額達到19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而面膜類產品已佔到護膚品市場份額的10.0%。預計到2022年,中國面膜零售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2018-2023年中國面膜市場零售額預測(單位:億元)。|圖:前瞻產業研究院

微商的產生,草根需求激發,自然形成。作爲一平價產品,面膜總能俘獲大批忠實粉絲。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慾望,如今,面膜市場入局者更是不在少數,其中更是不乏自帶流量的明星。眼下,微商發展至今,明星帶貨也成爲一大趨勢,當下的「微商教母」張庭就是最鮮明的代表。也是在2013年,張庭開始推出了微商品牌TST,並以微商身份開始活躍於熒屏。

有着明星光環的張庭總比普通人更有優勢,只要給圈內好友寄自家產品,便可以輕鬆獲得這些明星的支持以及有力宣傳。眼看着自己的愛豆一個個地都用上了這一品牌的面膜,各路粉絲也爭先恐後加入其中,由此也帶來了TST銷售量的瘋狂上升。

據TST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該品牌代理商人數達613萬,覆蓋的消費人羣達4906萬,TST活酵母產品在三年時間內共計銷售1800萬瓶。2014年公司銷售額只有2000萬,2016年達86億,2018年僅納稅額就達21億元。《2018中國化妝品富豪榜》顯示,張庭夫婦更是以300億身價位列第二,排名僅次於家庭清潔市場的領導者立白集團的董事長陳凱旋。

微商帶來的財富,實在是來得又快又猛。

質量or收益?兩難!

當初只是想試一試,沒想到一不留神,就將微商變成了終身職業。

從最開始的小代理到高級代理,楊琳利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累積了不少資源。如今,已有兩個微信號,每個號好友人數皆已超過4000。而從這些人中,她又號召並挖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齊「發家致富」。

如今,楊琳手上已經代理了6個面膜品牌,每個品牌下面都有十幾個小代理,雖然人不多,但每次拿到貨後分給他們,從中抽成,一人抽20%-30%,收入已經相當可觀。

「如果想要試水微商,從面膜入手比較容易。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面膜是較大的消耗品。」楊琳告訴39深呼吸(ID:shenhuxi39),這句話是自己說服小代理入夥的經典臺詞。

當然,做微商也並不是總躺着賺錢,也有煩惱。

時不時總有壞消息傳來,客戶使用面膜後出現疼痛、刺激、瘙癢的症狀。「有客戶曾在微信上將我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並將醫院診斷書傳給我要求我賠償。沒辦法,我只能耐着性子跟她解釋,在選擇面膜時一定要去做肌膚測試,濫用面膜定然會出問題。」

央視暗訪微商面膜加工廠。|圖:央視新聞

事實上,也只有出事時楊琳纔會提醒客戶做肌膚測試,但何時、何地去做肌膚測試,楊琳一概不知,她只知道,這是自己的上家告訴她的解決辦法。

帶着這一問題,39深呼吸(ID:shenhuxi39)請教了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對方表示,如果想要確認面膜中是否存在某種有害皮膚的物質,需要到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一般普通的醫院科室是不具備檢測條件。「只有先了解自身的皮膚狀況,再根據皮膚狀況選擇合適的護膚品,才能實現科學護膚。」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高那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產品在使用前很難判斷其中有無刺激性物質,還是需要專業的檢驗機構,但如果是標榜美白祛痘去紅血絲的化妝品,而且效果立竿見影,停用後會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其中添加激素的可能性就很大。

「消費者應儘量不要購買無生產許可證或者沒有生產廠家、生產地址的化妝品,從正規渠道購買,特別留意美容院提供的特殊產品。」高那教授說。

正規渠道、理性購物,話雖說如此,但放眼望去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微商面膜激素超標6000倍!》;《女子找微商買了一盒面膜差點毀容,微商:長得醜的不能用!_》;《「三無」面膜佔據微商市場 23%消費者導致毀容》……近年來,關於面膜毀容的新聞總是不絕於耳。

2017年,一名孕婦使用微商面膜後被查出血鉛超標,面臨流產。|圖:@新浪財經

最近,楊琳又接到小代理的消息,有人在用完面膜後發現,滿臉都爛了。

「這在業內太正常不過了,一般有這種情況我會讓他們(小代理)直接說,面膜在剛開始使用時會存在排毒期,而這都是正常現象。」在這句話之後,楊琳一般還會再囑咐一句:我們的產品都經過科學認證,有國家級皮膚病專家參與配方研製。

至於這些專家或者證書,楊琳也從未見過。

楊琳掰了掰手指頭,她統計過,入行三年多,自己手上一共有13個人通過微信罵她缺德、無良,6個人給她拍過醫院的過敏診斷書照片。

「並不是所有面膜都有效,也並不是所有人的膚質都適合敷面膜,是他們在買單前沒認清自己的膚質。」楊琳經常會在朋友圈發佈一些如何護膚的文章,雖然自己從未看過,但很多時候客戶問自己關於皮膚問題時,她總會直接給對方甩鏈接。

2018年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多批次面膜不合格。|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

而在被問及自己的護膚寶典時,楊琳一個勁安利自家產品。但據她透露,真實情況,自己一般只會選用市場大牌。「我也並不想被人認爲是奸商,但行業如此,無可避免。」

專家=安全?

有人說,內心不夠強大的人做不了微商,人緣不好的人做不了微商。

還有人說,這世界上有兩種人絕對不能得罪,一種是意大利黑手黨,另一種則是微商。意大利黑手黨,神祕而又詭異的身份使人聞風喪膽;微商,囂張而又跋扈的存在使人想甩都甩不了。

這話一點也不爲過,因爲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微商在朋友圈每刷一條廣告,都是一場生死大考驗。

爲了能實現創收,微商只能一個勁兒地發朋友圈,關於產品、關於成功、關於活動……與楊琳類似,柳溪剛進入這行最先選擇的品類也是面膜,並且每天按照一日三餐加下午茶再加夜宵的標準至少刷5次產品廣告、雞湯文、活動預告,每次還圖文並茂,簡單粗暴地表達自己對產品以及微商這一職業的熱愛。

微商訂單與收入均可由工具生成。|網絡圖片

但事與願違,面膜沒賣出去幾盒,家裏堆滿了此前從一個同行那接來的貨,於是,2018年3月,柳溪決定聽朋友圈另一同行的建議,打入生髮行業。

「男人頭髮茂密,不光自己有面子,身邊的女人也是會倍感成就感。」柳溪說這話的口吻很是篤定,並堅定地擺出數據證明這一產業的潛力無限——

在我國,男性脫髮率高達20%,且禿的年齡越來越早。如今,20歲至40歲的青壯年男已成爲了脫髮界的扛把子。與上一代的數據相比,整整提前了20歲。

京東大數據更是顯示,在洗髮類產品中,防脫生髮類與秀髮柔順類洗髮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非常迅速,2018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速分別爲136%、108%。

有專家測算:2015年至2025年,將是我國生髮、養髮、植髮市場爆發式增長的黃金10年,千億養髮藍海市場正等待發掘。

在阿里零售平臺,購買植髮、護髮產品的消費者,90後佔比36.1%,即將趕超佔比38.5%的80後。|圖:新京報

現實也是如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孫佔學在門診中接觸過不少脫髮患者,他總結,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今天,營養過剩取代營養不良成爲困擾人們健康的一大問題。相應地,越來越多的脫髮問題也擺在大衆面前。

「引發脫髮的原因多種多樣,過去有腎虛,如今有溼熱。」孫佔學教授稱,針對脫髮,中醫的治療方向是清利溼熱,改善溼熱體質。而除了必要的治療,患者自身也要調整生活方式,比如飲食應清淡,避免油膩、甜食;少熬夜,控制頭部油脂分泌。

面對脫髮,專家看到的是健康隱患,而商家看到的是市場藍海。

微商發佈的朋友圈。|網絡圖片

柳溪覺得,自己的致富已然在眼前。她介紹,自家的產品品牌名爲一禾三生,主要包括兩種產品,一種是無硅油純植物洗髮水,成分包括老生薑汁、何首烏、人蔘等,可以刺激毛囊生長防止脫髮,一瓶可以使用八個月。另一種產品是生髮液,每天塗抹三次,一個療程需要三瓶。兩種一起使用可以調理毛囊環境,而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需要使用三至四個療程,一個療程兩種產品合計600元。

柳溪說得頭頭是道,但39深呼吸(ID:shenhuxi39)隨後以「一禾三生」作爲關鍵詞搜索時,並未找到該品牌的官網以及主營公司的相關資質。不僅「一禾三生」,許多朋友圈中出現的生髮產品皆如此。

網友反映微商生髮產品無效。|網絡截圖

針對這一現象,某微商品牌代理工廠負責人告訴39深呼吸(ID:shenhuxi39),資質缺乏並不是大問題,只要產品宣傳噱頭充足,不愁產品賣不出去。「一瓶同樣類型的洗髮水我們會加上與其他品牌不同的配方,再隨機配送我們廠裏的專家給品牌背書,以此提高品牌影響力及宣傳度。」

無論是面膜還是生髮產品,這家代理工廠都做過不少,爲了吸引更多的品牌投入生產,代工廠還建立了自己的專家站,並從全國各地蒐羅了一批名醫、科學家,以此顯示產品的安全性。

至於這些專家或科學家的身份證明,上述代理工廠負責人稱,不方便透露。

「我們品牌所在集團很大,絲毫不擔心產品會賣不出去,有時候甚至會出現訂貨額達100萬的單子。許多代理一個月就能做出40萬的業績,我算是做得差的,有時候1萬,有時候2萬。」在談及資質問題時,柳溪迴避了。

她對品牌有絕對的忠誠度。在其朋友圈,生活的信息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產品廣告信息:一般人選擇大衆品牌,而我選擇一禾三生;你家一定不缺洗髮水,但是你家的洗髮水有這樣的效果嗎;好產品源於品質與效果,久佔市場靠的是好口碑……

危機下的轉型

無論是面膜,還是生髮,不置可否,如今的微商行業發展規模已經越來越大。

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發佈的《2017中國社交電商和微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微商行業市場規模已達6835.8億元,從業人數爲2018.8萬人。

相比之下,雖說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同比增長10.2%,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但從人員及其發展趨勢上來看,實體店的銷售業績實在不夠理想。

然而,如同硬幣的正反兩面,有利亦有弊,當一個行業入局者衆多,各種亂象也會引人眼花繚亂,而爲了遏制市場的不規範,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宣佈正式實施,這意味着中國電商行業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時代,爲規範行業發展邁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電子商務法》將微商、直播平臺等納入監管。|圖: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針對此法律的出臺,某業內人士稱,這對微商的影響最大,因爲法規已明確要求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面對突如其來的法律限制,爲規避風險,有人選擇低調曬圈,也有人開始試圖選擇破局之路,將鋪貨渠道不再侷限於微信一處,而是發展到雲集、達令家、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甚至將貨物送至線下,與一些美容店進行合作。

「有時候,貨散着散着就賣完了。」2019年春節後,楊琳跟柳溪都開始與老家的美容店做起了合作,將面膜及洗髮生髮產品送至這些店內,每賣出一盒面膜或一瓶洗髮產品都會給予店面相應的提成。

針對這一轉型,有人說,儘管陣地轉移,微商行業在政策的影響下,過去「野蠻生長」的時代終將結束;也有人說,未來,經過市場淨化,微商將變得更加規範,給消費者提供更精細產品。

究竟孰對孰錯?一切亟待市場驗證。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均爲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