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會有多大區別。

都知道南方可以依託長江天險防禦北方的進攻,卻不知「守江必守淮」。

長江雖然險,但是有幾千公里長,你總不能每里地都派上百十個兵吧,人家也不可能給你約定:我明天就要打你建康了,你趕快集中兵力,明天咱好好上干一架吧。人家只會「攻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製造假象迷惑你,讓你不知道他要打哪。因而就不知道防禦哪,然後挑個兵力空虛的地方,一舉登陸到長江對岸,直搗江南腹地。

所以要依託長江天險,在江北建立緩衝區,讓北方的敵人在長江邊上根本無法立足。即鎖死淮河流域——襄陽——巴蜀一線。淮河流域水網密集,能削減北方騎兵的機動性;佔據襄陽,北軍一旦到達長江,就可以包抄其後,讓其不敢在江邊立足;佔據巴蜀可以防止北軍順流而下。

神鵰俠侶中郭靖死守襄陽,蒙古不打別的地方,就是死攻襄陽,就是因為這個,金庸還是很了解軍事地理的。

南朝宋齊梁陳,其中宋、齊、梁三個朝代,淮河流域——襄陽——巴蜀都掌握在南朝手中。

而梁末發生了侯景之亂,北朝趁火打劫。淮河流域被東魏(北齊)侵佔,江陵一帶被西魏扶持的梁國佔據,襄陽被西魏佔據。而巴蜀不僅是戰略要地,還是天府之國,重要的賦稅、兵源產地,也被尉遲迥攻佔。

陳朝建立的時候,已斷一臂,並且心腹都暴露了在敵人面前。北朝分為北周北齊的時候,陳朝還能維持。等周武帝宇文邕攻佔晉陽,一統北方之後,陳朝只能苟延殘喘了。

後來隋朝取代北周,準備進攻陳朝,一統天下。隋朝就每逢耕種的要時,就散部消息要進攻,陳朝開始整軍備戰,誤了農時,然後隋兵就撤了。隋軍在北岸擺出進攻的架勢,陳朝就開始調兵,然後隋軍又撤了。這樣折騰了幾年,陳朝疲憊不堪,隋朝兵分數路攻陳的時候,毫無懸念地被拿下了。

如果南朝還有襄陽、江淮的話,隋兵是不敢到江邊的。如果失去了江淮流域——襄陽——巴蜀,陳後主本事再大,隋軍一佯攻,你調兵他就撤,你不調兵他就趁虛進攻,你能經的起這樣折騰嗎?


陳後主與《玉樹後庭花》

如果陳後主是一位明君,大隋能一統天下嗎?

從現實上來講,所謂「明君」,是有很大的彈性的,我們虛構的陳後主如果「明」得不夠,還是難免攜其後宮佳麗為大隋一網成擒。楊堅能否一統天下,也不僅僅是藉由陳後主一人而定,這至少要求隋文帝本人銳意進取。

自隋朝出兵,至大軍跨越天塹,再至攻下陳地,其間都是可操作的空間,甚至陳後主可以在亡國後來個「反清復明」,因此,本文將結合史料介紹一下隋文帝、陳後主二人,從現實上談談為什麼隋能夠掃平六合。

陳後主(公元553年-公元604年),名叔寶,字元秀,是陳宣帝陳頊的長子。陳叔寶於太建元年(公元569年)被立為皇太子。陳宣帝駕崩後,陳叔寶在其靈柩前為胞弟陳叔陵刀擊脖頸,受傷頗重,但僥倖在護衛之下逃出,其後,以蕭摩訶為將領兵伐陳叔陵,終殺之。陳叔寶即位後,以沈婺華為皇后,張麗華為貴妃,孔氏為貴嬪,後專寵於張貴妃。

陳宣帝之後,陳後主大肆鋪張,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雕樑畫棟,耗費巨萬,頗傷國力。陳叔寶將自己「束之高閣」,整日飲酒作樂,面對大隋的大兵壓境,陳朝上下不以為意,僅時任陳僕射的袁憲請出軍以御,後主對侍從言道,「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而去,彼何為者耶?」陳朝臣也多持「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斷南北,今日隋軍,豈能飛渡?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之見。如此君主、朝臣,如何能勝?陳廷又如何不亡?

《南史?陳本紀》中提到「後主因削弱之餘,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夫以三代之隆,歷世數十,及其亡也,皆敗於婦人」,所謂敗於婦人,實在是欲蓋彌彰的推脫之言,陳之亡,陳後主至少佔五成原因。

陳朝敗亡,三成原因在楊堅身上。從我們的角度上來看,這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相較於只知詩賦玩樂的陳後主,隋文帝簡直就是「滿級玩家」,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全國大範圍內多民族統一的君主,他所建立的統一格局(主要是政治方面),維持達數個世紀,若非隋煬帝壞了家國,這幾乎就是另一個漢朝。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公元604年),隋朝開國皇帝,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漢族人。楊堅父楊忠隋北周宇文泰於關西起義,官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等,楊堅承襲父輩功績,為武帝宇文邕所忌,欲除之後快,使術士趙昭看楊堅面相,不料趙昭卻是楊堅那一掛兒的,愣說這小子非富貴之象,武帝於是錯過了除掉楊堅的機會。

宇文邕的繼承人宇文贇也希望能夠除掉楊堅,但這人百忍成鋼,愣讓宇文贇找不著機會,又請出外戍衛,逃過了殺身之禍。宇文贇是個絕對的紈絝子弟,為了玩樂,將皇位讓給七歲的兒子。楊堅任毫州總管,部下勸他起兵,他以宇文贇未死,堅不准許,言時機未到——一定等到宇文贇死後才反叛,這等心機手段,豈是陳後主可敵?

最後的兩成原因,則在於隋、陳兩國之臣民、國力,以及那長江天塹。實力自不用提,若沒有那長江天塹,說不準陳後主及陳廷之臣會警惕些——所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作者:古今事

轉載請說明出處

侵權必究。


明君也難,統一天下要看綜合實力,隋繼承北周,兵多將廣,能征善戰,北方人更多慢慢發展肯定比南方更快,南方是靠貿易才起來的,而當時的環境南方都煙瘴,開發不夠,發展速度肯定不及北方,甚至甩的很遠。隋就算慢慢蠶食也足夠吞併你。


北方粗狂,南方溫潤,北方悍將如雲,南方儒將難尋。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多定天下,居南疆者少得大勢。北伐數次而亡者不勝枚舉,南征全功者比比皆是。陳後主固然不得人和,即使漢武臨世,唐宗再生也不過是苦苦支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